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与凡

《仙与凡》

第十二回 牡丹仙子降人间 武珝入宫受恩宠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话说大唐国里,荆州都督武士彟府。这日下午,武夫人十月怀胎,突然临盆。因夫人并非是头产,因而武都督并未担忧夫人生产。命府里人请来全城有名的接生婆为夫人接生,自己便在书房里坐在椅子上歇息等候。等着等着,武都督迷迷糊糊地睡着了。朦胧中,他见一位天神,带着一位天将,飘然来到其上空,对他道:“武都督,本护法神奉玉帝陛下御旨,给你送来一孩儿,望你好生养育,他日必成大器,成就一番大业。”说完,向身后的天将招了招手。就见那天将双手托着一个婴儿走上前来,将手中的婴儿直向武都督抛了下来。那婴儿“哇哇”地哭着,从天空中疾坠而下。

武都督见此情形,不禁大惊,急忙伸手跑着去接。

这一惊吓,直把斜靠在椅子上睡着了的武都督给吓醒了。他懵懵怔怔地往四下里扫望,见自己仍在书房里,桌子上已经点起了灯,屋外漆黑一片。方知这是一梦,不禁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武都督心想:刚才这梦,是不是预示我要得贵子?其子将来必成大器,能封侯拜相?于是高兴不已。忙对书房外唤道:“来人——”

侍从冯鹰应声推门进来,施礼道:“大人有何吩咐?”

武都督道:“你速速去夫人房外打探,看夫人生了没有,生的是不是男儿。”

冯侍从道声“遵命”。刚转身要走,就听书房外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而来。武都督惊喜不已。心想:这刚做了梦,夫人就生了,必当应验。

夫人的丫鬟莺莺慌慌张张地走进门来,气喘吁吁地道:“老爷,不……不好了……”

武都督听了大吃一惊,“呼”的一下从椅子上站起来,脱口问道:“怎么啦?”

莺莺带着哭腔道:“夫人难产……”

武都督听了,大惊失色,一屁股跌坐在椅子上,说不出话来。

莺莺又着急的道:“老爷,您快过去看看吧,接生婆说,夫人是臀位,转不过来,夫人母子可能……可能……”莺莺吞吞吐吐,不敢再往下讲。

武都督听了不禁又是一个惊颤。

冯侍从对莺莺呵斥道:“胡说,夫人怎会有危险?”

武都督强打精神,摇了摇手,示意冯侍从不要训斥莺莺。然后示意莺莺前面走,快去看望夫人。

武都督急急忙忙来到夫人房外,就听到房里夫人有气无力,断断续续地道:“我、我不行了,不、不行了……”

又传来接生婆焦急而又带有祈求的话语声:“夫人,你再坚持一会,再用用劲……”

武都督焦躁不安,却又不能进去,只能在外面干着急。

莺莺急忙跑进房里。不一会,接生婆张着一双满是血污的手,慌慌张张地跑出来,对武都督道:“大人,夫人难产,现在又没了力气,小的无能为力。夫人母子恐怕要凶多吉少。请大人快想想办法吧。”

武都督焦急而又无可奈何地道:“我能有什么办法?还请婆婆再尽尽力。”话语里带着乞求。

接生婆无奈的道:“大人,小的已经给夫人转了好一阵胎位,可是转不过来,您还是另请高人吧。”

武都督恳求道:“婆婆,你已是全城有名的接生婆了,到哪儿再请高人去?本都督求婆婆再费费心吧。”

接生婆为难的道:“大人,夫人要有个三长两短的,小的担待不起啊。”

武都督道:“婆婆,你莫要害怕,只要你尽心尽力了,夫人之命在天,无论是什么结果,本都督都不会怪罪与你。”

接生婆无奈,只得回到夫人房里,硬着头皮再为夫人接生。

武都督赶忙面向南天,双手合十,祈求菩萨保佑。然后又命冯侍从和府里佣人,速速抬来桌子,取来香炉,摆放在夫人房外的窗子前。武都督手捻檀香,祈祷道:“大慈大悲,万事万能的菩萨,求求您,发慈悲之心,施惠爱之手,救救我夫人。我武士彟终生不忘您恩德。求求您……”他两眼含着泪,深深地作揖,然后将檀香小心翼翼、恭恭敬敬地插进香炉里。

