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与凡

《仙与凡》

第九十三回 桃花仙爱恋白龙 华府里求子心切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武皇后见二位仙子高兴,且三日已到,便请仙子们作法,使花开放。

牡丹仙子见武皇后已将花株移入殿里,殿里炭火烧的也旺,整个殿内如春日一般暖和,便欣然同意。道“武皇后,作法使其花开,此乃天机,非到夜深人静不能行,请武皇后切莫着急,我与妹妹今夜便招小花仙子们来。”

武皇后只得依从。

到了夜里,二位仙子将移入殿内的所有小花仙子们尽皆唤到暖阁里。

牡丹仙子对她们道“我们二仙子奉王母懿旨,督促你们将花开放,以供武皇后春节观赏。你们回去,速速准备,明日一入卯时,就要各显本领,尽皆开放,不得有误。”

众小花仙子揖首道“小花仙子谨遵仙子吩咐。”然后各自准备去了。

次日一早,宫女、太监们突然发现,移入殿内的花全都开了,惊喜不已,急忙跑去寝宫,向武皇后禀报。

武皇后得知,匆忙起床,也来不及梳洗,就在两个年轻侍女秋彤、秋葵的搀扶下,由宫女们簇拥着,来到万象神宫。只见神宫门内两侧,两棵高大的桃树,满树尽是桃花,成簇成串,如云如霞,夭夭烂漫;靠两侧摆放的几十盆牡丹,每盆都开出一二十朵花来,绚丽多彩,争奇斗艳。

武皇后见了喜不自胜。宫女们见了惊喜不已。武皇后边往神宫里走边观看,禁不住啧啧称奇、称赞,道“好,好。这花开得真是漂亮。”又忙对身后的宫女道“快快请二位仙子来。”

两个宫女道声“是”,赶忙去请二位仙子。

牡丹仙子和桃花仙子走进神宫,来到武皇后近前。武皇后指着盛开的牡丹花,兴奋的道“二位仙子果然神灵。本宫更惊奇的是,这一株牡丹不仅能开几十朵,而且还能开出不同颜色的花来。”

牡丹仙子道“回禀武皇后,只因花株较少,按常规开放,难形成万紫千红之意,因而,本仙子便命小花仙子们各显本领,每一株牡丹都尽可能多的开放,并且开出不同颜色的花来。因而便有了这五颜六色,姹紫嫣红之结果。”

武皇后连连道“本宫谢谢仙子美意,谢谢仙子美意”

武皇后亲切地拉着牡丹花仙的手,一棵棵地仔细观赏。她看得入神入情,并不时地啧啧称赞“这朵花开的真大”“这朵还是黑色的呢,本宫还从来没见过”武皇后好不开心,喜得合不拢嘴。

晚上,武皇后在万象神宫里大摆宴席,款待二位仙子。武皇后拉二位

仙子分坐于自己左右,频频举杯向二位仙子劝酒。

酒席间,武皇后又召来宫女献舞助兴。宫女们翩翩起舞,轻挥长袖,漫撩裙纱,如梦如幻。周围又有姹紫嫣红的鲜花衬托,真如在天国一般。武皇后不禁更加羡慕起仙人来。心想我若是成了仙,又有这皇后之位,那该是多么美妙的事啊。

二位仙子原来挺讨厌这武皇后,但见她铲除了调戏自己的吴公子等人,为自己出了恶气,解了心头之恨,却又觉得她有些正义之感,因此,虽然说不上感激她,但也没有之前那样讨厌她了。见她殷勤劝酒,便不忍一概拒绝。盛情之下,总有难却之时,禁不住也多饮了几杯。直到有了朦胧酒意,二位仙子怕酒醉失态,才坚决谢绝,起身告辞。

二位仙子回到暖阁,酒意尚浓。牡丹仙子道“妹妹,这花也开了,咱们的任务也完成了,明日咱们该回天宫复旨了。”

桃花仙子晃晃悠悠,手舞足蹈地道“姐姐,你着的什么急我好不容易来人间一趟,还没玩够哪”

