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与凡

《仙与凡》

第五十四回 杜尚书二顾驿站 康木匠勇献良策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晚饭后,杜尚书带了金侍从来到驿站前,杜尚书不想让驿站人知道她的到来,便让金侍从在驿站外等候,自己一人悄悄地进了驿站。杜尚书来到徐总监管的客房前,见房门开着,屋里黑黑的,便轻声道“徐总监管可在”

康恩听到好象是杜尚书的声音,但又不敢确定,在屋里答道“谁呀师父不在。”

杜尚书道“康师傅,是我。”

康恩这下确定是杜尚书了,惊讶地道“啊是杜大人你稍等。”

康恩点着灯,屋里亮了起来,连忙走到房门口,道“大人,快请进。”将杜尚书迎进屋,赶忙又请她在椅子上坐下。

今日下午,康恩在工地上帮着卸楠木大树时,就想到杜尚书还会找师父,求干燥楠木的方法。但却没想到她会再次登门,而不是唤他们到她府里去。这么大的官,能一而再地登门请教,这使康木匠感动不已,受宠若惊。但他仍故作镇静的道“大人,你找我师父何事”

杜尚书听得说徐总监管不在,觉得正合她意,环顾一眼四周,平缓了下心情,道“徐总监管不在,找你也可。今来拜访,有一事相求,还请康师傅不吝赐教。”

康恩忙客气的道“大人言重了,康恩乃一介凡夫草民,怎敢承当大人有何差遣,只管吩咐便是,只要康恩能做到的,一定尽心竭力为大人效劳,哪怕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康恩专捡好听的说。

杜尚书心中焦躁,也不敢再绕圈子,便有话直说,道“康师傅,下午你也见了,做佛仙殿栋梁的楠木大树都已采伐来,但这些都是鲜料,不能直接使用,必须干透了才行,可要等他自然干燥所需时日又太久,工程等不得。因而,本官特来向康师傅请教干木办法,还望康师傅不吝赐教才是。”

康恩赶忙谦辞道“不敢当,不敢当。大人,康恩何德何能,敢受大人如此垂爱”

康恩这样一谦辞,使杜尚书误以为他也没有干燥木料的办法,顿时心里就凉了,不免尴尬起来。康恩见了,直后悔自己话说的太直。心想这样下去,自己写好的方案不是白费了工夫不也白白地失去了一次千载难逢的发财机会今日若使她失望,即使来日再将方案告诉她,她也会耿耿于怀,岂不是出了力不讨好不行,今日应该透露给她些信息,使她对自己抱着希望。待吊足了她的胃口,再把整个方案告诉她,那样,才好从她那儿得到更多的好处。于是带着颇有为难之意,又道“大人,康恩虽然略知些干木之法,但那都是些雕虫小技,不敢用在这名贵之木上”

杜尚书本已绝望,但听到康恩如此讲,好似又看到了希望,立时兴奋起来,急切地道“康师傅讲来听听”

康恩道“回大人话。康恩以前做工时也烤过木头。对那些没有干透的木料,或是需要拼缝的木板,都要先用火烤,等烤干了再使用。只是这次的木料太鲜,又太大,康恩没做过,也确实没有把握。”

杜尚书乞求般的道“康师傅,能否试试不试怎么知道或许能行呢”

康恩犹犹豫豫的道“慢慢地烤也许能行,可万一烤坏了哪”他这句话的意思是要告诉杜尚书我已把丑话说在了前面,要是你坚持那么做,出了事,不能赖到我的头上。康恩虽然知道,即使这样讲明白了,但万一把那些楠木烤坏了,自己肯定是脱不了干系,必定要承担责任,但他还是抱着幻想,期望能不担这个责。

杜尚书听了,心里也犯了嘀咕,为难起来。她既想把木料尽快烤干,又怕把木料烤坏。如果把木料烤坏了,那事情就更糟了。

康恩见杜尚书犹豫不决,担心她放弃烤木的办法,于是又给杜尚书打气道“大人,其实,用火烤木料,不管木料大小,干湿,道理是一样的。无非就是火候的问题。只要把火候掌握好,无非大料烤得时间长些,鲜料多烤些日子罢了。”

