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通史话

《邓通史话》

第六章只因一个梦有了铸钱山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大约几个月过后,邓家的车马喧嚣地从长安街上而过,匆匆忙忙赶到了铜山,铜山在千年的荒芜之中。邓通也随家人一起到达铜山。才刚到达目的地的山脚,天空不作美,大雨滂沱,车马不能前行,原以为那铜山至少也是有些人烟,谁知一看,千仞壁立,莽莽苍苍,脚下飞湍急流。邓通的父亲立即做主,返回老宅暂住。

邓通与夫人黄氏,不顾车马劳顿,忙碌着安顿好了家人,深夜时分,黄氏又劝邓通早些歇息,二人住在邓家老宅家中,邓通也不能入睡,夫妻俩说起用族人一起参与开发铜山的的事情。

这一夜夫妻俩和衣而睡。

第二天清晨,是个好天气,冬日即将过去,初春的阳光普照。夫妻俩个准备爬起来继续整理收拾房间,刚才走出房门,见到族人们成群结队地抬得抬木梁,扛的扛工具已经开始在后面的空地建筑房子了。族长是个老者,仿佛是邓通爷爷辈的人,抱着族谱本本过来与邓贤一起正准备将邓家人一一写入家族谱中。邓通感动,走至人群中:“对不起了,各位本家家人们,今天本该衣锦还乡为大家带来福祉,但是那铜山待我开发,一时间捉襟见肘啊!倘若铸出钱来我不会忘记大家的……”

群人听了都说愿意为开发铜山出力,邓通立即表示:

“只要是跟我上铜山铸钱的,我都让其占有股份,这铜山就是我们家族的财富了。”

众人听了无不喜泣而下。之后又命姐夫带着两个堂兄弟邓文,邓堪领了些人赶往铜山砍路。一行人身背刀斧骑的骑马,往铜山而去。

因为不大放心,邓通也随即赶往铜山,那族长牵着自己家最好的那匹汉雪马亲自送邓通上了马,阳光下哒哒哒在土路中飞奔而去。邓家族人这个庄子在一遍群山环抱之中的平原上,四面山林翠柏,平原田野葱绿。是这方有名的鱼米之乡。因为好长时间的朝廷实行免税纳粮,人们生活比较丰裕,突如其来的铜山号召了大家的积极性,尚或者有些积蓄的人家便是纷纷解囊相助。

邓通追赶上了他们,一行人快马扬鞭到了山脚下,下了马:

“这里有个口子,仿佛可以上山。”果然一行人往上爬,沿途树木杂草,灌木丛生,边走边砍掉,砍出一条羊肠小道来。还在进山的隘口取名邓关。伫立了石碑。

邓通带领宫中来的匠人沿途铺路,几个月下来一条蜿蜒起伏的山路出来了。还筑了马车道。一切交代清楚后邓通又与夫人黄氏准备回到京城家中。临行前邓通将这铜山的开采大权交与叔叔邓达主要负责任。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十二锦楼洗妆台,千古佳话滚滚来

却说邓通家族兴思动众的将家族势力迁至铜山,一时间这铜山脚下车马水龙喧嚣起来。恰好是人间四月天,日暧风和,春花皆巳盛开。春云迷离蔽日。天之拙合似的,这邓通喜欢水,这铜山脚下正是一条河流,绕山而过,流水潺潺。邓达又在工人釆取铜矿的同时,令人疏通河道,造了船坊及船只。河上筑起石拱桥,桥下造池养莲种荷。连接山坡地开垦田地种粮。为了家人的尽早入住,便先在水边修建起一座上下五层,飞檐斗拱,五彩斑斓的锦楼。锦楼连接着河面上的石拱桥,水榭楼台十分壮丽。

桥,水榭楼台十分壮丽。不久\u22c,邓通父母随\u22c其\u22c他\u22c的家人都去\u22c到这铜山脚下的锦楼居住。京城的宅\u22c邸\u22c只\u22c有他\u22c夫人黄\u22c氏\u22c陪\u22c着他\u22c。无论怎样他\u22c都是离\u22c不开朝\u22c廷\u22c的。他\u22c的此\u22c时\u22c如\u22c同\u22c一棵\u22c大树,只\u22c有根\u22c基\u22c不\u22c倒\u22c方\u22c才\u22c枝\u22c叶\u22c繁茂,他\u22c就\u22c像\u22c大\u22c树\u22c的根\u22c基,家\u22c族\u22c就\u22c是枝\u22c叶\u22c了。当然拿\u22c现\u22c代的人\u22c的\u22c头\u22c脑思维的话\u22c来\u22c说\u22c,那\u22c文\u22c帝\u22c就是个\u22c只\u22c想成\u22c仙\u22c弃\u22c国\u22c的人。即使资\u22c本市场的\u22c国\u22c家也是不\u22c允许\u22c私\u22c人\u22c造\u22c钱\u22c的呀\u22c。记得民\u22c国时期\u22c物\u22c价\u22c飞涨也是私\u22c造\u22c纸\u22c币\u22c引起市场混战最\u22c后\u22c百\u22c姓\u22c穷\u22c困\u22c潦倒。这\u22c汉\u22c文\u22c帝\u22c竟\u22c是因为一个梦\u22c。

