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与凡

《仙与凡》

第九十四回 牡丹仙子报恩情 华氏府中得双子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话接上回说。

转眼两三个月过去了,范氏却没觉得有任何反应。

又两个多月过去,范氏还是没有任何反应。一家人都清楚,范氏没有怀孕。

华老先生叹气道“真丢人,行了一辈子医,连这道理也不懂了”

华老夫人笑着劝慰道“你老头子当得什么真这不是有病乱求医吗再说,儿子也只是为了安慰你,哪里想着能成哪”

华老先生夫妇二人并没有为此感到多么伤心难过,因为,他们都知道,范氏已经五十多岁了,再怀孕本来就是不可能的事。有道是没抱希望,也就没有太大失望吗按下暂且不表。

再说牡丹仙子,脚踩云朵,穿云破雾,掠过千山万水,不多时便来到女儿国京都城上空。只见王宫内灯火点点,却空无一人,知道时辰尚早,宫里人正在梦乡。心想那些御林军士早已换成了新人,哪里能认识我此时踏进宫里,定会引起误会。于是,停住云朵,向别处打量。见城东北角的祖庙前,有一殿宇,那殿宇里闪着灯光,院子里也有人影走动。想是勤快之人,早起打扫庭院。于是,拨动云朵,直飞到那殿宇上空。这才看清楚,那大殿匾额上写着“佛仙殿”三个鎏金大字,方知是一庙宇,不禁疑惑。心想我走时这里没有庙呀是什么时候建造的又是为谁建的还这样雄伟女儿国里怎么又会有和尚

牡丹仙子带着疑问与好奇,缓缓降下云朵,落于院内。见大殿台阶前放着一个大香炉,香炉内已经燃上了香。香火点点,紫烟袅袅,檀香味扑鼻,便轻移脚步,欲向前祭拜。就在这时,玫瑰住持从大殿里走出来,因天尚黑,并未认出来人是谁,也更没想到,这来者竟是当年的女王陛下。揖首道“施主,大门尚未开启,你是如何进来的”

牡丹仙子见这住持是一女子,以为她是位尼姑,可又不着道装,心想庙里怎么还有尼姑又这般装束,真是不伦不类。虽是这样想,但见她施礼,也赶忙揖首还礼,道“师傅,心中有佛,处处是门,时时门开。您起的如此之早,真是辛苦了。”

玫瑰住持道“守佛之人,定当勤勉,此乃我之本分。”

牡丹仙子道“请问师傅,此殿何时所建供奉何方神灵”

玫瑰住持道“施主是外乡人吧这大殿名曰佛仙殿,是魁文一十五年所建,大殿内供奉的是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和魁文国王。”玫瑰住持讲到“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和“魁文国王”时,还虔诚地向着大殿揖首施礼,以示尊仰。

这“魁文”是牡丹仙子在女儿国做国王时的年号。当她听到这,心想那不是供奉的自己吗于是揖首道“敢问师傅法号否”

玫瑰住持道“本住持乃蓄发出家之人,虽习佛三十载,但未有法号,只有俗世之名,玫瑰便是本人。”

牡丹仙子惊讶的道“你是昔日魁文国王身边的玫瑰姑娘”

玫瑰住持道“阿弥陀佛,本住持年轻时曾侍奉魁文国王陛下四五年。自我王陛下升仙之后,便来了这殿里,一直至今。”

牡丹仙子走上前,握住玫瑰住持的手,满含热泪,惊讶的道“玫瑰,你怎变成了这个样子”

玫瑰住持也惊讶的道“敢问施主是何人能认得本住持年轻时”

牡丹仙子道“玫瑰,我是你的主子,牡丹国王啊。”

玫瑰住持简直惊呆了,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眼前这位年轻女子,就是三十年前的陛下她借着月光,仔细地端详着牡丹仙子,见她与昔日的牡丹国王一般无二,毫无任何变化。“扑嗵”一声,跪在地上,连连叩头,道“奴婢玫瑰,叩见陛下”