经康恩如此一讲,杜尚书又来了兴致,充满了希望,道“这么简单”

康恩道“大人,要烤这种楠木大料,当然不会这么简单。因为是鲜料,所以火候必须掌握好。火小了,干得太慢。火大了,干的太快,木料会开裂,也会烤弯;再说,楠木油性大,很容易出油,弄不好还会着起火来。因此,也不能离火太近,要用恰当的火候去烤,从外到里,缓慢地、均匀地把他烤干才行。”

杜尚书听得入了神,眼前浮现出烤木的场景一根根楠木大料被完好无损地烤干了,堆放在工地上,人们欢呼雀跃,欣喜若狂。她痴痴地望着眼前的幻境,满脸带着微笑,全然不知康恩已把话讲完。

康恩望着杜尚书那痴傻的样子,知道已经唤起了她的希望,心里好不得意,轻声唤道“大人”

杜尚书听到喊,回过神来,高兴地道“康师傅,你能详细地讲一讲吗”

康恩道“大人,你见过火炕吗”

杜尚书道“本官没见过。我们女儿国四季如春,冬无严寒,因而用不着火炕。”

康恩又道“大人,你见过窑吗就是烧砖、烧瓦的那种窑。”

杜尚书道“这个见过。”

康恩道“大人,我说的用火烤木料,与烧窑差不多。先做一个大火炕,上面铺上要烤的木料,在

杜尚书还是不太明白,恳求道“康师傅,你能再详细地讲一讲吗”

康恩道“先在地上挖一个大坑,就象盖房子一样,砌成一个一个的小间,前面留好门,便于烧火。然后把那些要烤的楠木棚到上面,四面再砌上墙,上面再盖上草毡子和鲜树枝。在底下的炕里点上锯末。热气就会往上跑。像蒸笼一样,靠热气熏里面的木料。每隔两天就拆掉围墙,把木料翻一个个,再继续烤。用不多久,就能烤干。”

杜尚书边听边不住地点头,待康恩讲完,称赞道“好办法,好办法。就依你讲的办。”然后感慨地道“康师傅,你为本官解决了一大难事,本官不会忘记。事成之后,一定重重酬谢。”

康恩极力地掩饰住自己内心的喜悦,道“大人,烤这样的大料,虽说道理上这么简单,可实际上要难得多。一是料鲜,千万不能剥掉树皮,不然,用火一烤,就炸裂了;二是不能用明火;三是不能离火太近,若离火近了,很容易把木料烤焦,也容易烤着,而且火烤的那面干的过快,背面烤不着干得又太慢,木料就会弯曲,弯曲的厉害了就不能用了;四是烤完后不能马上取出来,要在炕里捂着,等他凉透了才行,不然,那木料内里热,外面凉,会炸心的。”

杜尚书见康恩讲的头头是道,考虑的如此周全,一个劲地夸赞道“好、好。康师傅,你真是奇才。还得有劳你将这烤木方法详尽地写出来,以便让工匠们照此去做。俗话说,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免得她们做走了样,坏了大事。”

康恩心里美滋滋的,应承道“请大人放心,康恩一定将烤木的方法,细细地写出来,献给大人。”

杜尚书多日来悬着的心总算是踏实下来,她激动地道“康师傅,你替本官解决了一大难事,本官心里十分感激,事成之后,本官定当重谢。这是我肺腑之言,绝无半点虚假之意。”

杜尚书又说了些无关紧要的客气话后,便起身告辞。

康恩要送杜尚书出驿站,杜尚书不愿声张,便执意不肯。康恩只好作罢。

杜尚书走后,康恩激动不已,取出以前写好的烤木方案,又细细地斟酌、修改起来。

师父回来了,见康恩趴在桌子上修改那烤木方案,知道他铁了心要掺和烤木的事情,已不能阻止,便语重心长地道“康恩,要想周全了,把想到的,该注意的事情,都一一写清楚,千万别有什么遗漏。一旦开始了烤木,要多去察看,别让她们做走了样。发现问题要及时向柳大人提出来,千万不能将就、糊弄,免得到后来不可收拾。皇家的事情不是儿戏,要万分小心、谨慎才行。”