且说邓通的大姐夫姓刘,叫刘疏,一日在家与邓通的姐姐说自己要在半山腰再造两座锦楼,一座用于邓通回来居住,另一座将送与长公主:

“你这不是正中叔叔的下怀吗?邓通回京城将这铜山交与叔叔管理,你说再造锦楼送与长公主不如说是送与邓饶。那钱铸出来不就是用的吗。”

“这铜山不单是造两座锦楼,我准备造十二座锦楼哩。”

邓通姐姐问其原由,刘疏说道:“这汉家的江山,打他高祖开始都有这个习性,宠臣不宠妃,宠臣得势,宠妃得死。你看那吕后,什么事情做不出来呢!我们家虽是得文帝专宠。保不准什么时候太子殿下登基,那一朝天子一朝臣,我们这铜山建上这一群锦楼伫立在哪里,谁还敢推了不成。”

“那你还不赶紧去告诉叔叔,说不定封你个主管什么的呢。”

这刘疏连忙赶去邓达的家,告诉了自己心里的想法。邓达听了立刻同意,果然将建造十二座锦楼的工作交给他全权负责管理。邓达便主要负责开矿铸钱。

翌日,邓达便领着些族中的人到了京城,这是事先与邓通沟通过的,让邓达带着族人去皇家的铸钱的地方学习业务。又有皇上的喻。一行人到了皇家铸钱之地,那管理铸钱的官人见了,何不干脆直接些呢,先让他们参观了皇家的铸钱基地,之后又主动委派了些铸钱的匠人跟着邓达去邓家铜山。什么工具设备,制作流程图等等一应俱全地配置了。这邓达只管找人挖矿。

邓达便带着数十辆马车载着设备工具匠人浩浩荡荡的队伍回到邓家的铜山。不久,那山中轰轰隆隆地被开采起来。炼冶炉,制版的工间很快地杵起来。山中红红火火沸腾起来。

未出数月,这山上钻洞取铜,那些个宫中派来的工人都是在其他铜山工作过的人,自从来到邓通家的铜山,工资待遇自然也由这边开出。邓通大方,还给他们建了生存的寨子,富饶的时候山上光是工人居住的寨子就有十多座。

铜钱也很快出来了,钱足秤够,取名为邓头钱,它们的成色比朝廷制作的钱更足。邓头銭,邓通钱,一经推出上市,人们便是纷纷购买收藏。

钱径在23厘米至24厘米,重27克至295克钱径在24厘米,至25厘米,重3克至375克也称半两,一时间邓通钱遍布天下。

历史记载

汉文帝赐通蜀严道铜山,得自铸钱。邓通即山所铸的四铢半两钱(秦时半两钱为十二铢,汉朝半两钱陆续减轻重量,但仍称半两,吕后时减为八铢,文帝时减为四铢基本上按照汉文帝的法定标准。但是邓通在严道即山所铸之钱(原始铜,为红铜钱与文帝所铸之钱(为人工配比的铜锡合金,为青铜钱除有铜质上的区别外,在形态上也有不同,如在钱面的穿上下凸起一块铜,这些凸起的铜块有规则的,有不规则的,有成形的,有不成形的,钱在23厘米至24厘米,重27克至295克,或钱径在24厘米至25厘米,重3克至375克。特点有6个方面:一是钱面上下有全凸起。二是钱面上下有不规则凸起。三是钱面上下有长方形凸起。四是钱面上下有正方形凸起。五是钱面上下有三角形凸起。六是钱面上有一横条或下有一竖条,这些有规则或无规则的形状,只是锁定在钱面穿上或穿下某一部分隆起。在钱面凸出一块铜既加重又省工。邓通本人有开采不尽的铜山和用之不完的财富,给每个钱币上多加上一块铜,彰显自己的财气。邓通为区别自己与他人之钱,别有用心地采取一种钱面凸起的方式,这样铸出的钱比朝廷的钱更重不说还更美观。邓通钱美誉天下。

