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与凡

《仙与凡》

第十六回 唐玄奘驿站歇马 女国王暗议招婿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上回说到,女王刚要在通关文牒上加盖御印,却见闯进两个人来,这两人是谁

原来,孙悟空师兄弟三人,在宫门外等候,见师父进去已有一会了,却迟迟不见出来。猪八戒沉不住了气,他不只担心师父安危,更想着,师父快点出来,好回驿站吃饭。现在,饿了一天,已经是饿得前心贴后心,他等不得了。于是,猪八戒对孙悟空嚷嚷道“猴哥,师父进去了这么久,还不出来,怕是出了什么事吧”

孙悟空摇着手道“不会,不会。这里没有妖怪,不打紧。再等等,再等等。”孙悟空嘴上虽是这么说,但是,心里也不踏实没有妖怪,不等于师父没有危险呀。

沙和尚也着急地对孙悟空道“大师兄,我们不可大意。”

猪八戒又哼哼叽叽地道“猴哥,你看看,这么久了,一点动静也没有,怕是他们把师父给害了吧。”

经猪八戒和沙和尚这么一嚷嚷,孙悟空也焦躁起来。

猪八戒望着孙悟空,抱怨道“猴哥,你在这里干着急有什么用不如咱打进去,把师父救出来。”说着,举起钉耙就往里冲。

守卫急忙上来阻拦,并大声呵斥道“不许进,不许进”

沙和尚见了也忙上前阻止猪八戒,道“二师兄,不可鲁莽。”

可哪里还能拦得住猪八戒挥舞着钉耙,早已冲进了宫门,直奔大殿。

孙悟空见了急得直跺脚,大声喊道“八戒,不可胡来”

沙和尚也喊“二师兄,不可造次”

猪八戒一心只想冲进大殿,哪里还听得进他们喊一味地向金正殿里冲去。殿前侍卫见猪八戒冲过来,忙拔剑阻拦。然而,猪八戒力气大,钉耙又长,他手握钉耙,左打右扫,直打得侍卫跌跌撞撞,人仰马翻,一片混乱。哪里能挡得住

孙悟空怕猪八戒闯下大祸,赶紧去追,想把他拦住。怎奈,那些侍卫却又误以为孙悟空也是擅闯王宫的人,便上来死命阻拦,耽误了孙悟空的追赶。等他追上猪八戒时,为时已晚,猪八戒已经冲到了大殿里。孙悟空一把抓住猪八戒的钉耙,使劲往下一按,那钉耙便“当”地一声戳在地上。猪八戒累得“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还在使劲地挣扎。

几个侍卫追到大殿里,见女王受到了惊吓,赶忙伏身请罪,忙不迭地道“陛下恕罪,小的该死”

唐僧见孙悟空和猪八戒闯了进来,知道大致端倪。赶忙低声呵斥道“休得无理,快快退下。”又急忙向女王施礼道“陛下恕罪,贫僧罪过。”

孙悟空赶忙拉着猪八戒向大殿外退去,猪八戒还觉得委屈,边走边嘟囔道“师父,俺老猪是怕你被妖怪给害了”

太师刚才看见孙悟空和猪八戒也吓了一大跳。但太师毕竟年长阅历深,很快就镇定了下来。见孙悟空和猪八戒退了出去,放下心了,对侍卫们挥了挥手,道“侍卫退下。”

几个侍卫赶忙谢恩,战战兢兢地爬起来,退出了大殿。

太师见女王也稳了神,并无大碍,将提着的心才算放了下来。她生怕女王受到惊吓,伤了龙肝凤体。太师见事已平息,便趁机对唐僧道“大唐高僧,你师徒远涉万里来到我女儿国,本该热情接待,却不巧,我王陛下凤体欠安,需要歇息,望高僧不要见怪,先在驿站里住下,改日再议通关之事,如何”太师故意说成“凤体”。

唐僧闻听此言,如释重负。他觉得两个徒弟擅闯金殿,惊了圣驾,这国王不治他们罪就是万幸了。哪里还敢再提通关文牒之事于是忙施礼道“阿弥陀佛,愿佛祖保佑,陛下龙体早日安康。”言罢,向大殿外退去。