牡丹仙子也指手画脚地道“妹妹,那白马寺也去了,洛阳城也看了,还有什么可玩的你再出去,又遇到了吴公子那样的恶徒,如何是好”

桃花仙子道“姐姐,吴公子那伙恶人不是已经死了吗哪能再会遇见你就陪我再玩几日吧。我又不与你一样,你在人间里住了那么多年。我是第一次来,还想多看看,再玩玩,以后恐再没有了这机会。”

牡丹仙子道“可是,咱们得回去交旨呀,晚了怎么好”

桃花仙子道“姐姐,王母旨命咱们来督促小花仙子们开花,又没说只要花开了就要咱们回去复旨。要咱们督促,咱们就得看着她们开一段时日,不然,咱们一走,她们就闭合了,不又是咱们的责任你说是不是”

牡丹仙子摇摇摆摆地手指着桃花仙子,笑道“妹妹,没想到你也会强词夺理,钻那空子了。小花仙子们怎敢兀自闭合是你想着法子要留在这人间里不想走罢了。这人间有什么好姐姐告诉你,这人间里关系最是复杂,到处不乏那见利忘义,尔虞我诈之人。你是天宫里的仙子,未经历过人间之事,也不知道人心险恶,还是回天宫吧。”

桃花仙子不以为然的道“姐姐,你讲的也不全对,是以偏概全,吓唬我,想哄我跟你回天宫罢了。你看那白公子,他就能不畏恶徒,出手相救,是位勇敢的义士,哪是你说的那样”

牡丹仙子听桃花仙子提起白公子,凭自己一个经历过人的感觉,桃花仙子无意识里已经喜欢上了那白公子。于是,开玩笑的道“妹妹,你不愿回天宫,是不是心里念着那白公子”

桃花仙子马上否认道“谁心里念着他了”说话间却有了羞涩之意,脸也红了,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牡丹仙子见桃花仙子之状,与当年在女儿国里、太师向自己提起唐僧的时候一个样子,便肯定她是喜欢上那白公子了,不禁为她暗暗叫苦与担忧。心想虽然与那白公子是偶然相遇,也不了解他经历,但凭感觉,这白公子是一个正义之士,人品不差。但毕竟她们是两个世界的人。如若她们两人真地相爱了,其结果,不是与自己一样,天地两隔,终无结果,空自思念,倍受离分之煎熬;就是桃花仙子触犯天规,受到惩罚,丢了性命。岂不悲惨想到这,便劝桃花仙子道“妹妹,姐姐劝你,切莫动思凡之心,生情缘之意。我们是天宫里的仙子,天规戒律既不允许我们这样做,那白公子与我们也不是同一世界的人,因此,你们是成不了姻缘的,还是忘了他吧。”

桃花仙子本来不懂得什么是爱情,只觉得有些喜欢那白公子,常常想起他想起他的模样,想起他与吴公子那伙恶徒斗智斗勇的情景罢了。但经牡丹仙子这么一讲,才寻思到难道这就是所说的爱情于是越发地好奇起来,感了兴趣。不服气的道“姐姐,你这般说,就是口是心非了,你既然看得这么明白,却为何要爱那唐僧而且至今还念念不忘”

桃花仙子的话,直堵得牡丹仙子哑口无言。牡丹仙子心想是啊,我对别人怎么讲得这样明白,到了自己却不能自制、自拔了沉思片刻,才道“妹妹,正因为姐姐陷入了情思之中,身受痛苦与折磨,有了这切身体会,所以才不希望你步姐姐后尘,也成这苦命者。”

桃花仙子道“姐姐,你过滤了。我桃花仙子还没到那个地步,只是觉得那白公子仗义,有点好感而已。”

牡丹仙子听她这般说,虽然将信将疑,但心里却也踏实了些,道“这样就好”说着打了个哈欠,觉得有些困了,又道“今日吃了酒,与你也说了这许多的话,我困了。”说着,走到自己床前,倒头睡去。