牡丹仙子忙伸手去扶玫瑰住持,道“住持切勿行此大礼。朕生前受姑娘照顾,走后还受你们供奉,实是感谢不尽。朕应当向你行礼致谢才是。”

玫瑰住持忙又叩头,道“陛下,您万不可这般讲,奴婢怎敢承受那样岂不成了奴婢的罪孽奴婢服侍陛下,乃奴婢本分,理所应当。”

牡丹仙子扶起玫瑰住持。

玫瑰住持兴奋地向西配殿内喊道“月季妹妹,快来,陛下回来了。”

月季住持听到喊,以为是当今的陛下来祭拜了,忙放下手中的活,跑出配殿,见是一位如花似玉,年轻美貌的女子,以为刚才自己听错了,问玫瑰住持道“姐姐刚才说什么”

玫瑰住持激动的道“陛下回来了,陛下从天宫里回来了”

月季住持先是一怔,尔后立即明白了玫瑰住持讲的陛下就是先王,惊愕地望着牡丹仙子,见她确与先王升仙前一模一样,也是穿的那件火红色长裙,忙不迭地伏地叩头,道“奴婢月季,叩见陛下。”

牡丹仙子又伸手扶起月季住持,道“切莫行此大礼,你我都是佛门中人,何需这样客气”

月季住持道“陛下,您在奴婢心中,永远是陛下。”

二位住持忙请牡丹仙子西配殿里歇息。牡丹仙子走进配殿,坐下后,借着灯光仔细地端量着二位住持,感慨的道“真是时光如刀,岁月无情啊,昔日多么漂亮的两位小姑娘,转眼间就被岁月雕琢成这样子了。”

玫瑰住持道“陛下,我等凡夫俗子,怎能与陛下仙骨道风相比您在天宫一日,便是奴婢一年;您若在天宫一年,奴婢早就化成了泥,找也找不着了。”引得三人开心大笑。

牡丹仙子问了些女儿国的情况,二位住持一一禀知。牡丹仙子听了,感慨万千。

玫瑰住持问到“陛下,您既回来了,奴婢去禀告当今国王陛下,陛下意下如何”

牡丹仙子得知老太师已命丧黄泉,心中凄凉,又得知女儿国再易君王,现已是“龙子”登基,朝中大臣已无旧识,感慨的道“现已世代更替,物是人非,朕就不再打扰他们了。见了你们二位,也就了却了朕的思念。朕要回去了。”说着,眼里充满了泪水。

二位住持依依难舍,苦苦挽留。

牡丹仙子感慨的道“常言道没有不散的宴席。你们留朕千日,也终有离别之时。你们二位也多多保重吧。”起身欲往外走。

玫瑰住持流着眼泪,道“陛下,您这一去,又是两界相隔,不知今生今世玫瑰还能再见陛下一面否”直说得三人泪如雨下。这真是相见时难别更难。

牡丹仙子不忍心再作停留,以免徒增三人悲伤,便轻轻移步,向配殿外走去。这时月季住持突然想起,今年春天,耶律国华神医之子华友明来佛仙殿上香求子之事,心想陛下此去,恐再难相见了。那华神医曾有恩于陛下,不如将此事禀报与陛下知晓,看陛下能否有什么法子,圆了那华氏一家的梦。思量再三,犹犹豫豫的道“陛下,奴婢有一事要禀报,不知当讲不当讲”

牡丹仙子停住脚,心想我此一去,已如那生离死别,还有什么不可讲的于是道“你我生时如同姐妹,现又入同门,此一别两界相隔,见少离多,还有何话不当说且讲无妨。”牡丹仙子语音哽咽。

月季住持道“回禀陛下,自佛仙殿建造以来,朝拜者众多,百姓都道,所求之愿,无不灵验。因而,我佛仙殿美名远扬。今年春天,耶律国华神医华老先生之子,来佛仙殿上香,求了一愿,奴婢十分为难,耿耿于怀。”

牡丹仙子道“朕记得,耶律国华神医有恩于朕。他有何愿快快讲来。”

