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通史话

《邓通史话》

第七章千呼万唤始出来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初夏时节,铜山脚下,水溶叶紫,梅子熟垂,人静鸟怡,小桥新绿,船泊谧湖,巷陌马声嘶吼,炊烟袅袅,漫山枫红,虹雨初晴,粉墙黛瓦花影。是个无限佳丽的日子。邓家族人的重要人物物皆穿戴华貴,在邓通的引导下站在一片大湖之上的桥中恭迎长公主驾到。晌午时分,远远见到长公主华丽的马车在骄阳下金光闪烁着向这边驶过来了。马车到达桥头,那里早己搁着一顶龙凤五彩的轿子,左右站着的是八个年轻力壮的轿夫。那马车刚才停下来,邓通与叔叔邓达早己前来恭迎着,见到长公主与邓饶下来,这边的轿夫立即摁下轿厢,邓达亲自去掀开轿帘子让二位上去坐好。邓饶见到父亲自是眼睛些许湿润,父子亲切对视一眼之后,摁下帘子:

“起轿。”

邓达喊道。几个轿夫抬起着轻盈走起。接下来,这邓家人紧随其后。其实长公主的锦楼从桥的尽头往上不过两百米左右。山脚下的船坊里原来便是邓家里配备的吹拉弹唱的音乐人,此时仙乐飘飘。

那长公主虽近六旬老人,则面若银盆,晶莹剔透。一身紫色的长裙,青丝如缕。一行人在乐声悠扬中到达长公主的锦楼。

轿子停在楼下的一片空地上,那地下连同不远处的院子里都是铺着的汉白玉,院子的约两人深的围墙呈四方形,也是用镂空的汉白玉石雕刻砌成的。一片雪白闪亮。四周几株桃木虽是粉色已过,却是依稀的翠绿翠绿伫立在哪里。锦楼门窗回廊皆凃得猩红色,墙面用蓝木片横竖嵌在墙面成井字,墙壁为白色与地面相映生辉。院门也是蓝木,四面包裹着黄铜,一双凤朝阳的门环也用黄铜雕刻制成,阳光下闪闪发光。门庭的横梁也是汉白玉雕刻两只飞凤。门庭下面两旁别俱一格地各杵立着一个铜马,跃跃欲试。邓达一路在前引领,邓饶挽着长公主款款而行,进到院里,柔风之后,桃叶随风飘落,别有雅致。那楼的背后就是葱葱郁郁的错落有致的树林,和风中摇曳生姿。

进到前厅内,桌椅家俬也皆是蓝木材质,轻薄雅致,正墙亦是用薄的汉白玉相嵌而成,有百鸟朝凤的浮雕。一片熠耀。那壁桌上搁着纯色金子打造的两只佛手。还有皇家才能享用的一双瓷瓶,当中一架圆圆的铜镜。左边是蓝木的六扇屏风隔断,上面配以彩色的蜀绣。

再说那卧室,床是用象牙雕刻制作的。所有的室内室外的家俬器物皆是邓通的姐夫刘疏不辞辛劳地天南海北的购置的。

那长公主心情愉悦,被邓饶挽着转悠了小半天只说了一句话:

“这是皇宫以外的山高皇帝远的地方啊。”

是夜,明月朗照,又随邓家人一起下山到湖中划船。刘疏早不早的己经将夜晚赏月划船游水的目的就是给长公主的锦楼取名。并告诉他先不要告诉长公主,想最后给她一个惊喜。

依然是邓饶挽着长公主坐着轿子直接被人抬到山脚下的桥头边上。这座桥是开发铜山的时候修造起来的,靠近山的东面,这座山杵立时空之中是座独立的大山,它的东面紧邻着陆地,有通往京城的马车道,山脚下是一座人工造的大湖,陆地连接山上便是这座桥。桥宽五米左右,可以六辆马车并排行驶。用巨石砌成。桥头的两边四个角上杵立着四只铜狮。桥长达两公里,直桥。两旁皆是汉白玉雕刻的齐人腰高的护栏。桥下便是那片波光荡漾的湖泊了。

