启明1626

《启明1626》

第60章谁出钱谁有理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冯铨闻言,一抬脸,便露出了一个妖冶至极的笑。

这其实应该是一个正派因早早看穿反派伎俩,而成功作下埋伏的笑容,但是呈现在冯铨那张带伤的脸上,就变成男狐狸精修炼成人形来吸食精气了。

“臣直言犯君,还请皇上恕罪,只是臣方才便有言在先,今之不敢犯君者,多是欺君者也,倘或为君者喜欺而不喜犯,即使臣贤比子路,终究也是无可奈何。”

“昔年相州之战后,安史叛军死灰复燃,史思明杀安庆绪,自称‘大燕皇帝’,若非其子史朝义弑父篡位,使得叛军自起内讧。”

“恐怕不待郭子仪交出兵权,唐肃宗就已然成了亡国之君,臣以史为镜,还望皇上三思而后行!”

朱由校在这一瞬间忽然理解了为什么现代很多人特别讨厌小鲜肉参演正剧,美貌太容易影响观感了,这生性狡诈的男狐狸精真是无论说什么都是一副不怀好意的模样。

启明又适时地响起了话外音,「宿主,你斥责冯铨勾结边臣可以,但是你非说他跟袁崇焕有勾结,这借口找得也太敷衍了罢。」

「历史上孙承宗致仕之后,第一受益人就是内阁中的阉党成员,冯铨是靠魏忠贤才重新入阁的,孙承宗走了,他高兴都来不及呢。」

「从政治立场上来说,冯铨和孙承宗是敌对关系,即使袁崇焕要找说客,也绝对不会请托到冯铨这里来。」

朱由校回道,「那这冯铨都把我比作唐肃宗了,我还不能假装生气一下吗?」

启明道,「我说句公道话啊,如果把唐肃宗跟他的祖宗,也就是李唐王朝前期的那几个统治者相比,他毫无疑问是比不上的。」

「但是如果把唐肃宗跟宋、明两朝中后期的那几个皇帝来比较的话,唐肃宗绝对算得上是武德充沛又知人善任的明君圣主了。」

「倘或李光弼、郭子仪生在南宋或者明末,他们俩是根本没有位极人臣的机会的,可能刚刚崭露头角,就被宋高宗和崇祯皇帝给下旨杀了。」

「且作为系统小助手,我不建议宿主你对被比作唐肃宗这件事流露出不满,历史上崇祯皇帝屡次拒绝‘南迁’的一大理由,就是因为他害怕复刻唐肃宗灵武故事。」

「唐肃宗是在马嵬坡之变后,决意跟唐玄宗分道扬镳,带禁军北上,才得以被拥立为帝的,因此崇祯皇帝一直不愿意早早地将太子放去南京另设朝廷。」

「他就是怕自己像唐玄宗一样被架空,从心理学角度上来讲,这是情有可原的,因为崇祯皇帝从来没从明光宗那里得到过父爱,所以待他自己有了儿子之后,他同样也无法跟他的儿子建立亲密关系,他根本不信任他的太子。」

「结果这么拖着拖着,就一直拖到李自成进京了,到城破之前,崇祯皇帝再想把太子送出北京,却是为时已晚,南明小朝廷之所以会四面开花,始终无法集中力量反清复明,便是源于崇祯皇帝在继承人问题上的举棋不定。」

「所以宿主你不该生气,不该表示出对唐肃宗故事的忌惮,这样万一你没能成功阻止清军入关,你还能从谏如流地南迁或者送储君去南京嘛,要是你现在一发火,弄得往后谁也不敢再提唐肃宗故事了,那这条后路就断了。」

朱由校长长地吐出一口气,算是接受了启明的建议,他想了想,忽而换上了一种略带哀怨的腔调,对着冯铨那张狐狸精面孔唱起了苦情戏。

“冯卿是将那袁崇焕比作了郭子仪,可朕却是不及唐肃宗啊。”

冯铨一愣,显然是被皇帝这不按常理出牌的反应给震住了,自古帝王最爱臣下用尧舜禹汤为例替他们歌功颂德。

他今番以唐肃宗作比,已属僭越无礼,没想到皇帝非但没有龙颜大怒,竟然还顺着他的话说了下去。

“李唐立于关陇,故而一国之人口财富皆集中于关中、中原、河北一带,当时长安与洛阳已被安史叛军攻陷,河北地区本来就是安禄山的根据地,川蜀的税收又要供养已成为太上皇的唐玄宗,唐军唯一的税收来源,只有未被战火波及到的江淮一带。”