月季住持道“回禀陛下,那华神医之子,已年近五循,其妻也已五十有余,膝下有三女,就是未能生一男儿。恰又是这华氏已五代单传,全家人为此痛苦不已,忧心华氏绝了后,华氏医术无了传承之人。万般无奈,方来佛仙殿求愿,但怎奈佛仙殿只司平安,救人苦难,无送子娘娘,因而,此愿一直悬而未能实现。今奴婢见陛下自天宫下凡,奴婢不言如鲠在喉。万般无奈,思量再三,奴婢才斗胆禀明陛下,给陛下添了心事,望陛下恕罪。”

牡丹仙子疑惑的道“华家为何不纳妾纳了妾不就没了这般烦恼”

玫瑰住持道“回禀陛下,这事奴婢二人也问过,可那华神医之子与其妻感情笃深,恩爱有加,宁死不肯纳妾。这华神医夫妇,见他们二人感情和美,便也不忍心强求,所以,才到今日这状况。”

牡丹仙子感叹道“这华神医之子也是个有情有义之人呀。华氏一门,真是让人可敬可佩。”

月季住持愧疚得道“陛下,奴婢本不该给陛下添忧的,但奴婢想华氏一家是善良仁义之人,应得善报,因而奴婢不敢欺瞒。不如实禀告陛下,奴婢心中不安。请陛下恕罪。”月季讲完,竟然“莺莺”地哭了起来。

牡丹仙子安慰道“月季住持莫哭,朕怎会怪你常言道受人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何况是救过朕的性命那年朕幸得华神医妙手施救,才使朕又有了两年阳寿,做了功德,升天为仙。若非华神医,哪有朕今日虽然此事难办,但朕也要排万难,兑现华氏之愿。”又道“你问否华神医华老先生可好”

月季住持道“回禀陛下,奴婢二人均已向华神医问候了。他老人家身体有恙,卧病在床。”

牡丹仙子沉思道“送人玫瑰,手留余馨;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华老先生与华氏一家必有善报。”说罢,走出配殿。

此时天已微亮,牡丹仙子走到院子中,转身对玫瑰和月季二位住持揖首道“二位住持保重,愿佛祖保佑你们。”说完,踏上云朵。

雪白色云朵缓缓升起,至高处,如疾如风,飘然而去,转眼间便没了踪迹。

玫瑰和月季二位住持跪地仰视,依依不舍,泪眼恭送。

且说刚才,京都城里巡夜的军士,巡逻到佛仙殿西配殿外,听到西配殿里有人讲话,起初并未在意,因二位住持日日都起得这般早,收拾好院子,上好第一炷香,再开门接纳香客。可后来,军士却隐约听到“陛下”、“奴婢”、“朕”之类的话语声。军士们心里生了疑惑,犯了嘀咕。心想天还未亮,佛仙殿大门还未开,国王陛下怎会来到这里莫不是有人聚集在此,枉自称王,想要谋反不成

领班的军士腊梅,留下两名军士继续仔细探听,自己则带着其余的几人悄悄来到佛仙殿院门前,透过门缝向里张望院子里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影。于是,便与军士守在大门外,仔细观察里面动静。过了好一会,见西配殿里有人走出来,腊梅见了,来了精神,吩咐军士,做好擒拿谋逆之人的准备。却见走出来的是一位二十来岁的女子和两位住持。这女子来到院子中,对二位住持说完话,踏上了一朵白云,那白云飘悠悠地上升,升到半天空中,忽地一下就飘走不见了,直惊得腊梅等几名军士目瞪口呆,半天缓不过劲来。好一会,才如逃命般地跑开了。

军士们回到营房,议论开了,觉得佛仙殿奇异莫测。有好事者听了悄悄地报告了校尉,校尉觉得惊奇,报进宫里。御侍官听到报,想那定是仙人下凡来到佛仙殿,此乃女儿国一大奇事,吉祥之兆,便禀报给国王“龙子”。