山的西面制造着邓头币。山下的隘口邓关下边便是波涛汹涌的金沙江。

锦楼十二春,长桥琼瑶宴,玉殿珠帘卷,云深万烛光,从此蓬莱远。人们簇拥着长公主邓饶与邓通及夫人到达桥中,明月下灯火通明透亮,桥上的两排拼连起来的蓝木条桌上搁满了就时的瓜果十鲜,宫廷御用的糕饼点心,桌子上面的小铜炉子煎的是来自天下名山大川的好茶。依然是邓饶挽着长公主坐着轿子直接被人抬到山脚下的桥头边上。这座桥是开发铜山的时候修造起来的,靠近山的东面,这座山杵立时空之中是座独立的大山,它的东面紧邻着陆地,有通往京城的马车道,山脚下是一座人工造的大湖,陆地连接山上便是这座桥。桥宽五米左右,可以六辆马车并排行驶。用巨石砌成。桥头的两边四个角上杵立着四只铜狮。桥长达两公里,直桥。两旁皆是汉白玉雕刻的齐人腰高的护栏。桥下便是那片波光荡漾的湖泊了。

斜月皓辉河桥处,空带愁归草木疏。静夜凭阑炊烟起,繁星数点梦沉书,疏疏朗朗流水长,自叹华年一瞬间。

人们在船坊间的音乐声中坐下来,围炉煮茶地品茗,享用美食。视线中,只见湖上驶出一镂空的彩船,灯光明亮中站立一个少年,他便是邓通的长子邓东皋,口中读道:

陇首云飞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阑。千里清秋冉冉,汀洲月华云淡,一叶兰舟隐隐烟树,窗风一线。湖乡夜夜绿红疏淡,日上花梢莺穿柳带。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蝉嘶晚秋天。一霎微雨洒庭轩。槛菊萧疏井梧零乱,飞云黯淡斜阳闲。听陇水潺湲,蝉吟风露绛河清浅。烟水茫茫皓月婵娟。青山绿影对闲窗畔。远长天暮。孤城烟敛芳草连空阔,旷望临烟渚风拂槛。涌波绿秋水斜飞雁。闲花淡淡飞絮濛濛,沼水溶溶月如帘。水调数声,云破月来。紫薇朱槿开。春绿秋云烂醉花间。水绿风暖。醉后不知斜日晚。

读完,只见船中走出一女子与一小男孩,两人手中拎着红色灯笼,灯影中显现三个汉字为;婵青楼。这女子是邓通的小妾朱梅,另外的男孩是邓通的小儿子邓九皋。

此时在桥中,那邓饶挨近长公主的脸庞说:

“这便是我们锦楼的名字了。”

“那灯笼中的汉字?”

“是的。”

“蝉青楼”

二人异口同声。

已是浓秋,好不容易要将那长公主送走了。这日,天高云淡,蝉青楼沐浴辉阳,粉墙黛瓦海棠泛红。墙外山湖依依晖翠,室内香薰纡绕。山青木落潇潇洒洒。

这长公主正坐窗下的在紫檀凳上对镜,欣赏着外面的美景,享受那邓饶的精心为她梳头:

“我们到这铜山己经三十天了吧。”

“这里没有皇宫的计算时日的晷公主是怎么计算的这么精准的呢?”

“你看见没有,那山中的树木,在这深秋时节,它们十天左右落一次叶子,我这是第三次看见它们落叶了。”

听见长公主的声音,这邓饶晃然大悟,搁下手中的那把翡翠的梳子睁圆眼睛说道:

“昨日里我听我老子过来给我说,那上月才炼冶出来的铜己经铸成方方圆圆的钱了,说统统让我们拉回京城。”

“还有呢?”

“还有什么?”

“你说呢?”

“哦……”

话未落音,听见门口有使女来传话告诉说:

“姑爷刘疏带话来说,那川西这边的护送公主回京的悍将已经集结了。

“这不就齐活了吗。”

长公主从凳子上站起来说。

“我这便亲自上那西边去看看。”

这邓饶忽然说。长公主并未吭声。那邓饶便出了房门,到了院内骑上那匹随时供他使用的青骢,哒哒哒哒地往山上赶去。

到达西面的铸钱基地,只见穹顶之下,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地上堆积着一堆一堆的矿石,炼冶的熔炉熊熊燃烧。穿过喧嚣的地方,到达一个巨大的山洞,洞里四壁堆满了铜块,下面的工匠正忙着手上活儿。仿佛是铸钱的基地,见到他的父亲邓达正在指挥着才铸就出的邓头钱装箱。这邓饶挨一挨二地点着地上的钱箱;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来啦,我的儿子也。”

那邓达见到,连忙放下身边的活计,跑过来张大手臂想拥抱他的儿子。见到地面凌乱地堆积着的铜块:

“……慢点吧……我的老汉呀……颠坏了您老的腿,我可太惨了啊……”

“你心里就数着你那点儿装币的箱子。”

走到儿子跟前,父亲俩相拥着:

“你就别往那地下的箱子看了。这里是一座大山,就是把这西面削平那钱也有你的份啊,我早巳经跟你邓通哥儿商榷好了,这个是你们的头一份。以后可是源儿不断的来呀。”

“我的老子也。”

那邓饶扑在邓达肩里泪流满面,然后抬起头来说:

“我进宫看那文帝,三天两头地身体抱恙,又见那太子无不一日地跃跃欲试啊,万一哪天文帝他忽然薨了……”

“千万别乱说……”

邓达一手上去捂着邓饶的嘴巴说道。父子俩又转身出山洞,等待里面的币装箱。那邓达忽然双手抱着低头说道:

“你难不成就栽在那公主府中?也不想为你老子留下一个半个血脉?我邓达这房人而今眼目下就只有你一个可以传宗接代的种呀……”

“我要呀,可怎么分身呢?那老……长公主的眼睛尖着哩。”

“象这样,我在这边给你置两房媳妇儿,以后你但凡回铜山拉币的时候便……”

“我这会儿便是不可以吗。”

那邓饶着急:

“这么着急?”

“这不是正在这里收币吗。她一门心思地只念叨着这个,这还不是我替老子您传宗接代的好机会?”

也是啊,莫忙,待你老子想想看……”

邓达在原地打转一圈,皱着眉头想了想说:

“有了,有了。是你隔房的嫂子的小侄女儿,住在这半山腰的镇街上,一直都在向我提及她侄女儿的事,我看那孩子还小,才十二岁……”

“哦原来是老汉您还金屋藏娇啊。”

“什么金屋银屋藏不藏娇,这不就是让给我儿你了吗……”

“我这就带你去嫂子屋里。”

“什么嫂子屋里,那是你的事。我要去她侄女儿的地方。”

“哦,你小子就不问问这女子长的模样?”

“我用得着问吗,光凭老汉你屋里头那几房小妈,那个不是如花似玉的人儿呢?”

“你个小子。还敢觊你的老子……”

“事不宜迟,我们赶紧去一但你们今天成了事,我便将那女孩儿接来山上住锦楼里。尚或生个带把子的我便不再煞费苦心地……”

说完,这邓达去到山洞里,告诉正在装箱的几个工人说:

“这炉币暂时不装,那凸起来的正面量不足。”

“我们让掌管事的人称过呀,说不差分毫。”

一个人说。

“我是说差喱毫。再说是往那皇家里送的呀。只能多不能少。”

于是停止了装箱。这邓达随即出来带着儿子骑着马往西面这边的路上走着:

“干嘛走这边?不是东面才下山吗?”

“你晓得个屁,那长公主的锦楼不是在东面吗……这边有个小道直接可以到达她们的家里。这路是陡点儿,但是快,一条直的羊肠小路。”

“那女孩对我不从怎么办?”

“你就这么无能。她早己被她姨妈说的心里一心只想住到这铜山上来了……谁能见钱不喜欢的?再说我儿一表人才也是人见人爱啊。”

父子俩兴匆匆地往山下赶。父子俩的马出了林子,到了一片荆棘密布的地方:

“老汉,这那里有路哦。”

“儿子哩,你可不晓得,这里是这大山中原本就有的一条羊肠小道,上千年人们上这山的唯一途径。你老子当初领着族人上来过一次,那个时候头顶上都挂着碗口粗的蛇呀。稍微下点雨脚下也打滑,滚下去便掉进大江大河中,还有活命的?你以为进这铜山容易吗?你到好从小去那钟鸣鼎食之家……后来东面修了马车道。这边的小路也稍有拓展,沒想到走动的人少了,又长出这些杂草来。”

且说这半山腰的小镇,原来只住着几家猎户,后来邓通铸钱的时候上山开发的人们便在这里搭蓬居住,不久随着人烟旺火,便有了这一片房屋镇街,随着又有了南来北往的客商到这里交易后住宿,便形成了这山上的一道风景。许多从水路到达这铜山来的贩运邓头币的商人便在这里歇脚,顺便还运一些外面的生活物资来,久而久之形成了贸易的集市。邓达说的这个隔房的嫂子名叫梅姑,之前是邓家的拐弯抹角的亲戚,年轻时便与邓达相好,邓家发达并未娶她。后来嫁给一个老实的庄稼人。可是夫妻俩一直没有孩子。这山上开发的时候,邓达便带着她们夫妻到了这里发展。还与他们建房置了铺子,那梅姑感谢邓达,知道男人的性格,于是把自己的侄女儿从小接来养在身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