唐僧师徒四人,由侍卫引领,沿王宫前大街,一直西行。一路上,唐僧骑在马上闷闷不乐,也无心观赏路边的景致。孙悟空他们,自知闯了祸,也不敢多语,只是跟着师父向前走就是。约莫走了二三里路,来到一处驿站。这驿站,紧邻大街北侧,坐北朝南。

进了驿站大门,见院子还算宽阔。迎面一溜十余间客房,客房两头都有通道通向后院。东西两侧也是客房,各有十来间之多。天井里植有树木,种有花草,很是规整与洁净。

来到院子里,侍卫高声喊到“陈驿丞,有御使来了,快快安置住处。”

你道这侍卫为何说是御使来了只因为唐僧说,是东土大唐国皇帝陛下遣使,所以,那自然是御使了。

只听北面一间房里有人应到“来了”随应声跑出来一位戎装装束的中年女子,来到侍卫面前,陪笑道“刘校尉,劳您大驾了。”然后让驿站侍从牵了白龙马到后院喂上,又躬身做了个请的手势,对唐僧道“御使爷,请这边歇息。”带着唐僧师徒来到西北角的两间客房前,对唐僧道“御使爷,这朝阳的客房都已住了人,就委屈您,在这儿将就一下吧。”

唐僧道“阿弥陀佛,官人莫客气。我师徒四人住一日,明日便赶路,没这么多计较。”

陈驿丞指着南边的一间客房,道“御使爷,您歇这个单间,这三位小长老在您隔壁,您看如何”

这陈驿丞见识多,人精明,一看唐僧师徒四人打扮,行走模样,就知道,这唐僧位分最高,是那御使。那三个,一个似猴子,一个象家猪,担担的那个脸黑乎乎象黑炭的人,都是随从。

唐僧见问,连忙答到“甚好、甚好”

刘校尉听了这般安排,觉得甚妥,因为她知道,唐僧是那三个人的师父,分开安置最是妥当。刘校尉见已将唐僧师徒四人安置好,便向唐僧施礼告辞,道“御使爷请歇息,在下告辞。”

唐僧还礼道“阿弥陀佛,多谢官人关照,请官人代贫僧向国王陛下致谢。”

沙和尚搬进行李,猪八戒为师父收拾好房间,孙悟空扶师父走进客房,在床上坐下。

陈驿丞站在门外,见唐僧师徒已安顿好,问道“御使爷,晚饭到餐堂里去吃,还是给您送了来”

不等唐僧回话,孙悟空就抢着问道“餐堂如何送了来又如何”

陈驿丞道“小长老,当然是餐堂里饭菜丰盛了,还有酒吃。”

猪八戒听了,急忙道“官家,俺和师父都到餐堂里去吃。”

陈驿丞道“餐堂就在后院,御使爷和小长老稍歇息,一会在下便让侍从带你们去。”说完,施礼而去。

不多时,来了一个驿站侍从,年龄不大,也是一身戎装打扮的女子,引领唐僧师徒来到后院,进了一个雅间。这雅间里,中间放着一张八仙桌,桌子四周各放着一条长凳子。八仙桌上,各种盘碟摆满了桌子,荤菜素菜齐全。浑的有鸡、鱼、肉,素的有白菜、莲藕等。还有一壶酒,放在桌子东南角。

这时,陈驿丞走进来,施礼道“御使爷,在下奉太师之命,特备饭菜一桌,并有御赐美酒一壶,请长老慢慢享用。”言罢,与侍从一同退了出去。

猪八戒看到满桌子的饭菜,肚子里越发地打起鼓来,“咕噜噜”叫个不停,馋得口水直流,哪里还顾得了许多坐下来,也不拿筷子,用手抓了就吃,嘴里还不住地嚷嚷“师父,快吃吧,可把俺老猪饿坏了”

孙悟空扶着师父于上首处坐下。唐僧见桌子上有鸡、鱼、肉等荤菜,便对孙悟空道“把这浑的都撤了吧。”

孙悟空向着门外呼唤道“小二哥,快把这浑菜撤了去。”

侍从听见叫,赶忙跑进来,问“御使爷何事”

唐僧道“官人,我们师徒乃出家之人,只吃素,不吃浑,你把这些浑菜都撤了吧。”

侍从唱声诺,忙着撤那些浑菜。这一撤,桌子空了大半个。

孙悟空对侍从道“小二哥,你可多上些素菜来,好让俺下饭。”