桃花仙子见她睡着了,也来了困意,往自己床上一躺,也入了梦乡。

牡丹仙子一觉醒来,觉得口渴,见阁内灯还亮着,便爬起来,走到外厅。见几案上摆放着茶盏,也不管凉不凉,端起来,将盏内茶水喝了个精光。复回到内房,见桃花仙子斜躺在床上,两腿垂在床沿下,睡得正香,便抱起她的腿往床上挪,却听到她说梦话“白公子,别走”

牡丹仙子听了,禁不住笑道“哪来的白公子你这痴情的东西。”边说边又去挪正她身子。不曾想,刚一挪动她身子,她却伸臂搂住了牡丹仙子的肩,痴癔的道“白公子,我好想你”她那臂搂得紧紧地,让牡丹仙子直不起腰来。

牡丹仙子使劲地掰她的手,却是掰开这个,那个又搂住了。嘴里还不住地嘟噜着“你别走,别走”

牡丹仙子疼惜地责骂道“你也是个情种,以后有你苦的”

牡丹仙子好不容易分开她的胳膊,累得有点喘,便坐在了床沿上。见她胳膊还不时地摆动,脸上露出甜蜜的笑容,知道她正在做与白公子相会的美梦。于是也勾起了自己的回忆那洞房花烛之夜,她躺在龙床上,微闭着双眼,充满着期待,幻想着御弟哥哥与她将要发生的事情。她心里既甜蜜,又羞涩,以致使她激动得浑身发抖。那时的心情她终身难忘。想到这,她由衷地笑了,笑得是那样地甜蜜,那样地幸福,以致热泪盈眶。片刻,她才从回忆中醒悟过来,现实又一次击碎了她的幻想,她擦掉眼里欲滴的泪水,喃喃的道“妹妹,你这梦幻也实现不了,姐姐不能让你再蹈我覆辙,害你一世没了快乐。趁你入情还不深,明日咱们就回天宫去,断了你思恋,了了你相思之苦。”

牡丹仙子攥起桃花仙子的手,轻轻地、带着无限地痛爱抚摸着,边抚摸,边又道“妹妹,不是姐姐心狠,是姐姐真不忍心让你受那相思之苦啊。你没经历过,你不知道那是多么地煎熬人啊”牡丹仙子说着,泪水止不住地掉下来,落在她和桃花仙子的手上。她用手去擦,可擦了这滴,又落下那滴,怎么也擦不净,擦不完。

牡丹仙子攥着桃花仙子的手,放到自己腮边,无限地疼爱。好一会,才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止住泪,放回桃花仙子的手。然后回到自己床上,欲想再睡,却没有了困意。拿了绣枕,靠在床头,依枕斜躺,睁着两眼,满心的思绪。她想起女儿国,想起自己的母亲,想起无微不至关爱与辅佐自己的老太师,想起陪伴自己左右、给自己带来快乐的玫瑰和月季姑娘。她想自己辞别女儿国,转眼之间,人间就过去了二三十年,真是岁月如梭啊。现在女儿国变成了什么样子老太师也应该八十岁了吧她还健在吗玫瑰和月季两位姑娘变老了吗她们过的好吗这次若不是武皇后与王母有些瓜葛,恐也来不了人间,真是来一次不容易啊。以后恐也难再有机会了,即使再有机会,那也不知要过多少年,到那时,恐怕女儿国里就没有自己认识的人了。如此一想,不禁伤感。又想不如趁此机会,回女儿国一趟,再看一看生朕养朕的地方,看一看老太师,看一看玫瑰、月季及那些朕的臣子百姓们。于是,便再也控制不住思乡的心情,悄悄地起来,蹑手蹑脚地往外走。

牡丹仙子轻轻地打开门,走出暖阁。天还早,几近正圆的月亮还挂在西南天上。

牡丹仙子轻轻掩上门,然后驾起云朵,向西方飞去暂且按下不表。

且说耶律国国都城里,华神医华老先生,这年已八十六七岁高龄。春天的一日,突然染病,经家人悉心医治几日都不见好转。华神医自知自己年世已高,到了风烛残年之时,经不住了折腾,此次一病,恐难闯过鬼门关了。于是,唤来其子华友明,拉着他的手,断断续续的道“儿呀,老父死、死不足惜,但心中有、有一遗憾却未了”