康恩道“师父,徒儿知道。徒儿一定加倍小心,做到万无一失。”

师父又道“常言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诸葛亮还大意失荆州哪你可千万不能自傲自大。虽然你现在觉得想得周全,也合那道理,但终究是纸上谈兵,没有实际做过,等真正做起来,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是谁也想不到,预料不到的,所以,要经常去看,一旦发现,及时补救,免得问题越积越多,越积越大。正所谓防微杜渐。只有保证每一步不出问题,才能做到万无一失。俗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计划再好,老天给不给掌脸,也很关键。比如要是下雨怎么办这些都要想到。”徐老木匠叹了口气,又道“师父可能说的多了些,重了些,但都是苦口良药,肺腑之言。”

康恩感动地道“师父,你说的事,徒儿都铭记在心,徒儿百般小心便是。”

徐老木匠又关心地道“你快写吧,也别太熬夜,明日还要上工。”

康恩修改完烤木方案,又工工正正地抄写了一遍,此时,鸡已叫头遍。他将抄写好的方案折叠好,放进褂子口袋里,才躺到床上歇息。

第二天上工后,康恩左顾右盼,盼着杜尚书来工地,好把写好的烤木方案交给她。可一天过去了,也没有见到杜尚书的影子。到了第二天,康恩实在沉不住了气,他怕夜长梦多,杜尚书从别的途径得到了烤木的方法,不再用他的,使自己白下功夫,也白白失去一个绝好的发财机会。于是,下午上工不久,他就向柳府丞谎称自己肚子痛,要去看郎中。

柳府丞见康恩这两日一副心神不宁的样子,又总是往工地外的大路上看,好像在等什么人,知道他是在说谎话。联想起杜尚书曾说,她要向康恩请教的事,便猜这康木匠可能对干燥木料的方法有了些眉目,要向杜尚书汇报,于是也不阻拦,便许了他的假。

康恩来到杜尚书府大门前,看着雄伟气派的府门,又有军士把守,他突然心惊胆战起来,不自主地停住脚步。他想进又不敢进,走又不甘心,在府门前犹犹豫豫。守门的一位军士向他喝问到“你是何人在这干什么还不快快走开。”

康恩听到呵斥,吓得一惊,赶忙往回走。可刚走几步,心想就这样走了,不是错过了机会于是,站住脚,壮了壮胆子,然后转回身,战战惊惊地来到守卫近前,道“大人,小民是、是建造佛仙殿的木匠康恩,有事要当面向、向尚书大人报告。”

军士听了,不敢怠慢,道“你在这等着。”说完,急忙向府里跑去。

话说杜尚书,自那日从驿站回来,就迫不及待的等着康恩来送烤木方案。可等了一日也没见康恩来府,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团团直转。她想再去催促,但又不便再去驿站;更不敢去佛仙殿工地,因那些楠木就堆放在工地前的大路上,她不敢看那些楠木大树。杜尚书只能在府里,烧香磕头,祈求神灵和先王佑护;祈祷康恩快快报上干木之法来。到了下午,她还不见康恩来,更是心神不宁,坐立不安。就在她万分焦躁之际,守卫来报,说康恩木匠求见。杜尚书听了,如遇救星,欣喜若狂,忙道“快快请他进来。”

康恩被引进大殿,杜尚书激动地下堂迎接,并向康恩抱拳施礼。康恩诚惶诚恐,赶忙还礼。杜尚书忙不迭地让座,道“康师傅快快请坐。”又急忙吩咐上茶,直把康恩奉作上宾。

康恩受宠若惊,手足无措,没待坐稳,便又站起身来,从兜里掏出他写好的烤木方案,毕恭毕敬地双手递了过去。道“大人,康恩已将烤木之法详尽写好,请大人过目。”

杜尚书起身双手接过来,如获至宝,激动地连声道“康师傅辛苦了,康师傅辛苦了”