猪八戒也急忙道“兵哥,你快快上些馒头来,俺老猪光吃菜饱不了肚子。”

侍从应诺,取菜和饭去了。

猪八戒又叮嘱道“兵哥,你只管用大箩筐把馒头上来,省得你来回地跑。”

唐僧见了猪八戒这般,既不阻拦,也不嬉笑。因为他心里有事,他担心那国王,如有闪失,这通关文牒就难换了。

孙悟空、沙和尚看事,知道师父不高兴,因此,就不多言语,省得师父再气上添气,烦上加烦。

孙悟空最爱喝酒,要是在往日,这御酒哪里还留得住,剩得下早就被他喝个精光了。可是今日,孙悟空连酒壶也没动。

猪八戒哪有那么多的心思见到了吃的就什么也忘了,又何况今天一天没吃上饭,连日来又是食不饱腹,因此,他是放开量地吃,敞开肚皮地盛。真如那风卷残云,一桌饭吃了个精光光,腆着个大肚子,撑得直哼哼。

这顿饭虽然丰盛,但是,除了猪八戒,其他人,谁也没有品出真正的味道来。

吃完饭,天已大黑。然而,今日正逢十五,月亮早已高高升起。月似银轮,直照得驿站里一派通明,如同白昼一般。“明月当空照,何处是我家”。这月圆之夜,正是勾起流落他乡之人思乡的时候。唐僧师徒四人回到客房。唐僧盘膝坐在床上,手捻佛珠,微闭双眼。是想下午那不如意之事还是见到这明月思念故乡孙悟空他们不得而知。

这唐僧,自长安一别,已在取经路上行了四个半年头。虽然是遇危难而痴心不渝,但每当明月高照之时,他思乡之情就油然而生。越是往西行,思乡之情就越重。时常遭徒弟孙悟空取笑,说他是虽然佛心笃定,佛道精深,可就是六根未净,常起思念之心,想那故土。哪里象俺老孙跟了你西去,从不想家。也倒是,这孙悟空,乃石头化生,无父无母,无男无女,又无人心人肺,怎么会有思念之情只是这猴子精明,这几年,跟着师父西行,见了不少世故人情,也受了许多感化,倒也懂得了一些情感人生。对师父唐僧,那真是忠心耿耿,绝无二意。真可谓孙大圣,石心、石肺、石头心肠;孙悟空,忠心、忠诚、忠贞不二。

你道这孙悟空,为何对唐僧这般忠诚与贤孝那是因为孙悟空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所擒,受了佛祖点化。唐僧又从五行山下将他救出来,使他皈依佛门,悟得佛道。又受唐僧至善至诚之心感化,因而才变得如此贤孝。这正是齐天大圣,上天入地,偷桃吃丹,大闹天宫,无法无天,坏事一箩筐;行者悟空,腾云驾雾,化缘求斋,除妖降怪,尊师重佛,功劳载十车暂且不再夸他。

再说唐僧,坐在床上,一言不发。孙悟空、沙和尚自是不敢打扰。猪八戒最终沉不住了气,来到唐僧面前,哼哼叽叽,十分委屈地道“师父,你也别老是生俺老猪的气,俺是怕你有危险,才闯进去的。”

孙悟空也趁机小声为猪八戒说情,道“师父,八戒是好意。”

沙和尚也道“师父,二师兄是好心。”

唐僧听了,睁开双眼,慢慢地道“本来这女王要盖印的,可偏偏你们就在这个时候闯了进来,误了大事。”

孙悟空陪笑道“师父莫急,明日再去换也不迟。”

唐僧不无担忧的道“你这泼猴,说得轻巧,你们把那女王都吓病了,如何好再提通关文牒之事只能等女王身体安康了再说啦。”说完,又叹了声气。

孙悟空师兄弟三人面面相觑,谁也不敢再作声。

唐僧见徒弟们认识了错误,又念他们是好心,不便再责备,道“师父知道你们是一片好意,师父不再责怪你们了就是。”

孙悟空见师父不再生气,胆子就大了起来,于是,好奇地小声问道“师父,那皇帝是女的”

唐僧道“起初师父也不知,只是见她生的眉清目秀,说话是女子声音,还有些奇怪,后来听那太师说,陛下凤体欠安时,才恍然大悟,知道那皇帝是一女子。”