华友明知道老父亲所讲的遗憾是什么,低着头不说话,他也觉得此时话没法说现在老父亲有病在床,不知能否再好起来,若再象以前那样回绝了他老人家的要求,势必会让老父亲带着遗憾而去,自己于心何忍岂不悔恨终生但如果答应了老父亲的要求,又觉得对不起结发三十余载,恩恩爱爱,相濡以沫的妻子,于是,只能沉默。

华老先生见儿子不言语,又道“我们华家,自祖上行医,已有二十世了,只可惜我们华氏人丁不旺,到你这一代,已是五代单传,眼见你又只有女儿,没有男儿,要绝了后,华氏医术也要失传,真是可惜可悲。为父心痛,死不瞑目呀。”

华友明听了老父亲的话,只是低头流泪,仍然一言不发。

坐在床旁的华母见儿子心里痛苦,便劝慰华老先生道“你这老头子,怎么永远也操不完心都病成这个样子了,还管这么多的事干么常言道一辈子不管两辈人的事。儿子也快老了,就让他自己做主吧。”

华老先生道“正因为让他做主,咱们老两口不参和他们的事,才成了今日这样子。今年他都快六十的人了,若再不管,可真是悔之晚矣,怎对得起华氏列祖列宗”

看官会问,华老先生所念何事让他这样牵肠挂肚

看官请听,这华友明娶妻范氏,是他舅舅的女儿,小他三岁。二人自小青梅竹马,情投意合。成年后,便成了亲。两家人无不欢喜,都说是一桩好姻缘。这范氏知书达理,孝敬公婆,勤恳持家,甚是贤淑。华老先生夫妇看在眼里,喜在心中,二老都夸范氏是一个好媳妇。

婚后次年,范氏便生一女,取名华蓉。其后多年未再有孕。公婆便有了些担心。公公本是姑父,不便多说。婆婆又是亲姑,亲上加亲,说话自然是方便些,便劝范氏吃些药调理。范氏自己也是着急,总想给华家生个男孩,传宗接代,传承华氏医术。听了婆婆讲,二话不说,便吃起药来。那药确也有效,半年后,范氏果然有了身孕,但只可惜,此次产下的又是一女孩。三十七八岁那年,范氏又有了喜,可生下来的仍不是男孩。二位老人不免有些失望,但感念范氏孝顺,勤恳持家,她们夫妻感情又好,怕伤了范氏的心,便不愿多说,一如往常,一家人和和睦睦,客客气气。但范氏自己心中有数,明白二老嘴上虽然不说,但心里肯定是在想着要抱孙子。这是常情一是为了延续华家香火,二是为了传承华氏几百年的医术。华家怎能在她这里断了根华氏医术在她这里失了传眼看着自己四十岁露了头,心中万分着急,思量再三,便对丈夫华友明道“蓉她爹,我已到了这个岁数,莫说是再生个儿子,恐怕是什么也生不出来了,趁你还年轻,赶快纳个妾吧,好为华家留个根。”

可这华友明,偏偏却是个情种,自娶了范氏后,二人感情笃深,恩爱有加,就是不同意纳妾。范氏无法,只好找到婆婆,让婆婆劝劝他。婆婆见范氏主动提出这事,更觉媳妇通情达理,心中反有了愧疚之意。范氏安慰道“娘也不要多想,传承华家香火要紧,蓉她爹对我一直挺好,他就是纳了妾也不会忘了我。”

华母思量一阵,觉得也只有如此,叹息道“孩呀,我既是你婆婆,又是你亲姑,能不痛你从心里讲,我不该这样做,可是,华家的血脉要紧,你就别恨姑。”说着,竟流下难过的泪来。

范氏为华母擦着泪,道“娘,自小您就痛我,虽是姑姑,可与亲娘一样。我现在也是华家的人,能不想着华家的事我怎会恨您您就去劝劝蓉他爹吧,他能听您的话。”范氏虽然通情达理,但要丈夫纳妾,毕竟不是高兴的事,心里也是酸楚楚的,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转。