官身几日闲,世事何时足,金缕多情曲,莫叹时光短。

且说文帝时期的太子刘启,生得面目洁净,头脑灵光。他是西汉第六位皇帝。此时的他身为太子,对父亲文帝的一味宠着邓通的事情多有不满。

这汉景帝刘启(前188年-前141年3月9日。西汉第六位皇帝(前157年—前141年在位,汉文帝刘恒嫡长子,母为孝文窦皇后窦氏(即窦太后。

汉太宗后元七年(前157年六月即位。在位期间继续推行与民休息、轻徭薄赋政策,社会经济得到进一步恢复和发展。田租由十五税一改为三十税一,此后成为汉朝定制。为加强中央集权,采纳晁错建议实行削藩。汉景帝前三年(前154年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其后又令诸侯王不得治民,损黜其官制,王国官吏由皇帝任免。后世史家将其和文帝统治时期合称文景之治。

汉景帝后元三年(前141年驾崩,时年四十八岁,谥号孝景皇帝,葬于汉阳陵。

他在位期间平定吴楚七国之乱,汉景帝前三年(前154年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废黜薄皇后立王娡为皇后公元前151年

前元六年(前151年农历九月,刘启废黜皇后薄皇后。前元七年

前元七年(前15年夏四月丁巳日,王娡的儿子刘彻被立为皇太子。

汉景帝,刘启。汉文帝长子。公元前157~前141年在位。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开明的君主之一。汉景帝继续推行文帝发展农业生产的政策。他即位后,节俭爱民,与民休养生息,田赋三十税一,人民负担减轻。还大力兴办水利事业,以促进农业生产。针对地方各诸侯割据势力越来越大而直接威胁到中央权力,景帝采用晁错之策,着手削藩,削弱各诸侯王的权力,结果引起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以“请诛晁错,以清君侧”为名的七国之乱。景帝派遣周亚夫率军抵抗,于公元前154年平定叛乱。之后,下令把诸侯王任免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打击了割据势力,巩固了中央集权。汉景帝在位期间,由于他采取比较开明宽松的政策,社会经济呈现繁荣景象,百姓安居乐业,政治上相对稳定,统治得到加强,社会十分殷实富足。历史上把这一段时期和汉文帝时期并称之为文景之治。刘启,是汉太祖刘邦的孙子,汉太宗刘恒的儿子,母亲是窦氏。

刘启出生时,父亲刘恒在代国为代王。刘启在刘恒几个儿子中排行居中。刘恒为代王时,与代王后生有四子,刘恒未即位之前代王后便已去世。

汉高后八年(前18年,刘恒被拥立为皇帝后,代王后所生四子都相继病死。刘恒即位数月,公卿大臣请立太子,而刘恒诸子中刘启最大,于是就被立为太子,母亲窦氏被立为皇后。

刘启为太子时,吴王刘濞的太子刘贤入京,陪伴刘启喝酒下六博棋。刘贤的师傅都是楚人,从而使他养成轻佻、剽悍的个性,平时又很骄矜,与刘启博弈时,为棋路相争,态度不恭敬,刘启就拿起棋盘打刘贤,不料把他打死了,汉太宗就派人将其遗体送回吴国去埋葬。从此刘濞怨恨刘启。

汉太宗后元七年(前157年农历六月,汉太宗驾崩。同年六月初九,太子刘启继承帝位,是为汉景帝,尊祖母皇太后薄姬为太皇太后,尊母亲皇后窦氏为皇太后。

刘启要特别提防诸侯势力最强大的吴王刘濞。刘濞已经暗中准备了四十来年,他私自铸钱,又煮盐贩卖,为了积蓄力量,他还招纳逃犯,谋反之心越来越显露出来。所以,晁错极力主张刘启削夺各王的封地,即削藩。

刘启听从了晁错的建议,决定先削夺吴国的会稽和豫章两郡。刘濞见朝廷开始动手,不愿束手就擒,在汉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联合各地诸侯王打着诛杀晁错、安定国家的旗号反叛作乱。这次叛乱共有七个诸侯王参加,史称为“七国之乱”。

刘启知道了七国反叛的消息,就派太尉周亚夫带领三十六个将军去攻打吴国、楚国;派曲周侯郦寄攻打赵国;派将军栾布攻打齐国;派大将军窦婴屯兵荥阳,监视齐国、赵国的军队。

窦婴向刘启引见曾担任过吴国丞相的袁盎。刘启召袁盎进宫相见,趁机劝说刘启杀掉晁错,以保国家安全,平息叛乱。刘启采纳了袁盎的计策,便杀了晁错。

而七国之乱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刘启调派周亚夫等将领领兵平叛。周亚夫采用截断叛军的粮道然后坚守不出的战略,最终击溃了叛军,用三个月将叛乱彻底平定。

七国之乱平定之后,刘启趁机将各诸侯王国的权利收回中央,又大量裁撤诸侯国的官吏数量。诸侯王不再有行政权和司法特权。经过七国之乱,诸侯王的割据问题得以彻底解决。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