龙子国王听后惊喜不已,便向其母已经退位的老国王柳艳禀报。

老国王柳艳听了,立时想起那定是升仙的先王下凡,急忙让国王龙子陪同自己,到佛仙殿上香。

新老两代国王,在百官和宫女们的前呼后拥下,来到佛仙殿。二位住持赶忙恭迎,亲陪二位国王上了香,祭拜了,又请二位国王到西配殿小息。

老国王柳艳开门见山问起凌晨之事,二位住持便以实相告。二位国王听了,禁不住连连对天祈祷。

老国王柳艳见二位住持如此得先王喜爱,能与先王对话,发自内心、至真至诚地尊奉二位住持为“亚仙”。自此“亚仙”便成了二位住持的雅称、法号。

二位亚仙克已奉佛,始终如一。世人无不敬仰、敬畏。又三十余年后的一日,二位亚仙又起了一个大早,一同为菩萨和先王上完香,回到西配殿,坐于椅上歇息,二人静静地圆寂,享年八十四和八十三岁。龙子国王降旨,将二位亚仙仙体裹以泥灰,再贴金箔,供奉于佛仙殿正殿西一间,陪同菩萨和牡丹先王,一同受万民敬仰。这是后话不表。

再说牡丹仙子,辞离了佛仙殿,一路飞驰,直来到泰山之巅,她见一轮红日于东海里喷薄而出,放射出万道霞光。万千云朵,如火如荼。望近处,云如沧海,翻卷奔腾;山峦如舟,漂浮云端;松柏如翁,泛舟荡漾。置身山巅,如临岸边;看得见日出,视得到天际;既心旷神怡,又激情澎湃。只感叹自己活了数十年,却是第一次见到如此美景。

牡丹仙子虽还留恋,但不敢怠慢,恋恋不舍,向碧霞祠走去。来到祠前,见祠门已开,轻步走进祠里。怡人、怡心正在打扫祠院,牡丹仙子上前施礼,道“敢问仙姑,元君天尊可在”

怡人停住手中活,道“施主何人这么早就来进香”

牡丹仙子道“小仙子乃御花园牡丹仙子,前来拜见元君天尊。”

怡人向牡丹仙子施礼道“原来是天宫的仙子,小仙有礼了。”

牡丹仙子又还了礼,道“仙姑客气。小仙子有急事拜见元君天尊,仙姑可否通禀”

怡人道“既然是仙子来访,小仙怎能不引见”说着将扫帚放在墙边,复转身对牡丹仙子道“仙子可随我来。”

怡人引领牡丹仙子来到大殿门前,示意牡丹仙子在门外等候,自己轻轻走入殿内。不一会,怡人走了出来,对牡丹仙子道“仙子可进去,师尊候你。”

牡丹仙子轻轻走进大殿,见碧霞元君坐于莲花宝台上,施礼道“小仙子牡丹拜见天尊。”

碧霞元君和蔼的道“仙子求见本尊有何事”

牡丹仙子再次施礼,道“回禀天尊,小仙子牡丹今来欲向天尊求一孩童。”

碧霞元君听了,立时板起了脸,道“仙子差也,你既为仙子,怎可私生孩儿岂不是违了天规你怎可有如此之想”碧霞元君大为不悦。

牡丹仙子道“天尊息怒。请容小仙子禀明。小仙子所求孩童,并非小仙子所用,而是那耶律国华神医之子所需。”于是,牡丹仙子便将华氏情况向碧霞元君细细地讲了一遍。

碧霞元君听后,道“这华氏一家,本尊倒是有些耳闻。他祖上原本是华夏人氏,只因灾祸而流落西国。这华氏自祖上悬壶济世,救人性命,行善积德。然世事弄人,其人丁不旺,已五世单传。那华郎中所虑亦是情理之中,且不说华氏无了传宗接代之人,单就那华氏医术不得传承,就让世人嗟叹不已。”

牡丹仙子道“小仙子斗胆妄言,天尊即有垂怜之意,何不大发慈悲之心,向他施舍一孩童,令那华氏如了心愿”