就在这时,寝房里没了叫喊声。武都督以为夫人平安地生了,不禁长舒了一口气,却见莺莺慌慌张张地跑出来,带着哭腔道:“老爷,夫人昏过去了……”

武都督又遭此打击,惊愕得说不出话来。须臾,他像痴癔一般,“扑嗵”一声,跪在供桌前,一个劲地磕头祈祷:“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菩萨,求求您,救救我夫人,救救我夫人她们母子吧……”

香炉里的檀香燃烧着,青烟袅袅上升……

突然,一道耀眼的闪电划破天空,直照得这黑夜如同白昼一般,随即便是“咔嚓”一声霹雳响,惊得武都督浑身一阵战栗,一屁股瘫坐在地上,怔怔地仰头望着天空。就在这时,从夫人房里传来了“哇哇”的婴儿啼哭声,并有人欢呼道:“生了,生了……”

莺莺赶忙往夫人房里跑,在门口正好与往外跑的丫鬟鹂鹂撞了个满怀。鹂鹂用手推开莺莺,跑出来,向着武都督激动地哭喊道:“老爷,夫人生了……”

武都督“呼”地一下从地上爬起来,惊喜的道:“夫人怎样?”

鹂鹂激动得泪流满面,道:“夫人平安……”

武都督又问:“男孩女孩?”

鹂鹂道:“回老爷话,是个千金小姐。”

武都督听了立时泄了气,联想到刚才天降霹雳之奇像与之前的奇梦,以为应该是个男儿,这男儿将来必能成就一番大事业,却没想到是个女儿,让自己白白惊奇了一场。于是,颇感失落的道:“一个丫头,还闹这么大的动静做什么?”

你道这个女婴的降生,还真的惊动了天神?果不其然!这个女婴,就是玉皇大帝降旨,命其到阳间投胎,将来要辅佐李氏,拯救大唐国的牡丹仙子。

武都督见夫人又生了个女儿,虽然心中不甚欢喜,但见这女儿生得虎头虎脑,浓眉大眼,一副男孩模样,甚是可爱;又见夫人转危为安,心里也满足了许多。

武都督给女儿起名为“珝”。

这武珝虽然是女孩,但却又与其她女孩不同。她哭声洪亮,如男婴一般。一岁抓周这日,武都督夫妇特意在后府的院子里摆放了许多的金钗银簪,粉脂珠玉,针线锦绣,让女儿武珝去抓。可这武珝,坐在地上,用手撑着地,转悠了一圈,虽然也盯着那些五颜六色,金光闪闪的东西看,却硬是没有伸手去抓一件。

武都督夫妇惊讶不已。武都督赶忙让莺莺和鹂鹂去把文房四宝拿来。

莺莺和鹂鹂她们不仅拿来了文房四宝,还从前府府堂里拿来了武都督的官印。武都督见莺莺拿着官印正往地上摆,忙喝止道:“你怎把这也拿来了?被人知道,那还了得?”

莺莺被武都督一呵斥,吓得赶忙停住了手。

武夫人用商量的口气,道:“老爷,拿都拿来了,又没外人,就让她们摆那儿吧?”

武都督沉思稍顷,然后点了点头。

莺莺赶忙将官印、印台等摆好,退到夫人身旁。

大家都观察小武珝的反应。

说来也怪,小武珝见了摆在地上的文房四宝,立时喜得“咯咯”直笑,爬着就去拿。还把挡在她路上的女子之用等物品,挥着小手,往两边扒拉。爬到文房四宝前,坐在地上,用小小右手抓起笔来,在地上一阵划拉。

武都督见了,一阵惊喜;武夫人看了,禁不住轻轻叹息。

小武珝画了一阵后,居然还去砚中蘸墨,直画得一地墨迹,弄得小手小脸黑乎乎的。莺莺见小武珝弄了一身的墨,便要过去夺下她手中的笔。武都督伸手阻止,示意不要打扰她。

小武珝划拉够了,把笔扔到一边,又爬到武都督的官印前,用两只小手抱起官印,放到嘴上就啃,边啃边喜得“咯咯”地笑,又弄得小嘴、两腮红红的。

武夫人见了,叹息道:“一个女儿家,怎么尽喜欢这些东西?”

