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那些迷人的老祖宗[历史直播]

《扒一扒那些迷人的老祖宗[历史直播]》

第31章 封禅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这回赵光义无话可说了!他无能,他贪生怕死,他就是想否认,赵匡胤能让他否认?

“我没有立刻要你性命,你该庆幸。”赵匡胤提醒赵光义,要不是念着这是他兄弟,一母同胞的兄弟,他是绝对不可能让他活到现在。

赵光义想到沈悠说过他可能要了赵匡胤的命,相比之下,赵匡胤真是仁慈得多了!此时,赵光义不敢再吱声了,乖乖的让人押下去。

【还是继续说宋真宗,看,宋真宗和辽国打的这一仗,就说议和的结果,他这是跟人称兄道弟不假,可却要给人送钱,看起来胜,实际却是败了。然而宋真宗不觉得啊,澶渊之盟后,他觉得自己可能干了,所以,他决定要去泰山封禅了!】

秦始皇!!!

汉武帝!!!

汉光武帝!!!

唐高宗李治!!!

唐玄宗李隆基!!!

他们没有听错!

想去封禅但因为顾念百姓没去成的隋文帝杨坚,唐太/宗李世民!宋真宗也能去封禅,那真是见鬼了!

【在宋真宗之先封禅的皇帝,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人家哪一个不是打得四方臣服,万民归附,经济繁荣。对,宋真宗时的经济是不错,可宋真宗这仗打得,最后跟人称兄道弟,还每年给人送钱,到底哪里来的勇气敢跟前面那几位一样泰山封禅?】

【宋真宗也明白自己武功不行,因此为了得到丞相的支持,他给人送钱了!拿钱之后的丞相再不拦着。不得不说,宋朝的这些皇帝,都够不要脸。所以,在他之后,再也没有人去泰山封禅了。毕竟,和他一比,简直丢尽皇帝们的脸!】

别说后世皇帝了,就是开创泰山封禅的秦始皇都觉得恶心坏了!一粒老鼠屎,坏了整锅汤不外如是。

【宋真宗之后是宋仁宗赵祯。听到仁为庙号,当知这一位风评不错,总体来说,宋朝的皇帝,但凡只要不对外,只治内,挑不出什么大毛病。对于这位宋仁宗的评价,性情宽厚,不事奢华,也能够约束自身,对待臣僚、侍从宽厚,但是,这一位无定志,而且不善断。】

【宋辽一战后,大宋得到了安宁,加之大宋重文轻武,多年发展下来,那文坛上的人物如同雨捂的春笋一样不断的冒出来,唐宋八大家,除了韩愈和柳宗元属于唐朝,余下的六位,几乎都

是在仁宗当政的时候接连冒出来的。大宋的文化璀璨如星,光芒万丈,因此也令后世心之向往。为此,对于大宋明明文臣武将数之不胜,却因为重文轻武,致使大宋一次一次的跟人送钱求和,更令人愤恨。】

【啊,对,在靖康之耻前,大宋还有另一个要对付的敌人,西夏。又一个少数民族。来来来,还是请大家看一看图吧,看完之后大家估计会更气。宋朝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会打仗的人又不是没有,他们怎么就不能把要送给别人的钱,好好的用在军事装备上,以令三军振奋,无人敢犯呢?】

是的啊,每每提起大宋,无数国人都是恨铁不成纲,既不是没有会打仗的人,更不是没有会治国的人。就因为赵家的人不行,以至于大宋一次又一次的刷新人的三观。

【看见地图上的西夏没有,那原本不过是小小的一个党项族罢了,据河西走廊那一点小地盘-夏州,偏就那么一个小部族,一点点的发展壮大,最后竟然逼得大宋赐币。大宋皇帝啊!怎么就一个个都是软骨头呢!】没办法,沈悠实在控制不住,再一次感慨着,那份伤心悲痛谁都感受得到!

赵匡胤能够感受得到沈悠那语言中的迫切,恨不得给大宋换一个能干的人来,至少不会让生在那个时代的忠臣良将一个个空有报国心,也有报国之能,因为不受重用而只能一次又一次的看着山河再失。

【小小的党项族能够发展起来,真要追究起来,根源还是在赵光义头上。党项早在唐时就已经出现,多年来不管中原谁管事,谁称王,包括赵匡胤建宋之后,党项族都是对宋朝俯首称臣的。然而在赵光义登基不久后,情况发生了转变。】

【党项族内部为了争位开始自相残杀,怎么说那都是对自己称臣的人,赵光义自然得看谁最听话再决定由谁来统治党项是吧。赵光义是怎么也想不到,对方在看到他和辽国的高梁河之战后,再不愿意听从大宋的安排。面对赵光义下令党项族内徙。内徙嘛,就是让他们入朝。这不是想让他们党项完全成为大宋的一部分吗?】

【内徙的起因是,党项族原定该是李继棒袭位,可惜他们的族父们全都反对,导致党项族内乱。随后李继棒的一个族父李克文又上门说李继棒不该袭位,而应该让他入朝,那赵光义肯定是一千个一万个乐意!不承想李继棒有一个族弟李继迁不乐意,借口乳母死去到郊外下葬,带着十几个人跑了。】