康恩从来也没走进过这么大官的府堂,那气派,那威严,令他胆战。杜尚书又是那么热情,热情得使她心里发慌。他的心怦怦地跳得厉害,身子也有些发抖,他不敢再待下去,战战兢兢地道“大人,小、小民告退了。”

杜尚书还留他喝茶,但他哪里敢再待下去也没有真正听到,慌慌张张地往外退。杜尚书见挽留不住,只好亲自送出大殿,施礼道别。侍从等人见了都惊诧不已。

杜尚书回到府堂,展开康恩写的烤木方案来看,边看边点头,并不时地赞赏道“好、好”心里由衷地高兴。还没看完,便唤来金侍从,命她速去请柳府丞来。

柳府丞接到召唤,不敢怠慢。来到尚书府,见了杜尚书,施礼道“卑职拜见大人,大人有何吩咐”

杜尚书满脸洋溢着兴奋之情,还了礼,道“柳大人,康木匠拟了一份烤木办法,本官看后觉得可行。今唤你来,就是将此事交付于你,速速按康木匠之法,烘烤木料。”说着,把康恩写的方案递给柳府丞。

柳府丞接过烤木方案,道“大人,用火烤木乃大事,卑职以前从未经历过,请容卑职回去细细研读。卑职请求大人,待卑职研究透彻,达到万无一失之时,再行烤木。”

杜尚书道“大人谨慎之态,本官甚是赞赏。但此事紧迫,大人回去后抓紧研判,不可耽搁。”杜尚书顿了顿,又郑重地叮嘱道“此事重大,关系佛仙殿的建造,万万不可疏忽大意,凡有不妥之处,定当指出,不可牵强,以免酿成大错。”

柳府丞辞别了杜尚书,回到京都府,来到书房里,展开康恩书写的烤木方案,仔细研读,反复推敲,对觉得不妥之处,一一记录,并写出自己的建议。直到觉得这方案无懈可击了,又工工整整地誊写了一份,这才靠在椅子上闭目歇息。此时,天已破晓。

柳府丞靠在椅子上迷糊了一会,然后回卧房洗漱梳妆了,便匆匆出了京都府,来到杜尚书府,向杜尚书汇报道“大人,卑职昨晚仔细研读了康木匠的方案,以为可行,但有些地方,卑职觉得尚需斟酌。”

杜尚书道“大人不必客气,不妥之处请大人直讲。此事关系重大,务请大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柳府丞道“大人,这第一个问题是火炕的隔墙。火炕用隔墙分成几个小间,这样每个小间的火候就很难做到一样。而且,靠近隔墙的地方火要小,再加上隔墙的影响,这个部位的木料受火就差,木料就会出现小间中间部分烤得重,靠隔墙部分烤得轻,干得不均匀。加之用隔墙去棚木料,中间的空隙太长,容易弯曲。”

杜尚书听了,不住地点头,道“依大人看,该如何”

柳府丞道“回禀大人,卑职建议,火炕内不用隔墙,做成一个大间,能保证整个炕里的温度一样。”

杜尚书犹豫地道“这么长的距离,那木料不是更容易弯曲吗”

柳府丞道“大人,虽然做成一个大空间,但上面可以横着棚石条,这样,空隙就不长了。这些石条的作用,一是用于上面放置木料。二是人为地把一根长木料,分成很短的一段一段的,避免了单个空隙过长,容易把木料烤弯的弊端。”

杜尚书担忧地道“用石条去棚,不会把石条烤坏烧成石灰”

柳府丞道“大人,如果石条被烤坏,那上面的木料早就被烤焦了,炕里的火绝对不能这么大。”

杜尚书又道“大人继续讲。”

柳府丞道“第二个问题是翻木料。卑职以为也要改进。大人您想每翻动一次木料,都要把四周的围墙拆掉,还要把木料都从火炕上卸下来,再搬上去。这么大的木料,搬卸一次,再加上拆、砌四周围墙,得需要多少时间再说四周的墙一拆,整个火炕里的热气全跑了,再热起来,又要多少时候这样既费力又费时,影响烤木效果。”