可谁想,这华友明任凭母亲说破大天,他就是不同意纳妾。范氏得知,又喜又忧,喜的是,丈夫一心一意爱自己,不移情别人;忧的是,这样华家就绝了后,二老心里一定十分难过。心想既然丈夫不同意纳妾,我也刚过四十岁,不如再吃些药,调理调理,说不定,老天保佑,还真能再生个儿子。于是,范氏又有了幻想,再吃起药来。可是,吃了多半年也不管用,便泄了气。随着岁月的流失,范氏一年年的变老,她心里越来越焦虑起来。她想我现在月例也不规律了,看来,是真的生不出孩子来了。幻想破灭,受到无情的打击,她扑到床上,蒙上被子,大哭了一场。哭完后,擦干泪,又想既然丈夫这样爱我,我更不能让他因为我而成为不孝之子,对不起列祖列宗。于是,下定决心,必须让丈夫尽早地纳妾才行。

一日晚上,范氏趁华友明坐在被窝里还没有睡,坐到他身边的床沿上,对华友明道“蓉他爹,我们自小在一块长大,我把你当成了亲哥哥,你的话我无所不从。今日我也求你答应我一件事,听我一句劝,趁着你还不算老,赶快纳个妾吧,也好为咱华家留个根,不然我就是华家的罪人了,等我老了之后,怎么去见列祖列宗”说着,眼泪扑簌簌地往下流。

华友明为妻子擦着泪,道“媳妇啊,你想多了,咱们已经有了三个女儿,怎么说绝了后你为华家任劳任怨,孝敬爹娘,怎么会是华家的罪人”

范氏道“表哥,你别给我灌这迷魂汤了,女儿能传宗接代能传承华氏医术你就听我句劝吧。常言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你因为我当个不孝子孙,我能不是罪人虽然两位老人不说,可我清楚,他们正眼巴巴地盼着孙子哪。两位老人年世已高,你再不赶紧纳个妾,真的想让他们老人家带着遗憾走你能忍心将来不后悔”

华友明道“妹妹,我从小喜欢你,你也是,有那么多的达官贵人登你家门求亲,你都一一拒绝,心心意意嫁给我。我能娶你当了妻子,是我的福份。自娶了你那时,我就发誓,我要一心一意地爱你,保护你,不让你受半点的委屈,我们白头到老,携手一生一世。我怎能不守承诺,做一个薄情寡义之人”

范氏听了感动不已,一头扑进华友明怀里,呜呜地哭起来。哽噎着道“表哥,有你这心,我这辈子就知足了”

华友明痛爱地抚摸着妻子的背,道“妹妹,咱们这一辈子还没走完哪。咱们到了这个年纪,正是需要人关心照顾的时候。我若纳了妾,心移旁人,你一人独守空房,岂不孤独、凄凉你看那妻妾成群之家,哪家不是新人笑,旧人哭我心何忍”

范氏流着泪,道“表哥,你爱我,我心里知道。你纳了妾,只要身在妾处,心在我人,我也满足了,有何伤心难过的”她嘴里这样说,可心里却不是滋味,禁不住又唏嘘地哭了起来。

华友明道“你看你,还嘴硬,心里还是不愿意吧我这还没纳妾,你都伤心成了这个样子,我若真纳了妾,还不知你会哭成什么样哪。”

范氏强忍住哭,喃喃的道“有哪个女人、愿意把自己心爱的男人推给别的女人的可这不是没办法的事吗只要华家有了后,我就是再委屈也值了。”禁不住又抽泣起来。

华友明劝慰道“好了,你别难过了,你一个妇道人家也别操这么多的心。常言道车到山前必有路。没有过不去的那道坎,到时候自有办法。反正我这一辈子就只守着你一人过了。”

范氏感动至极,但又心有余悸,道“能有什么办法你也快五十岁的人了。再过几年,你就是纳了妾也不一定能行了”范氏觉得说出这种话来挺不好意思,将头埋进华友明的怀里。

华友明开玩笑的道“看你,还像小时候,总爱往我怀里钻。”

华友明这样一说,弄得范氏更难为情了。她娇嗔的道“你真是的,到老了还揭人家短,笑话人家。”