碧霞元君道“常言道,心存善意便是积德,不为恶行就是善人。何况这华氏历代治病救人,行善积德,乃大善之家也,本尊岂能不眷顾但只是这华氏家人未曾来过,本尊又如何施舍孩童给他”

牡丹仙子道“回禀天尊,耶律国距此数万里之遥,华氏家人如何来得不如天尊将那孩童付于小仙子,小仙子再去那耶律国里,将孩童交付于华氏,这般可行”

碧霞元君思量了片刻,道“此般所为,本尊昔日未曾做过,不过,本尊见那华氏世代贤良、仁义,你又如此热心,肯辛苦一遭,本尊还能说甚只好依你。但你可知如何施法”

牡丹仙子道“回禀天尊。小仙子不知,乞天尊面授。”

碧霞元君道“你且稍候。”碧霞元君说完,起身走进内间,只听到一阵“窸窣”声响。不一会,碧霞元君左手托着两个红绸布包,右手拿着一个信函走了出来,对牡丹仙子道“本尊挑了两个俊俏伶俐泥人,你把他们带去,置于华妻腹上,三日之后,便可融入她腹中,孕育成孩,经十月怀胎,便可娩出,如了他华氏心愿。”将信函递给牡丹仙子,又道“这个,你也一并送给华氏。”

牡丹仙子双手接过信函,放进袖带里,又接过两个红绸布包,抱在胸前,疑惑的道“敢问天尊,为何付俩难道一个尚不能保险”

碧霞元君听了笑道“你太小瞧本尊了,自元始天尊遣本尊造人以来,所造之人,还未有不成活之事。”

牡丹仙子忙赔罪道“小仙妄言无知,乞天尊恕罪。”

碧霞元君并未生气,微微一笑,道“此事不怪你,都是本尊念那华氏历代慈善,多了私心,要送他两个孩童之故。”碧霞元君继续道“本尊若送他一个,华氏仍是单传,人丁难旺。送他两个,寓意成双成对,以后人丁定会兴旺。这两个,一个可及第登科,官拜宰丞,显赫门庭;一个可悬壶济世,造福百姓。两全其美,岂不美哉”

牡丹仙子听了碧霞元君之言,感动得热泪盈眶,忙双膝跪地,道“天尊慈悲广施,仁爱天下,小仙子敬仰之至。小仙子替华氏感谢天尊恩德。”

碧霞元君扶起牡丹仙子,道“行善之人,必得善报;积德之家,定当恩宠。这是他华氏一家行善积德之回馈。你速速去吧。”碧霞元君又叮嘱道“你切记住,这红绸布万万不可打开。一路之上,也不可与他人攀谈。不然,将入他人之家也。”

牡丹仙子怀抱着两个包有小泥人的红绸布包,满含感激之情,深深地向碧霞元君鞠躬施礼。

牡丹仙子拜辞了碧霞元君,走出碧霞祠,踏上云朵,直向耶律国国都驶去。

牡丹仙子来到耶律国国都,降下云朵,落于华家大门外,见大门还关着,便闭了双眼,凝聚仙功,从大门门缝里穿了进去。

牡丹仙子悄悄走进院子里,见院子里无人,也不知范氏卧房何在,只好面对堂屋,又闭了双眼,运动仙功,启动意念,向堂屋里看去。她透过屋墙,见范氏一人正躺在堂屋东间的床上,尚未醒来。心中高兴不已,暗自道一声“正是时候”。她收回意念,又凝聚仙功,从虚掩着的屋门门缝里穿了进去。

牡丹仙子悄悄走到范氏床前,她怕惊醒了范氏,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便向范氏吹了一口仙气。仙气扑到范氏脸上,范氏打了一个哈欠,深深睡了过去。