武都督心中却是欢喜不已。望着小武珝,却又感叹道:“只可惜,你是个女儿,不然,定能成大器。”说完,悻悻而去。

随着武珝一天天地长大,其男孩性格越发的明显。她整天跟在哥哥和其他男孩子屁股后面跑,却与姐姐和其她女孩玩不到一块去。四五岁时,就穿着哥哥的衣裳,趿拉着哥哥的鞋子,拿着木头做的剑,学着男孩子们的样子,与他们“嘿嘿”“哈哈”地玩打打杀杀的游戏。姐姐唤她,要她与她们一起玩,可她理也不理。

武都督夫妇只觉得武珝可爱,也未加干涉。可到了六七岁时,武夫人犯了愁,对武都督道:“老爷,珝儿每日如男孩子一般,这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再不管束调教,等她长大了怎么办?”

武都督听了,也感到事情的严重。心想:夫人讲的是,这样下去,没有个女孩子的样子,如何嫁人?于是,便开始管教,让其专心学琴棋书画和女红。可这武珝整日的与男孩子们在一起疯耍惯了,哪里能坐得住?武都督夫妇愁得直挠头。

一日,武都督带着冯侍从出了府,走不多远,见一个算命先生肩上扛着一个招幌,招幌上写着“神算子”三个大字,迎面走了过来。武都督见了算命先生,忽然想起女儿武珝,又联想起女儿降生时的天象与梦境,便想让他为女儿算一卦,看看她将来究竟是何命,也好依照命运加以训导。便唤道:“先生,占一卦多少钱?”

“神算子”听到有人喊,停住脚步,打量了武都督一眼,道:“大人要卜何事?”

武都督道:“问孩儿前程。”

神算子道:“大人要卜孩儿前程,我神算子不敢多收,十两银子。”

武都督笑了笑,道:“先生真敢开口。‘不敢多收’,还一要就是十两。”

神算子道:“大人若嫌贵,可另请他人。我神算子就是这口价,但却敢保证,算得准确。”

武都督并不缺钱。心想:既敢这样要价,夸这海口,定是占卜高人,总比少花钱,卜得不准,误了孩儿前程的强。于是道:“就依先生之价,但求先生仔细了才是。”

神算子道:“大人请放心,我神算子不卜则已,若卜,必当用心,我不能自砸招牌。”

武都督道:“那好,请先生随我来。”

武都督引领神算子就往武府走。快走到府门前,就见女儿武珝,穿着她哥哥的衣裳,手里挥舞着一把木剑,嘴里喊着:“杀,杀——”追赶着她的哥哥和两个小男孩跑出了府门。

武都督忙喊道:“珝儿——”

武珝听到武都督喊,停住脚步,扭头看了一眼父亲,然后又大喊着:“杀——”继续追赶几个男孩子去了。

武都督见女儿还是男孩子性格不改,叹息道:“这孩子……”

武都督见女儿全没有女孩子的样子,甚觉惭愧,不好意思地对神算子道:“孩子疯作,让先生见笑了。”见没唤住女儿,无法给她算命,又对神算子抱歉的道:“孩子跑了,改日再算吧。耽误了先生时间,真是不好意思。”

神算子直盯着武珝的背影,带着一脸的惊愕,情不自禁地摇着头。他见武都督这样说,便十分感慨而又万分惋惜地道:“大人,不必了。我神算子已经看过,大人的这孩儿,乃龙凤之命。只可惜,是位公子,不然,若是位千金,将来定会龙袍加身,登殿称极啊!”

武都督听了,惊出了一身的冷汗。心想:这话要是被他人听见,传到皇上耳朵里,岂不要遭灭门之灾?赶忙让跟随在自己身后的冯侍从付给神算子十两银子,自己又解下挂在腰间的一块玉佩也给了他,胆战心惊而又带着恳求的意思道:“先生,此话就此打住,万不可外扬。”言罢,急匆匆向府里走去。

武都督回到府里,哪敢向夫人言及神算子卜卦之事?但心里却放不下这事。于是,对夫人千叮咛,万嘱咐,要夫人一定多费心思在女儿武珝身上,使其收敛男孩子性格,多教些女红,并着力为其打造女子形象。