华友明感慨的道“小时候真好,你好跟在我屁股后面,让我给你讲笑话,可是,讲了你又害怕得不行。”

范氏道“你那时候真坏,好讲鬼呀怪呀的,听了就害怕,可还想听你讲。”

华友明道“不讲那些鬼怪,你能向我身上钻我又不能去抱你。”

范氏道“你那时就安了这怪心故意吓我”

华友明道“说实话,那时那么小,哪里会有那种心只是平常听来家里看病的人讲得多,又好显摆,所以,就当笑话给你讲了。后来才知道还有那效果,心里美滋滋的。”

范氏道“那时我也是,一害怕就想往你怀里钻,钻到你怀里,你用胳膊一抱我,我就觉得踏实了,也想不起了害怕。想想那时候,真是好玩好笑。转眼都四十年了。我们都老了,再没了小时候的那种快乐了”

华友明道“正因为这,我才不能撇下你不管,我不能让你伤心难过,我要让你一辈子都高高兴兴,快快乐乐的。纳妾的事你以后就别再提了。”

范氏知道华友明心意已决,劝也无用,自此以后,便不再提纳妾之事。华神医夫妇二人,见儿子儿媳感情笃深,也不忍心毁坏他们两人的情感,也不再与儿子谈纳妾的事了。华老先生若非这次病倒,见自己所剩时日不多,不想带着遗憾离去,他也不会再提这事。

华友明望着病床上的老父亲,心中愧疚,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一边是自己的老父亲,已到风烛残年,他不忍心再伤老人家的心,让他老人家带着遗憾离开人世;另一边是自己恩爱的妻子,他也不愿意看到她到老了却孤独凄凉,以泪洗面。华友明沉思半天,才喃喃的道“儿子不孝,儿子对不起二老。但请父亲放心,华氏医术不会失传的。”

华老先生听了,眼睛一亮,激动得颤颤巍巍地道“你你同意了”

华友明道“父亲,不是您想的那样,儿子想将华氏医术传给小女莺儿,等她长大成人,再招个上门女婿,不就解决了这事”

华老先生听完,眼睛又无了光泽,没了精神,失望的道“那又有何用终不是华家的血脉。也违逆了祖训。”

华老夫人劝慰道“你这老头子,就认那死里,闺女儿子不都是父母身上的肉我们都是要入土的人了,就别操那么多的心了,随他们去吧。”华母也不想再逼儿子做他不想做的事。

华老先生这么多年都没有强行为儿子安排纳妾之事,也是看着儿妻贤淑、孝顺,他们两口子感情又好,于心不忍罢了。不然,华友明怎能违抗得了父命

华老先生轻轻地叹息道“儿呀,你别怪老爹,也给你媳妇说说,也别让她记恨我这老头子,不都是为了华家吗”

华友明真心真意的道“爹,她怎会恨您她也劝过我多少回,是儿子不同意的。再说,您要是非让儿子纳妾,又有谁能挡得住我们心里都明白。”

华老先生听了,欣慰地点了点头。

华老夫人叹息道“这都是命,别提这些了”

华友明也听得出,母亲心里也带着遗憾。这是自然,在这社会里,没有儿子传宗接代,被世人称为“绝户”,不仅遭人白眼,让人瞧不起,还会受人欺负、咒骂,犹如低人一等。虽然华家不会遭此种种,但华氏医术却会因此而失传,因为,有祖训华氏医术,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这不能怪华氏祖先,整个社会都是这样,家传之术都奉行这个原则。甚至有些行业,掌握独门绝技的传承人,不到风烛残年,自己时日不多之际,他都不会将那绝招传授给弟子。他怕教会徒弟,饿死师父;或是徒弟掌握了绝技,一旦不听师父的,师父却没有了制约他的手段。人们常常拿猫虎师徒做例子老虎拜猫为师,学习技艺。猫将百般技艺传授给了老虎,老虎见本领已学到手,便要吃猫,不曾想,猫“嗖”地一下爬到了高高的树上,而老虎却从没学过爬树的技艺,扒着大树,怎么也爬不上去,只能蹲在地上,眼睁睁地望着树上的猫,没有一点办法。抱怨道“师父,你教了我百般技艺,为何从没教过我爬树”