牡丹仙子左手抱着两个红绸布包,右手掀开范氏被子。见范氏上身带着个大肚兜,下身却着。牡丹仙子向上撩了撩肚兜,把两个包着小泥人的红绸布包放在她的小腹上,复把肚兜放下来,却见兜肚不仅盖不严实这红绸布包,而且这红绸布包在范氏肚子上晃晃悠悠,欲往下掉。牡丹仙子心想这样怎么能行不觉犯了难。沉思少倾,往四下里瞅望,见床上靠墙处放着范氏的棉裤,棉裤上有一根红布带做的腰带,于是拿过来红布带,用这布带围着范氏的腰一缠,并勒住这两个红绸布包,这样,便将两个包着小泥人的红绸布包紧紧地裹在了范氏的肚子上。

牡丹仙子见已安放停当,拉过来被子给范氏盖上,赶忙退出堂屋,向院子外走去。快走到大门口时,突然想起来,碧霞元君还有一封书信让她捎来。于是,她转回身欲再启动仙功回屋里,可她又怕惊醒了范氏。正犹豫时,她看见屋门东的窗户前有一香台,香台上摆着香炉,便从袖袋里取出碧霞元君的书信,将书信压于香炉之下,然后悄悄出了大门,驾云东去。

牡丹仙子走后片刻,范氏醒来,伸着双臂,打着哈欠,见天色微亮,自语道“今日怎睡过了”便急忙起床。这一折身,却觉得腹部有东西勒得紧梆梆的,赶忙掀开被子看,这一看不打紧,直惊得她一声大呼“啊呀”她不知肚子上是何物,慌忙用手去抓去扯。

华友明正在茅房拉屎,听到屋里妻子声嘶力竭地叫喊,不知发生了何事,没等拉完,赶忙提上裤子,边往屋里跑边道“怎么了,怎么了”

华友明一进屋,范氏就向他问到“你给我绑的什么东西这么勒得慌”

华友明疑惑的道“我给你绑什么了我起来就去拉屎了,哪里动过你”

范氏道“不是你干的,难道是歹人进来了”只此一说,范氏便觉得无了脸面,羞臊得面红耳赤,用双手捂住脸,“呜呜”地哭了起来,边哭边道“我不能活了,我被歹人糟践了”

华友明懊恨的道“我刚上了个茅房,只转眼的工夫,怎么会出这事”他恨自己出去没将屋门锁上,让歹人溜了进来,可是,多少年了,不都是这样吗哪有天都快亮了,上个茅房还要锁上屋门的他悔恨交加,一腚坐在地上,用双手捶打着自己的脑袋。

范氏的哭叫声惊动了后院的华老夫人,心思听这动静,一定是出了大事,不然,儿媳这么贤淑、稳重,从未吵闹过,现在都这般岁数的人了,怎么会这样大呼小叫的于是,叫着华老先生,踉踉跄跄、跌跌撞撞地来到前院。华老夫人顾不得敲门,直奔进范氏房里,见范氏赤着臂膀,双手捂着脸,痛不欲生一般,又听到她哭诉,华老夫人立时明白了,儿媳是遭了歹人的侵害,不禁怔在那里,一时说不出话来。片刻,华老夫人稳下心情,见范氏一直在哭喊,劝道“莺她娘,别哭了,这大清早的,传将出去多不好”

范氏听后心里也立时明白过来家丑不可外扬。这等丑事,若传扬出去,不仅坏了自己的名声,更是毁了华家的名声,就连自己的几个女儿也抬不起头来了。于是便强忍住耻辱,止住声,将那一腔的屈辱和仇恨都撒在了肚上的红包裹上,象发了疯一般,又捶又打,又撕又扯。

华老夫人这才注意到绑在范氏肚子上的红绸布包,本能地问到“这是什么”

范氏流着泪,一边撕扯着一边道“娘,我也不知道,刚才我醒了就有,准是那歹人给绑的”

华老夫人只觉得范氏肚子上的这红绸布包不这么简单,忙道“莺她娘,快别动”

范氏只感到这东西是个耻辱,哪里停得住手

再说华老先生,刚才随华老夫人来到前院,他不能进儿媳的屋里,在门外急得团团直转。听出些端倪后,心想我华氏数百年悬壶济世,治病救人,从未行恶。可我华氏一族,却是人丁不旺,五世单传,现又面临绝后之险。今儿媳又遭厄运,老天对我华氏一家怎么如此不公啊不禁心中涌起无比委屈,情不自禁地向着苍天大呼道“老天爷,你怎么这样对我们呀”禁不住老泪纵横。