杜尚书无奈地道“我看到这个地方时,也觉得有些不妥,可又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来。”

柳府丞道“大人,卑职想,这里可以借鉴抽屉和蒸笼的形式。”

杜尚书疑惑地道“像抽屉一个个的拽出来这么大的木料,怎么能拽得动”

柳府丞道“大人,卑职要的是不需抽出来就能翻动。”

杜尚书脱口道“这怎么可能”话一出口,感到不妥,赶忙又道“大人讲来听听”

柳府丞道“大人,卑职想,把火炕的前后墙都砌得结实些,每横着棚一层石条,就往石条上放一层木料,但不能放满,在前边或后边留出半圈木料的空隙,以作翻木料时之用。翻木料时,拆开两侧的山墙,在两头滚动木料半圈,就等于把木料翻了一个个,而不用将木料卸下来。这样,既省时省力,火炕里的热气又跑得不多。木料会烤得快些。如此这般,能放两层。由于翻得容易些,卑职建议每烤一日可翻动一次。”

杜尚书听了,心里由衷地佩服,连声称赞道“好、好。大人的这个办法甚好。”

柳府丞又道“大人,卑职计算过,要烤这些木料至少需要做三个烤炕,三个烤炕比一个操作起来容易得多,也烤的快得多。”

杜尚书赞同地点着头,忽然又问“可是,怎么才能知道木料烤好了没有何时才能停火”

柳府丞道“大人,卑职也想了这个问题。要烤多长时间才行烤不干不行,可烤过了更不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卑职建议在烤炕里放一根同样粗细,但却只有一丈来长的鲜松木,与楠木一起烤。烤到一定时间后,就将松木取出来,从松木上截下一段,观察烤的程度,用他来标测被烤的楠木。这样虽然不甚准确,但能大致反应出楠木被烤的程度来。总比没有强的多。”

杜尚书不禁暗自赞叹柳大人真是思维缜密,想得周全。止不住地频频点头称“是”。

柳府丞又道“大人,这些只是卑职的一己之见,如有不妥,还请大人指正。”

杜尚书道“大人所讲,处处在理,且已周密无隙,本官无不同意见,也无所补充。本官委任你,全权负责烤木事宜。”

柳府丞道“卑职遵命。”又道“大人,卑职以为,此法是康木匠所拟,最好让他领工,这样做起来更方便,遇到特殊情况,也好随时处置。”

杜尚书道“可以。本官既已委任大人你全权负责,一切就都由你安排便是。”

柳府丞道“卑职遵命。”又犹犹豫豫地道“大人,属下还有些想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杜尚书干脆的道“柳大人,你是本官的得力干将,有事尽管直言。”

柳府丞道“大人,烤木之法,虽是康木匠所想,但卑职以为,尚不能对外如此讲。如果宣扬出去,既对大人不好,也有损我国声誉。国外之人会耻笑我女儿国无人才,国内百姓也会耻笑我官员无能。卑职更担心的是,此法难以实施。”

杜尚书疑惑地道“又怎会影响实施”

柳府丞道“大人,您想,用火烤这等珍贵木料,前无古人。这等大事,必先禀报太师同意方可实施。太师若知,是一无名百姓所想之法,怎会同意”

杜尚书赞同道“这倒也是。”

柳府丞感慨的道“大人,常言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此等事,是前无古人之大事,我等谋划再周全,也难免会有疏漏之处。正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更何况烤木过程中还不知会遇到何难事。卑职以为,仅靠我等一己之力,实非易事。”

杜尚书听了,不禁忧愁起来。叹息道“这将如何是好”

柳府丞道“大人,卑职前日拜访了杨府尉,与其谈起进山伐木之事。杨大人讲,她们进山之时,忘记向山神祭拜,因而,山神动了怒,对她们百般刁难。先是连续降了十多天的雨,后又掳捉了她们的人。搞得人心惶惶,胆战心惊。后来,经万把头提醒,才醒悟过来。于是,不仅为山神修缮了庙宇,而且还烧香设供,祭拜山神,请求山神息怒,祈求山神佑护。果然,山神不再为难她们,并释放了掳捉去的所有之人。”