猫道“师父若将技艺都传给了你,不留一手,哪还有师父的活命”

此笑话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华氏也收弟子,但却只有华氏嫡子才能得到真传,学到别人学不到的医术。三十年前,华神医为女儿国女王针刺使其苏醒,就是华氏医术的绝招,华氏教出来的外姓弟子,无一人能会此术。

闲话少叙,拉回话题。再说华友明,本也是贤孝之人,只是在这件事上违逆了父母。他见老父亲卧病在床,时日不多,心中愧疚,便想方设法,博老父亲高兴,让他老人家走得安然,少些遗憾。于是对华母道“母亲,儿子听说女儿国京都城里,那佛仙殿十分灵验,不如儿子去求一求,或许能赐给您二老一个孙子。”

华老先生听了苦笑地摇了摇头,道“儿呀,你也别哄你老爹高兴了。亏你还是个行医之人,说出来也不怕被人笑话。你媳妇都五十好几的人了,还能生娃尽给华氏医家丢人。”

华母也道“我与你爹又不再逼你,你也别糊弄我们了。那佛仙殿虽然灵验,有求必应,可咱与别人不同,人家求的是平安,咱求的是孩儿,不是一回事,佛仙殿里没有送子娘娘。不然,老娘不早就带着你媳妇去了”

华友明道“母亲,那佛仙殿香火旺盛了这么多年,说不定送子娘娘也眼馋,落脚到佛仙殿里了。”他说着向华母使了个眼色。

华母虔诚的道“明儿胡说,怎能亵渎神灵”见儿子给她使眼色,领会了他的意思他是见他老爹病重,哄他高兴呀。于是转了口气,道“你说的也是。不如你去一趟,多上上香。再说,那女王升仙之前,你爹还救过她一命,或许她能念及咱恩情,送个大胖小子来。”华母心里也并不抱什么希望,只是想给病床上的老头子一个安慰和念想,让他走的不那么遗憾罢了。

华老先生听了,却认真地道“你这老婆子尽瞎说,天宫里的事,哪像人间一样你托个熟人,走个后门,再送些银子,就把事情办了那天宫里严明得很。再说,咱们行医,治病救人,那是天经地义之事,怎提得上有恩与人家何况我也只是暂时救了她一命。救人的命,那是咱的职业,人家也是付了钱的,不欠咱的。常言道施恩勿念。以后再不可提救过谁命。”

华老夫人一个劲的道“老头子,你说的对,你说的对。平时咱也没提过,今儿不是没了办法,才提的这事吗”又对华友明道“你快去吧。”

华友明又担心的道“父亲躺在床上,这个时候儿子去了”

华老夫人道“儿呀,你这就不懂了,你爹他盼孙子盼得心切,你不回来,他能舍得走吗再说,家里有你媳妇照应就行了。”

华老夫人这句话,说到了华老先生的心坎里,他听了打心眼里高兴,止不住地笑,这一笑,却弄得他咳嗽不止。华友明赶忙为老父亲抚胸,并扶他坐起来,为他拍背。

华老先生一边咳嗽,一边摆着手催促道“快,快去吧”

华友明来到女儿国京都城佛仙殿,先拜见了玫瑰和月季二位住持,说明了来意,二位住持听了心里十分地作难,心想佛仙殿不是求子的地方呀。但感念华神医当年曾救过陛下的命。二位住持还是亲自陪他上香,进殿拜祭、许愿,并挽留他在京都城歇息两日。可华友明心系病床上的老父亲,哪里敢逗留许完愿便急急忙忙地往家赶。

华友明回到家,见老父亲精神好了些,才放下心来。后又经精心调治,华神医的病竟奇迹般的好了。华老夫人开玩笑的道“你这老头子,不见到孙子还舍不得走呢。”直逗得一家人开心地大笑。大笑之余,华友明夫妇又感到愧疚。

这正是悬壶济世二十代,德艺双馨受爱戴。而今面临失传险,神灵会否赐福来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