“而由于两京失守,国家的漕运已然全线中断,唐军已无力将江南地区的税收和粮食运至西北,故而其粮饷几乎已是无以为继,因此当时唐肃宗虽有朔方军为平叛主力,却依旧须得借兵于回纥以张军势。”

“大唐天子虽有天可汗之称,但为了让回纥骑兵心甘情愿地出力平叛,唐肃宗不但将回纥英武可汗之女毗伽公主许配予敦煌郡王李承寀,还将膝下的宁国公主与荣王李琬之女小宁国公主一同下嫁给了英武可汗。”

“除了联姻之外,唐肃宗还让长子广平王与回纥太子叶护结为异姓兄弟,并对回纥援兵作出许诺,‘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大唐,金帛、子女皆归回纥’。”

“唐肃宗言下之意,便是已然默认,李唐当时是雇佣不起的回纥军的,一旦收复两京,只能通过纵容回纥军在城中肆意劫掠的方式来代替酬金。”

“于是收复洛阳之后,回纥军于市井村坊中一连剽掠三日,肆行杀略,一时洛阳城中伤死者万计,累旬火焰不止。”

“朔方军与神策军非但不能禁暴,还将洛阳城周边的郑州、汴州、汝州一同算进了安史叛军的统辖之境,跟着回纥军参与了抢劫,致使几城百姓倾家荡产,士民皆以纸为衣。”

皇帝假模假样地感伤道,“朕子嗣单薄,至今膝下无女,联姻借兵自是不可行,但即便如此,朕也无法像唐肃宗一般杀伐果断,以数城百姓之财富与性命,换取大唐之土地与和平。”

“倘或朕真能效仿唐肃宗故事,默许关宁军在打了胜仗之后,在山海关内外肆意劫掠,不用朝廷拨发军饷,那朕自是能心安理得地袖手旁观,再不派内臣去辽东,也再不必听冯卿啰嗦这一二三四五了。”

冯铨张了张口,刚想申辩几句,就见皇帝话锋一转,反客为主道,“只是朕能袖手,冯卿能袖手乎?外廷诸卿亦能袖手乎?”

“朕安居于深宫之中,除非北京失守,否则外头再如何兵荒马乱,朕总能不动如山,可冯卿能像朕一般视而不见吗?外廷诸卿能像朕一般置若罔闻吗?”

“易地而处,倘或朕今日便下旨辽东撤回内臣,从此再不给关宁军发放军饷,并告诉袁崇焕,只要他能平辽,朕允许他带兵去冯卿的家乡肆意劫掠,以充军资,不知此时在冯卿眼中,那袁崇焕又可否与郭子仪相提并论呐?”

冯铨急急出声,“皇上!匪过如梳,兵过如篦,若是如此作为,必致官逼民反啊!”

朱由校冷冷一笑,知道冯铨已是再无力辩驳。

历史上的冯铨之所以会在己巳之变中捐财抗清,在多尔衮入关后又迅速入仕清廷,与他爱不爱这个大明朝根本没有任何关系。

决定他抗清与否的直接动机,还是他的财产,他在他老家顺天涿州置下的那些豪宅肥田。

对于冯铨这种以土地为主要资产的封建士大夫而言,谁能保护他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他就效忠于谁。

这是一个相当简单的道理,封建士大夫爱国爱大明的前提,是国家和大明也必须矢志不渝地爱着他们。

所以朱由校打蛇打七寸,他压根不去回应冯铨提出的那些问题,他是直接模拟摆烂。

你不是用唐肃宗和郭子仪的例子来说明朕派内臣去辽东是瞎指挥,容易造成猜忌边臣之象吗?

那朕干脆就虚拟摆烂一次给你瞧瞧,待你老家的那些财产成了官军的囊中物,看你还能在这儿红口白牙地嫌朕管得太多、手伸得太长?