杜尚书惊诧地道“有这种事”

柳府丞郑重地点了点头,道“千真万确。更奇的是,杨大人见伐木期限将到,仍还是两手空空,心里万分焦急,于是又祈求先王,请求先王垂怜,指点楠木大树所在之处。果然,先王差遣了一只梅花鹿指引道路,带她们找到了楠木大树。而且,那楠木大树的棵数正好够佛仙殿之需。”

杜尚书听了惊讶地道“这么神奇真是先王垂怜啊”

柳府丞也感叹地道“可不是还有更神奇的哪。大人,您想,若是这些楠木大树都长在深山密林中,又会怎样”

杜尚书惊讶地道“是啊这些楠木大树,每棵都有十多丈长,万斤之重,她们是怎么运出深山密林的”

柳府丞道“正如大人所虑,深山密林之中,既无道路可走,又无车马可载;林木稠密,楠木大树又这样长,怎能拐弯掉头单靠她们那些人,恐怕是一棵也运不出来呀”柳府丞感慨万千。

杜尚书疑惑地道“对呀她们是怎么运出来的”

柳府丞道“正是因为有先王的佑护,那些楠木大树全都集结在了子母河边。采伐后,做成木排,顺河放下,只一日,便到了三山府。这全是托了先王的恩德啊”柳府丞讲得无比激动,眼里充满了激动的泪水。

杜尚书听后,急忙向着殿外的苍天施礼,虔诚的道“先王啊,臣杜鹃感谢您对我们臣子的佑护。还望陛下保佑,臣能把这些楠木烤干”她百感交集,禁不住流下泪来。

柳府丞道“大人,属下所讲,也是这个意思。”

杜尚书赞同地点着头。

柳府丞又道“大人,杨大人她们能采伐来这些楠木大树实属不易,朝廷上下都会将其视为珍宝,加以珍惜。若大人提出用火烤木,朝廷之上,众官员必定会道大人异想天开,太师也绝不会同意大人这样去做。”

杜尚书疑虑地道“这烤木之法,若真被太师否定了,又该如何”

柳府丞道“大人,这烤木之法,若真被太师否定了,就毫无办法了。”

杜尚书焦虑地道“这如何是好”

柳府丞道“只能让太师同意。”

杜尚书忧虑地道“怎样才能让太师同意哪”

柳府丞道“大人,若要让太师同意烤木之法,就绝对不能说这办法是康木匠想出来的。”

杜尚书道“不说是康木匠想出来的,难道要说是本官想出来的”

柳府丞摇了摇头,道“恐也不可。”

杜尚书疑惑地道“那要说是谁想出来的哪”

柳府丞扭身抱拳向着殿外苍天施礼,然后转回身来,神神秘秘地道“先王。”

杜尚书起初并没明白柳府丞的意思,皱起眉头,片刻,恍然明白过来,为难地道“太师怎肯相信”

经杜尚书一说,柳府丞也愣了神。少顷,她忽然想起李友朋讲的梦先生的故事来,道“大人,佛仙殿工地上有个工头,他讲过一个故事。”

杜尚书道“哦什么故事柳大人对这还有雅兴”

柳府丞道“大人,那工头讲,有一个老汉,买了一条鱼想饱口福,可又怕被她夫人骂,于是,便把鱼栓到小桥的桥桩上,夜里装作做梦梦到了这条鱼。他的夫人依梦而去,果真在那桥桩上得了一条鱼。他夫人不仅没责骂他,反而高兴的不得了。”

杜尚书听后并未解其意。片刻,明白过来,忙摇着手道“不可,不可。岂不犯了欺君之罪”杜尚书犹豫片刻,又道“即使如此,太师也不会信呀。”

柳府丞悄声道“大人可求玫瑰和月季二位姑娘。”

杜尚书依然摇着手道“不可,万万不可”

这正是大树已到佛仙殿,堆放工地只能闲。两顾驿站得方案,能否烤木遂心愿。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