经过武夫人的精心打造,莺莺等侍女的悉心引导,不几年,武珝已经出落成一位亭亭玉立,妩媚动人的大姑娘了。你看她:面如满月,眼似银铃,双眸明亮又多情;柳叶眉微弯,依顺眉弓走向;鼻子尖尖,鼻梁高挺,与额相融,自然流畅;樱桃小口,唇缘朱红;唇启间,皓齿洁白如玉;言语时,句句如莺歌,字字撩人心;不笑即使人心动,一颦更让人魂消。她本是百花之魁——牡丹仙子转世,如何能不美丽?她摆脱了天宫戒律的束缚,自然而然地又增加了几分大气和豪爽,使她又具有了几分男子的气质,这就使得她,不仅有女子的美丽容颜,风韵丽姿,妩媚之态,更有男子气魄。真正将女子的美丽性感与男子的非凡气概巧妙地融为了一体。令女子嫉妒,渴望而不可及;男子称奇称赞,艳羡不已。成为享誉全城的美人。

武珝十三岁这年,宫中选秀。武珝自然而然被选入宫。其母难舍难分,拉着她的手,哭得和个泪人一般。武珝却全然不像其她入宫女子那样,与家人哭作一团,犹如生离死别一般,反而劝慰母亲道:“母亲,女儿是去侍奉圣明天子,又不是去上杀场,你为何这般哭泣,如此不舍得?”

母亲道:“女儿呀,都道宫里深似海。你去了,怎知是什么结果?况且你又是这般性格,心里受不了委屈,肚里藏不住怨恨的,岂不更遭她人算计?母亲怎能放心得下?”

武珝安慰道:“母亲,常言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女儿这性格,说不定还能得皇上恩宠哪。”

母亲道:“女儿,能得皇上恩宠自然是好,可是,宫人众多,若遭她人嫉妒,也是不得安生。女儿如此年幼,怎能应付得了这些?母亲怎能不为你担心?”

武珝劝慰道:“母亲,您就放心吧,女儿定能富贵显身。到那时,您就跟着女儿享福吧。”

可母亲哪里能放得下心来?心想:历来宫里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别说荣华富贵,你只要能保得自己平安就谢天谢地了。禁不住默默为女儿祈祷。

武珝进宫后才知道现实与愿望的巨大差距,她虽然被封为才人,可是,却很难见到皇上一面,整日寂寞难耐。一日,武才人在两个年轻侍女紫娟和紫薇的陪伴下,又来到御花园闲散。正走着,突然有一只猫从花丛里窜出来,停在她们面前。两个侍女吓得“嗷”的一声尖叫,抱着头直往武才人身后躲。

武才人迅速从地上捡起一根花枝,摆出马步,以花枝做剑,挺着花枝,向着花猫“嘿嘿哈哈”地挥舞起来,做着刺杀的动作。吓得那猫“喵喵”地叫着,一溜烟地逃走了。

两个侍女见猫跑了,才敢站出来。紫娟拍着手欢呼道:“才人胆子真大……”

紫薇则疑惑的道:“才人还会武功?”

武才人听了心里美滋滋的,嘻嘻地笑道:“小意思,小意思……”说着,又不自主地用花枝当剑,将儿时与哥哥他们耍的那一套耍动起来。两个侍女看得眼花缭乱,不住地拍手叫好。

太宗皇帝在陈公公等宫人的陪同下,正好经过这儿。陈公公见武才人耍武,全没有宫里妃子的淑女形象,怕皇上生怒,赶忙要去制止。

太宗皇帝见武才人耍得有板有眼,心中不禁欢喜,向陈公公摇着手阻止了。看了片刻,道:“好,好。没想到,武才人还是个女中豪杰。”

武才人听到皇上在身后,不禁大惊,赶忙停住手,转身跪在地上,战战兢兢地道:“才人不知皇上驾到,请皇上恕罪。”

两个侍女更是吓得要死,跪在地上,浑身颤抖不止。

太宗皇帝戎马杀场,厮杀半生,尤喜欢习武之人。对性格泼辣,有性情之女子,也因爱屋及乌而更加钟爱,哪里还会生气?道:“你们都起来吧。”

武才人起身,躬身站在那儿,依然是战战兢兢。两个侍女站起身,仍然吓得哆哆嗦嗦。

太宗皇帝又道:“武才人,朕就喜欢你这性格的人。”扭头对陈公公道:“今夜就让武才人侍寝了。”