【这事当时也引起赵光义注意的,赵光义派人前

去招他入朝,但这位李继迁果断拒绝,而且更向赵光义提出由他统领党项部族。之前也说过了,赵光义打仗不行,论阴谋斗心眼,他是不差的。李继迁在内徙的时候跑了,完了让他来朝他不愿意,更野心勃勃想要统治党项,明摆着居心不/良!那赵光义肯定不能答应。】

【好,赵光义不答应,李继迁也不在意,开始领着他那十几个人在夏州四处骚扰,总之就一句话,他就是不肯安安分分的让党项族成为大宋的一部分。赵光义面对这十几个人什么态度呢?不就是十几个人吗,有什么了不起的,压根不管。虽然在地方上,李继迁一败再败,可他不放弃啊。反正大宋也没有把精力放在他身上,由着他闹腾,他就可劲的闹。】

【得,赵光义这一不管,那不是给人发展壮大的机会吗?宋太/宗雍熙二年,李继迁诈降杀了大宋的巡检使曹光荣。这回,李继迁可就声势大振了。人李继迁还相当聪明,眼看形势有利,那不得拉几个盟友吗?敌人的敌人就是自己的盟友。是的,李继迁和辽国勾搭上了,正好,他们可以一起对付大宋,看大宋怎么办。】

【赵光义呢,要说之前李继迁带着十几个人在夏州为患,又是屡战屡败,他虽不胜其扰,也不至于揪着这点事不放。毕竟贵为一国之君,整日要为了十几个人作乱而操心,大宋是有多没有人了?可在对方杀了大宋的官员之后,这性质理当完全不一样了吧。他也该明白李继迁这样的人极度反复无常,又是心志坚定之人,自当永绝后患。然而赵光义他没有。】

【这时候赵光义竟然还想着招降李继迁。对,没错,李继迁是跟辽国搭上了不假,这不正好看出来李继迁有勇有谋,而且图谋不轨,这个时候再招降,那不是给人机会继续发展壮大吗?面对这样反复无常的小人,自该从武力上完全消灭他!】

【赵光义没有,他一边招降,一边又限制跟党项方面的往来,不许人将物资盐输入夏州内,想从经济上完全抵制李继迁。要怎么说呢?经济上的封锁,他这不是逼得人跟他鱼死网破吗?李继迁这样的人,最不缺的正是那一份鱼死网破的勇气,倒是他赵光义有吗?】

回想赵光义的行事风格,显然,赵光义确实没有那份杀身成仁的气魄,更别说这个时候赵光义压

根不认为区区一个李继迁会成为大宋的心腹大患,此时在赵光义看来只有辽国才是他的心腹大患。

【啊,对,赵光义还想过以

夷制夷的办法,想让党项内部的人自相残杀,他好坐收渔人之利。架不住他的算盘打得太精,党项族内来了人,李继迁打不过他还不能跑吗?要知道李继迁那么多年最擅长的就是打不过就跑。李继迁跑了。完了李继迁又上表向赵光义请罪,他是一边说着自己有错,一边向赵光义讨要权利,这一位也实在是牛人一个,一步一步的试探赵光义,更不忘一点一点争取自己想要的。】

【赵光义又不傻,当然不可能再答应那样一个反复无常的人的讨要,眼看软的不行,李继迁开始来硬的了,立刻兴兵攻打灵州。赵光义一看这架式,终于是聪明了一回,兵分五路想要分而合击李继迁。可惜,这五路要么“见贼不击”,要么是延期不至。亏得灵州城里守将窦神宝坚守,在赵光义死前,灵州未破。】

嗯,这是什么好消息吗?赵光义死前未破的城,赵光义死后,他那儿子继位,想他那儿子的德性,难道还能比赵光义做得更好?

别逗了,这种事情怎么可能发生。

赵匡胤脸已经黑透了,被辽国欺负也就算了,他都自叹不如,对辽国只能避之锋芒,不承想最后一个小小的党项族竟然也能欺负大宋!

看看沈悠亮出来的图,上面的党项族本来只有那么一点小地盘,却慢慢一点点的壮大,最后占据整个河西走廊,更是占据20个州,赵匡胤再也忍不住的磨牙了!

太气人了啊!

【赵光义没能在一开始的时候收拾李继迁,之后想收拾却发现不好收拾了,其中的心酸暂且不说。随着赵光义一死,他派出的五路兵马败而归,宋真宗继位,好嘛,赵光义至少知道打不过辽国,对付已经开始要闹独立的李继迁,必须要掐死在萌芽状态,结果宋真宗一位,打都不打,直接把夏、绥、银、宥、静等地割让给李继迁!】

”什么!”赵匡胤只觉得气血涌上,再也支持不住的倒下!

”陛下!”一干臣子们听着宋真宗的操作,哪一个不懵了,结果一看赵匡胤已经气得昏过去,赶紧上去扶住赵匡胤, ”太医,快叫太医。”

有人更是喊道: “陛下,陛下您可不能有个好歹啊,若是您在这个时候出事,这不是让我们大宋再重蹈覆辙吗?陛下,咱们大宋得天幕示警,万万不能再让那些事发生。”

对对对,不能再让同样的事情发生!

>倒下去的赵匡胤听到这话,一个激灵的睁开了眼,一干臣子见之皆喜极而泣!要知道现在这些臣子可都是跟着赵匡胤混了多年的人,哪能想让大宋变成沈悠所说的那个样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