朱由校见得冯铨此时的脸色红一阵又白一阵,心中愈发志得意满。

他知道这是个彻头彻尾的馊主意,但这主意要馊也先馊的是那些外臣,馊不到他这个皇帝头上来,用来堵嘴是最合适不过了。

这个主意要拿到廷议上去论列,头一个遭谴的就是引出此事的冯铨。

不会有哪个大臣当真会赞成皇帝纵容官军入关抢劫的,就算有谁能不念桑梓之情,但总也要顾忌同乡同年。

大明官场上下的交际网络如此错综复杂,谁要是敢带头把家乡都给出卖了,则必然会成为众矢之的。

当年张居正因“夺情”被劾时,最令他伤心气愤的就是连他的湖广同乡都跟着上疏弹劾他。

即使张居正能动用廷仗严惩反对者,但事后仍有余恨,甚至悻悻然地对人言道,“昔日严嵩倒台,都没有受到同乡的攻讦,我今日竟还比不上严嵩!”

因此朱由校也懒怠跟冯铨在民生百姓上绕弯子,他心知冯铨护乡心切,直接便反问道,“官逼民反?冯卿知道怎样才会官逼民反吗?”

“‘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胡乱挥霍百姓上缴的税收,做不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才叫真正的官逼民反。”

“你等不必猜测朕是否有疑于辽东诸臣,朕可以明明白白地告诉你们,朕就是疑心辽东诸臣,这话朕不怕你们往外头传去,就算开了廷议,朕也还是这么句话。”

“上回宁远之战后,朕分发赏银时,让辽东诸臣清查关宁军人数,结果洪如钟、高第与袁崇焕三个人上报上来三个数,把朕当三岁小儿糊弄,冯卿那会儿怎么不出来替朕仗义执言呐?”

“昔年郭子仪能做到‘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侈穷人欲而君子不之罪’,那是连自家宅邸都四门洞开,任人出入而不问的,郭子仪要是敢这么糊弄唐肃宗,怕是早就被构以不臣了罢。”

“所以朕派内臣去辽东,到底是还是为了袁崇焕好,要是单靠巡关御史就能查清兵饷数目、功罪情状,朕倒是乐得不闻不问。”

“历来史家都以为唐肃宗多疑善变,可那些写史书的文人怎么就不想想,唐肃宗为了给唐军筹集军饷,是何等的呕心沥血!”

“据说唐肃宗为太子时,便事父谨慎,十分俭省,连割羊腿时手上沾了油渍,都要拿面饼揩净后,再将沾了羊油的饼子吃个干净,他眼见千辛万苦筹集来的军饷大笔大笔地花出去了,难道连问都不能问上一声?”

“冯卿方才一口气问了朕这么多问题,那么朕也问冯卿一个问题——关宁军究竟有多少人?冯卿能答得出来朕这一问么?还是冯卿只知‘奴兵前称十八万,人人皆强,山海兵五六万,人人称弱’?”

“朕遣内臣出镇,无非是法成祖以来曾有之旧制,倘或今日朕仅因外廷群小之言,便更改成命,岂非白白败坏恢复封疆之大计?”

朱由校的这一番话下来,直说得冯铨脸色发白,仿佛狐狸精被镇妖道士当头打了一棒,内里已然魂飞魄散了,只余外头还强撑着人形。

少顷,倒是顾秉谦径自开了口,替冯铨打了个圆场,“皇上,臣忆先帝临终嘱臣等辅皇上为尧舜之臣,值此大利大害,臣等若惧祸缄默,噤若寒蝉,则生何以事皇上,死何以见先帝于地下乎?”

“皇上讶边臣无实,而立命中使镇守稽军实而瞩虏情,以便于入告,明谕并无掣肘,固知圣衷之万非获已也,然威令出于朝廷而耳目寄于中贵,畏讥弹者将逢迎以避祸,工煽惑者又将挑激以生情,即内臣不掣而自掣也。”

“臣以为,皇上如谓兵饷虚耗,不妨量遣一二人出其不意,事竣速还,或令之查核虚冒,侦探情实,衔命而往,勒限而归,俾其至也如风雨,行也如雷霆,似亦足以肃军中之视听,振文武之玩愒,昔汉高祖从谏如流,汉业以兴,汉文帝止辇受言,虚怀若谷……”

不料顾秉谦话没说完,朱由校便打断道,“‘不妨量遣一二人出其不意,事竣速还’?那顾卿以为,除了内臣,朕还能派谁去辽东办这桩差事呢?顾卿你愿意去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