是日夜,太宗皇帝来到武才人寝宫。武才人明白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一定要给皇上留下印象。于是,她使出手段,千方百计讨皇上欢喜。

太宗皇帝虽然戎马半生,但也喜欢风情女子。直被撩得激情澎湃,心花怒放。不禁心满意足。

太宗皇帝对武才人道:“媚娘,你既喜欢舞刀弄剑,朕就教你骑马射箭,那样更能让你施展女中豪杰之气。”

武媚娘见得到皇上的喜欢与宠爱,高兴不已,道:“只要皇上喜欢,武媚愿意一试。”

太宗皇帝高兴地道:“朕喜欢,朕喜欢……”

自此,武媚娘得到太宗皇帝的恩宠。

一日,太宗皇帝带着武媚娘来到御马厩,让武媚娘挑选御马。武媚娘扫视了一眼厩里的御马,一个个膘肥体壮,高大威猛,尤其是一匹青花御马,更是威武彪悍。武媚娘情不自禁地走过去,伸手要去抚摸他的头,哪知这御马一甩头,“咴”地一声嘶鸣,高高地仰起头来,愤着前蹄,“嗒嗒”地踢打着地。“愤哧”“愤哧”地打着鼻息,望着武媚娘,眼神里透着威严,带着蔑视之感。

武媚娘吓了一跳,不禁问道:“皇上,这是匹什么马?性子怎这么烈?”

太宗皇帝缓缓走过来,道:“媚娘,这是朕的‘狮子骢’,性情暴烈。除了朕,没有人能降服他。”

武媚娘不服气的道:“皇上,武媚也是性情刚烈女子,正好配这匹烈马,就请皇上将他赐给武媚骑吧。”

太宗皇帝摇了摇头,担心的道:“媚娘,你降服不了他,反倒要被他所伤,还是另选一匹吧。”

武媚娘那不服输的性格上来了,道:“皇上,武媚就不认这个输,只要皇上赐武媚三样东西,武媚定能将他驯服,让他乖乖地被武媚所骑。”

太宗皇帝格外喜欢武媚娘的这种性格,笑道:“媚娘,要朕赐你哪三样东西?”

武媚娘道:“皇上,您赐武媚一是铁鞭,二是铁棍,三是匕首。只要有了皇上赐的这三样宝贝,武媚就不信驯服不了他。”

太宗皇帝疑惑地道:“媚娘,你要这三样东西何用?”

武媚娘道:“皇上,武媚训这马,他若不服,武媚就用铁鞭抽他;再不服,则用铁棍击他脑袋;如果还是不服,武媚就用匕首割断他的喉管。”

太宗皇帝惊讶地道:“媚娘,你用铁棍击他的头,用匕首割他的喉管,岂不是要将他杀死了?”

武媚娘道:“皇上,若其不能为己所驱使,留他何用?”

太宗皇帝听了颇为震惊,禁不住夸赞武媚娘有气概,心里更加喜欢。自此后,虽宫中妃子如云,但太宗皇帝却更宠幸武媚娘一人。武媚娘心中不胜欢喜。

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好景不长,到了贞观十二年冬,太宗皇帝突然得病,一到夜里,就看到寝宫外,到处都是昔日战死在沙场上的将士们的鬼魂;更有自己的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魂魄,拍打着寝宫门,向他索要性命。太宗皇帝害怕至极,如梦癔一般,口里不停地喊着:“鬼,鬼……”“不要索我命、不要索我命……” 并一个劲地向龙床角里躲,闹得整夜整夜地不能入睡。御医们用了各种办法也不见效。不几日,太宗皇帝就被折磨得不省了人事。皇宫上下笼罩着悲哀气氛。人们窃窃议论,都说是鬼魂把皇上的魂魄给索走了。宫里人都各怀心事,各自打着算盘,忙活各自的前程。

一日,太子李治看望父皇回去,在宫里的路上遇到了闲耍的武媚娘。见武媚娘生得不仅美丽,而且气质非凡,勾魂摄魄;又曾闻听其性格刚烈、泼辣,说话直率,独树一帜。不禁心荡神驰,便上前主动搭讪,道:“治儿给媚娘请安。”