华老先生颤颤巍巍走到香台前,面向香炉,双手合十,祈祷道“苍天在上,列祖列宗”还未念祷完,却见香炉下压着一封书信,赶忙取过来。见那信封上画着祥云图案,还写着几个龙飞凤舞的字。华老先生不认得,急忙用颤抖着的手取出信函,那信函的抬头处也画着祥云图案,一定与儿媳的事有关,急忙呼喊到“明儿,快来”

华友明听到老父亲喊,以为老父亲因着急上火,又生了状况,赶忙爬起来向外跑。

华友明刚跑出屋门,华老先生就颤颤巍巍地将信函递给华友明,迫不及待的道“快快看看这里说了些什么”

华友明赶忙接过信函,迅速扫了一眼,立时激动得泪流满面,哭喊到“爹”

华老先生以为这信真是歹人留下的,心里“咯噔”地一惊,摇摇晃晃差点摔倒。强打着精神,颤抖着声音,道“怎么回事”

华友明流着泪,道“爹,神灵保佑咱了”

华老先生疑惑的道“究竟怎么回事”又用颤抖的手指着那信函,道“快、快给爹念念”声音激动得发颤。

华友明情不自禁地点着头,双手捧着信函,流着热泪,念道“华老先生台鉴华氏一宗,廿世悬壶,育百杏林,诊千万病,救万众命,世人敬仰,功德无量。然,五世单传,神灵感伤。为褒扬其德,本尊赐你华氏二子。一子中科及弟,官拜宰丞;一子悬壶济世,造福百姓。自此伊始,人丁兴旺,门庭荣耀”

华老先生听到这,高兴地惊呼“儿啊娘娘送子来了”华友明还未反应过来,华老先生又道“快、快,莫让你媳妇动。”

华友明这才明白了,慌忙跑进屋里,扑上去,死死地抱住妻子撕扯红绸布包的手,高兴地哭喊到“莺她娘,咱们有后了”

果然,三日后,范氏肚子上的红绸布包瘪了,红布带松了。一月后便有了反应,如怀女儿时一样。第二年秋天,范氏生下两个白白胖胖的儿子。这两个孩儿眉清目秀,全家人高兴至极。华老先生为两个孙子取名为“思恩”与“念恩”。

华家大摆满月酒,广施慈善。消息传开,街头港尾,议论纷纷,无不称颂华氏功德。成为佳话。

华氏更是不忘佛仙殿之恩,请了高香,备了百丈红绸、百两白银及其他供奉之物,装了满满一马车,来佛仙殿还愿。佛仙殿更是美名远扬。

思恩与念恩,自幼聪明伶俐,好学上进,十三岁同中秀才。自此后,次子念恩尤喜学医,无意再取功名,家人知有神仙箴言,也不再强求,便传他医术。念恩好学思进,博览群书,医术突飞猛进,三十多岁就成为名医。他膝下有三子两女,子孙满堂,尊享过五世同堂天伦之乐之后,才安详辞世。

长子思恩,却是心无旁骛,专心攻读。首次大试,便摘得头榜状元,自此步入仕途。因其德能具优,三十二岁耀升耶律国丞相,成为一代贤臣,一生辅佐三代君王,为耶律国鞠躬尽瘁。其子孙众多,满门贤人,八十三岁善终。

这均是后话,不表。

回头再说牡丹仙子,辞离耶律国国都,回到大唐国洛阳行宫,降云朵于暖阁门前,收起云朵,悄悄推门进了暖阁。她不想惊动桃花仙子,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便蹑手蹑脚走到自己床前,刚要上床躺下,却听身后桃花仙子道“好啊夜里你去了哪里”直惊得牡丹仙子浑身打了个激凌。

这正是神灵不忘善德人,赐福兴旺一满门。劝君多做善义事,荫泽妻女与子孙。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