孙悟空又问“那皇帝有多大年纪”

唐僧道“许有二十岁年纪吧”

猪八戒抢着道“那皇帝长的俊吗”

唐僧呵斥道“八戒休得无礼,再闯了祸,师父可救不了你。”然后又对孙悟空他们叮嘱道“我看这女儿国与别国不同,你们三个,万不可再惹事生非,没有师父的准许,你们谁也不能擅自出去。”

孙悟空师兄弟三人连连应诺。猪八戒又问“师父,你说的与别国不同,是什么意思”

孙悟空拧了猪八戒耳朵一把,道“呆子,你没看见吗这女儿国全是女子,没见到一个男人。”

沙和尚听了恍然大悟,道“哦,我说呢,那些官兵,个个都长得灵秀。”

孙悟空对猪八戒调侃道“你这呆子,这里比高老庄如何”

猪八戒知道孙悟空是在戏谑他,哼叽着生气躲到一边,不理他了。

孙悟空见气氛有了活跃,就对唐僧神神秘秘地道“师父,你莫担心,常言道有福之人不用愁。吉人自有天佑。徒儿见今日月正圆,正是黄道,万事皆顺。说不定那女王会连同通关文牒一块送上门来的。”

唐僧听了觉得孙悟空话语有些浑俗,但又不甚解其意,连问带斥责地道“你这泼猴,什么意思”

孙悟空嬉笑道“师父怎会不知你看这女儿国,全无一个男子,师父年轻英俊,那女王又值豆蔻年华,岂不是天作的一对,地造的一双如此说来,何愁换不来通关文牒恐怕连那整个人儿也要陪上。”

唐僧怒喝道“你这无礼的泼猴,再胡说,师父念你三百遍。”

孙悟空故意用双手捂住脑袋,道“师父莫念,师父莫念。”嬉笑着跑到一边去了。

猪八戒听了哼叽道“猴哥,师父不同意,俺老猪就在这招婿。”

孙悟空用手指戳着猪八戒的头,道“你这呆子,尽想美事,你还是回高老庄去吧。要不,就去那广寒宫”

沙和尚听了喜得直摇头。

猪八戒见孙悟空又在调侃他,揭他的短,气哼哼地道“你这猴子,哪壶不开提哪壶,尽守着瘸子说短语,干么老是揭俺老猪的疤”

孙悟空道“揭你疤你才知道痛,你也不照照镜子看看,就你这模样,高小姐都不愿意,这女王能同意你是赖想吃天鹅肉痴心妄想。”

唐僧听了孙悟空他们胡屙乱吣,呵斥道“你们休得无礼,快回房里歇息去。”

师兄弟三人听了,不再敢胡闹,于是就要回隔壁房间歇息。还没等出师父房门,就听得院子里一阵杂乱脚步声响,随即传来一声喊“大唐高僧,太师大人到。”

唐僧听到喊声,心里咯噔了一下,一种不祥之感袭上心头这夜晚,太师亲临,犹如夜猫子进宅没好事。想必是那女王有恙,来拿我们师徒问罪了。不禁担心起来,赶忙下床去迎。

猪八戒还想着刚才说的娶亲的事,听到喊,脱口而出“提亲的来了。”这话说的真不是场合,也不是时候。

唐僧狠狠地瞪了猪八戒一眼。

孙悟空狠狠地踢了猪八戒一脚,道“闭嘴,你这呆子。”

沙和尚也气得直摇头。

太师夜晚来驿站,所为何事是凶是吉暂且按下不表。

回头再说女王,在金殿里只见了唐僧一眼,就已怦然心动,认定是自己的如意郎君。心想他就是我梦中情人,我将非他不嫁。只觉得面热心跳。见御侍将唐僧的通关文牒摆在龙案上,已是心不在焉,只能机械地拿了御印去盖。到底自己要做什么,想做什么,已是全然不知,全无了意识。好在太师那咳嗽声猛然唤醒了她,她才恍然意识到这御印不能盖,若盖了,这唐僧就会辞离女儿国西去,不知何年何日,恐怕是今生今世都再无相见之时了。想到这,她正想像若无其事一样,放下御印,再找些话题,不给这唐僧盖御印时,恰在这档口,孙悟空和猪八戒突然闯了进来。女王见了他们俩,一个是猴子精,一个是猪精,也着实吓了一跳,但却不至于出什么大碍。女王天生聪明伶俐,心眼转得快。于是,便借此装作受惊吓之状,自然这通关文牒就盖不了御印,而唐僧不但不能有何怨言,而且,还会觉得是因他们惊吓了女王,心里有所愧疚,就更不好再提通关文牒之事了。女王心眼灵活,点子来得也快。