武媚娘认得李治,知道他是太子。见他长得一表人才,讲话又甜,心中欢喜;又想:当今皇上生命垂危,命在旦夕;不日,皇帝驾崩,太子登基,大唐国就成了这太子的天下了。常言道:一朝天子一朝臣。怎不更是一朝天子,一朝妃子?我们这些前朝的妃子,不就成了昨日黄花?不仅没有了荣华富贵,恐怕要寂寞空聊,孤独终老了。我才十六、七岁,美好生活才刚刚开始,若如此,岂不可悲?我心何甘?我不能就此葬送了自己的青春年华,要抓住机会抗争。如此一想,便有了想法。更何况,她又是来人间享受荣华富贵,寻求欢爱的天宫仙子转世,虽然是受到了传统道德的教育,但是她的骨子里却蕴藏着前世的情种,又怎能不是风骚女子?于是,武媚娘暗自得意,寻思:既然太子想寻我开心,我为何不迎合他,既能解我独守空床之寂寞,又能获他欢心,待他登基之后,也好有个出头?因此,也带了些挑逗的意思,道:“昔日便闻听太子殿下青春韶华,风流倜傥,今日近视,果然如是。武媚为皇上有这般才俊太子欣喜不已。”

太子从武媚娘话里听出些意思,道:“治儿也是久闻武媚娘美名,仰慕已久。今日一见,果然令治儿心悸心动。”

武媚娘见太子表达的已很明了,便对侍女们道:“你们且退下,我与太子殿下有两句话讲。”

侍女们心里都明白:当今皇上病成这个样子,不久太子就会登基称帝,自己的主子能与将来的皇上走近关系,对自己也是好事。于是,都知趣地退去。

太子见武媚娘支走了侍女,也挥了挥手,示意自己的随从也退去。

太子见下人们都已退去,这里就剩了他与武媚娘二人,便没了顾忌,道:“媚娘,治儿早就艳羡媚娘美丽与性情。媚娘却如天上之月亮,可望而不可及;犹如月宫之嫦娥,令我魂牵梦绕,不得心静。”

武媚娘道:“太子殿下真会讲话,说得媚娘心里痒痒的。可惜媚娘不是嫦娥仙子。媚娘若是嫦娥仙子,听了太子殿下的这般撩人心扉的言语,也会悄悄下凡来,与太子温存一番。”武媚娘这话已讲的再直白不过了。

太子激动不已,急忙上前,拉住武媚娘的手,急迫的道:“媚娘,想死我了……”

武媚娘赶忙抽回手,悄声道:“太子不可鲁莽,小心被人看到。此处光天化日,不是讲话地方。若太子有意,明日午时,可来媚娘寝房一叙。”

太子听了激动得心都要跳了出来。连连道:“谢媚娘垂爱,谢媚娘垂爱。治儿定当准时赴约。”

次日刚到午时,太子便只身一人,悄悄来到武媚娘寝院外。侍女紫娟早已在院门口等候。紫娟见了太子,也不问话,只道:“太子殿下请进。”引领太子走进寝院。

紫娟将太子引进武媚娘寝宫,便与紫薇退了出去,又将寝宫门关上。走到寝院外,装作玩耍,为主子把门望风。

太子走进武媚娘卧房,见武媚娘打扮得花枝招展,正坐在梳妆台前,从镜子里端详自己。便轻轻走过去,要从背后搂抱她。武媚娘从镜子里看到太子,忙站起身,向侧旁一闪,道:“太子殿下这是做何?我可是你的姨娘。”武媚娘故作扭捏。

太子道:“什么姨娘不姨娘的?媚娘,你是我心中的嫦娥。我日日想,夜夜盼,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武媚娘道:“你就不怕被皇上看见?要了你的性命?”

太子道:“父皇已经病成了那个样子,哪里还能起得来?媚娘就放心吧。再说,能在花下死,做鬼也风流。只要能与媚娘一欢,治儿就什么也不在乎了。”说着,抱起武媚娘放倒在床上……

太子和武媚娘之所以这样大胆,敢在寝宫里私会。是因为他们知道太宗皇帝躺在病床上,已病得奄奄一息,断不能来武媚娘寝宫;宫里人又是惶惶不安,各自做着自己的打算,哪里有心思顾得了她人事情?

这正是:太宗皇帝鬼缠身,性命一息尚犹存。可悲后宫已生乱,哪管纲常与人伦?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