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让你上吊,没让你当暴君

《大明:让你上吊,没让你当暴君》

第229章 海上扩张之路的构想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英明神武的大明皇帝,您说的太对了。”

“若您所讲的这些真的都能实现的话,我等愿意将毕生所学,都奉献给大明!”

邓玉函情绪有些激动,向朱由检行礼道。

汤若望紧随其后道,“只是,英明神武的大明皇帝,您说的那些只怕需要花费不少银子,若是……”

“银子这方面,你们不用多担心。”

听到汤若望所讲,朱由检摆手道,“通译你们欧罗巴各国的典籍,开设京师大学堂,还有小学堂。”

“包括想进京的各地传教士。”

“朕都会从内帑调拨银子,来帮助你们推动这些事宜。”

“不过,有一点朕要强调,做这些事情的前提,那就是武备院所进行的领域必须要取得相应的进展!”

“同时你们必须招收一批精通火器方面的人才到武备院!”

“要让朕在最短的时间内,见到相应的成果!”

“甚至有必要的话,可以通过在蚝镜的西洋船队去到欧罗各国,多多的招募相应的人才来明。”

“朕会毫无保留的资助武备院五年,需要多少银子,朕就给你们多少银子!”

“但如果说五年之内,朕没见到想看到的。”

“那不仅资助没有了,朕还会全面驱逐你们,懂吗?”www.xinminlan.cn 老幺小说网

听完,徐光启、李之藻、宋应星这些亲近西洋科学的人也好,包括邓玉函他们也罢,内心都是很激动的。

需要多少银子,就资助多少银子。

那纵使遇到再多难关,在火器、火炮领域,他们也是能攻克的!

“英明神武的大明皇帝,我等一定会尽心尽力办好您交代的差事。”邓玉函恭敬的行礼道。

对邓玉函他们的保证,朱由检并没有太在意。

毕竟自己给出的善意,足以让他们拼尽一切的去努力。

强调五年的时间,是要让他们感受到压力。

总不能自己银子花了,却没得到相应的,那他不成了冤大头了……

“徐卿,武备院的事宜,就交由你全权负责。”

朱由检拿起一摞文书,递给徐光启说道,“这是朕对武备院的一些构想,还有关于火器、火炮的一些想法。”

“你拿下去认真翻看后,便开启相应事宜吧。”

“臣遵旨!”

用五年的时间,来搭建属于大明的科学框架。

若是那时大明的问题,能够解决一部分的话,必然会有不小的改变。

等到了那个时候,大明必将拥有一批具备专业素养的人才队伍,对大明的各个领域掀起新的浪潮。

届时不断提升生产力的同时,趁着大航海时代的末班车,让大明积极地对外拓展出去。

如此大明的顽瘴痼疾,才能全部铲除干净。

专业的事情,就该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朱由检作为大明天子,只要懂得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即可。

倘若什么事情,都让他这个大明天子来做,朱由检不觉得大明还能长久。

甚至甲申之变的惨剧,将会更早的发生……

“韩赞周,武备院后的事宜,要在司礼监后列为第一档。”

看着徐光启他们离开以后,朱由检强调道,“不管有任何需求,有任何事宜,必须第一时间向朕禀明,记住了没有?”

“喏!”

韩赞周忙拱手道。

对欧罗巴本土各国的详细情况,朱由检了解的并不多。

但是关于印度、南洋等地的西洋各个势力,朱由检还是比较清楚的。

处在这样一个大时代下,倘若有朝一日能解决大明内患,除掉大明的外患,顺势开启海上扩张之路,想想都是让人兴奋的……

“皇爷,出事了!”

突然,神情凝重的王承恩,匆匆从殿外走进来,“有不少的商贾,聚集在崇文门税关静坐抗议。”

“控诉顺天府尹孙传庭横征暴敛……”

本畅想着大明龙旗插遍寰宇的朱由检,听到这样的事情后,当即眉头紧皱起来。

大明的内部矛盾,还是很尖锐的存在啊!

“这哪里是在控诉啊,这分明是在示威啊!”

朱由检冷芒一闪,看向王承恩说道,“孙卿是否知晓此事?”

“顺天府衙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当初重改崇文门税关,想进一步完善各项征收税目,以此扩充京城税关收入,朱由检就想到会有这么一出。

毕竟能在京城后,形成规模生意的商贾,背后定然有勋戚、权贵、官绅的支持。

也可以说是他们的白手套。

让他们将吃进去的利益,突然间吐出来、让出来,那肯定是不行的。

崇文门税关,作为大明治下税关之首,年征收税银不到十万两,这对朱由检来讲,肯定是不合理的。

“孙府尹已然知晓此事。”

王承恩微微欠身道,“不过……他却没有前去崇文门税关。”

“甚至顺天府衙,也没有任何行动。”

“皇爷,如今闹出这样抗税的举止,若时间长的话,必然会让京城秩序动荡,这件事情不能不管!”

孙传庭并没有采取行动?

难不成他是想进一步扩大影响,好钓出背后鼓捣这一切的大鱼?

闻言,朱由检陷入到沉思之中。

直觉已然告诉他,这一抗税情况,必定跟朝中的某些大臣有关。

联想到自己前去文华殿理政,韩爌呈递的那封奏疏。

朱由检便知这是个组合拳,目的是想逼自己就范啊……

“便民铺一事,内厂后筹办的怎样了?”

朱由检收敛心神,看向王承恩道,“既然孙卿没动,那朕就先不理会此事。”

“已经联系到一些商贾,相应的人手也在抽调之中,不过规模还不是很大。”

王承恩欠身说道,“但在粮食、盐这两大类,不存在任何问题,即便是现在于京城各坊开设,还是可行的。”

“去操办此事吧。”

朱由检指示道,“不足的可以慢慢改进。”

“但是平价的口碑,可通过这次风波彻底打出来。”

“朕倒是想要看看,究竟是哪些家伙,在背地里暗中鼓捣这一切!”

“对了,韩赞周,你跑一趟锦衣卫,让田尔耕看着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