太师见唐僧退去,便凑上前来,十分担心地问“陛下,可好些”

女王道“刚才着实吓了本王一跳,不过,现在好了。”女王何许人也女王是天宫里花王牡丹之后,是有仙缘的,哪能与世俗之人一样经不得半点突如其来之事

太师见女王虽受惊吓,但并未有恙,悬着的心放了下来,如释重负地道“谢天谢地,陛下龙体安康,是微臣之福,举国之幸也。”又道“刚才见陛下受那惊吓,微臣着实担心,唯恐陛下龙体受损,那将是微臣之天大罪过呀。”

女王道“刚才多半是本王顺势而为。我见太师示意不要给那唐僧盖印,却又找不出很好理由,因此,就借他那徒弟闯入,扮着受惊吓之状,自然无法给他盖印了。他也不好再提盖印之事。”说到这,女王又问太师道“对了,太师,您为何阻止我给他通关文牒上盖印”

太师反问道“陛下,您为何不给他盖印”

女王面飞桃花,羞涩地道“太师,您即知道,为何还问”

太师道“陛下,微臣却是有些糊涂了,您既然不想让这唐僧离去,为何却要给他通关文牒上盖印您知道,您若给他盖了印,他明日便可辞了我女儿国西去,那不正应了陛下梦境中之结果吗”

女王微微地摇了摇头,轻轻地叹了口气,道“太师,本王也不知道。那一刻,我脑子里空空的,全没了意识。心里也不知想什么,也不晓做什么,就好想魂已出壳的躯壳,全无意识地拿了御印。说真的,要不是太师及时提醒,那御印真的是盖上了。”女王似有后怕之意。

太师道“陛下,也许是世人所说的那样吧遇到钟情之人,魂都被勾走了。陛下虽然高居王位,但毕竟是女儿之身,又恰豆蔻年华,这是人之常情了,只是在我女儿国里,没有男子,见不到这情形罢了。”太师稍顿了一下,又问女王道“看来,陛下是春心已动,对这唐僧确实是钟情了”

女王不好意思地道“太师,您要取笑本王了。”转了口气又问道“太师,是不是本王太轻浮了没有了女子的谨持与庄重”

太师认真而又语重心长地道“陛下言重了。古人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哪个女子不思春既然陛下一见钟情,就不要犹豫,更不要放过,有些机会如白驹过隙,如不及时把握,会稍纵即逝。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机会错过了,过后会后悔不已,甚至会后悔终生的”太师又诚恳地道“微臣服侍陛下十几年,别无他求,只愿陛下早日觅得如意郎君,以享天伦之乐。”

女王道“太师,本王自儿时就由您抚育,至今已十几个春秋,您对本王的养育之恩,辅佐之德,本王终身难忘。实话讲,这唐僧确实让本王倾心,也愿与他结为夫妻,双宿双飞,至老终生。”女王停住话语,轻轻地叹了口气,无比惆怅地又道“只可惜,他是个出家之人,又当如何”

太师道“陛下,事在人为。既然陛下心意已决,任何事情都是有解法的。可使唐僧还俗。出家之人还俗,自古有之,已不稀奇。这事交给微臣去办,陛下静候佳音便是。”

女王点头应允道“此事全凭太师成全,本王听太师安排就是。”

太师道“陛下,事不宜迟,微臣这就去驿站,打探那唐僧底细。”

女王本来对太师就很钦佩。知道她有学识,善处事。经过今日之事,更是折服。对太师的话更是笃信不疑,言听计从。也正是因为此,太师为女王植下的灾难之树,在女王这里又扎下了根。这都是天意合该如此,若非这般,女王没有这一灾难,日后又怎会得道成仙福兮祸兮正所谓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依,乐极而生悲。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这正是取经途经女儿国,驿站里面空蹉跎。只道惊了女王驾,哪知更有隐情多。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