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踏云志

《少年踏云志》

第七章 龙门山记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人族天下分九州。

除了这叶子灰所在的北方之荒州,即北州外,还有八州。

东方之州,名胜州,俗称东洲。

西方之州,名凉州,俗称西洲。

南方之州,名蛮州,俗称南洲。

东南之州,名青州。

东北之州,名燕州。

西南之州,名云州。

西北之州,名幽州。

以及那诸州拱卫,环伺围绕的中心之地——神州,亦称中州。

如是,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之青、燕、云、幽四州,加之东胜州、西凉州、南蛮州、北荒州,以及中神州,即为天下九州之地。

太汉王朝历代人皇居中州,另有八位人王据守其余各州。

此即为九州人族自玄历以来天下之格局。

是为,皇者守中,王镇八方。

另,九州之地,诸州各有一座京城,坐落于该州中心区域,是为天下九京。

北方荒州的那座京城亦位于此州中心位置,名为荒京城,亦名北京城。

这天下有九座京城,亦有九座龙门山,皆处于该州京畿之地的方圆三百里之内。

北州的那座龙门山,就在荒京城西边两百七十里处。

自玄历52年起,玄元人皇联合三门九派众仙家设立跃龙门制度后,九州大陆每年六月初六举行一次跃龙门考核仪式,目的在于擢拔九州人族青年才俊进行培养,供其求学问道,使之沛然成材。

以此树人之举,有期日后成长起来的人族儿郎们能更坚实地顶起人族头顶的这片天,促进人族生态健康发展,使九州天下后继有人。

当年玄元人皇有言曰:

希我人族男儿郎拔地倚天、百折不挠!

盼我人族女儿郎不让须眉、外柔中刚!

我人族之气运,应在于我人族之青年!

……

……

……

荒州东部有山,名曰蔓渠。

蔓渠之山,有古之伊水出焉。

伊水自蔓渠山始,由东向西流淌,穿荒京城而过,缘龙门山而行,途经八百里,后汇入洛河之水。

而伊水又称“伊河”“伊川”,故历代文人墨客笔下亦多有“八百里伊川”之谓。

北州的这座龙门山位于伊河北岸,南面山门前便是碧波澄澈、浩浩汤汤的伊河水,堤岸边柳树绵延,望不到尽头。

此间正值六月初,岸边一行垂柳郁郁苍苍,青翠欲滴,有的柳树已将枝叶儿伸展入河水之中,仿佛在好奇地、小心翼翼地触碰着自己在河中的倒影。

河边柳,河中柳,相映成趣。

正道是:

龙门翠柳河岸垂,伊水浩渺碧波随。

毕竟此时西行去,恰似韶华不肯回。

而这堤岸内侧是白云石砌筑的一道长长的莹白色栏杆,高约三尺,白石栏杆每一丈处便有一根立柱,立柱顶端是一截圆柱状的花鸟鱼虫的浮雕造像。

每两根立柱之间是一段白石扶手,扶手下是一块石板,扶手和石板中间镂空。

白色石板外侧,对着伊水的那一面光滑平整,无甚雕琢,在天气好时,水面波光粼粼之下,石板上亦有浮光掠影之感。

石板内侧,向着龙门山的那一面,则镌刻着许多文人骚客的诗句以及绘有各种浮雕,或是龙凤麒麟等异兽的造像,或是道士、和尚、书生等不同形象,不一而足。

这与堤岸一同延伸出去的石栏杆是由白云石作底料砌筑而成的,白云石,顾名思义,是一种在阳光下呈现出莹白色泽,给人以白色浮云之感的石头。

而白云石盛产于白云山,据说那座通体皆是白云石的山头,远远看去就像一朵巨大的白色山形云朵砸在地面上似的。

诸位看官,此事尚不得而知,但料来应是不差的。

您道这是为何?

因这龙门山下,伊水河边,沿岸而建的这一道长长的栏杆,远处眺望,看去就仿佛是伊川流经龙门山之地缠着了一条白玉带一般,端是好看。

有诗为证:

八百里浩渺伊川,始自蔓渠向西穿。

流经此地龙门山,宛若玉带盘腰间。

石栏杆内侧,是一条黛青色石砖铺就的漫长行道,仔细瞧来,这石砖的黛青之色是一种杂糅了蓝色、黑色和绿色的色泽,以青黑之色为主,但也带着一抹蓝绿之意。

行道宽约十八丈,可供太汉王朝常规大小的八匹制式马车并驾齐驱行驶而畅通无阻。

而行道表面则带着斑驳的痕迹,并无丝毫平整和光滑之意,能明显看出岁月侵蚀的印记,经受了风吹雨淋又日晒,以及过往行人和马车的肆意践踏,地面的黛青色石砖也显出些坑坑洼洼来,有些石砖表面甚至已经凹陷下去了寸许,有些石砖许是更换过了的,表面痕迹尚新,但整体嵌在地面上仍给人以古旧之感。

或许,这也是被人踩在脚下的一种注定的宿命吧。

莹白色的石栏杆历久而弥新,时常更换坏砖的石道却固显陈旧。

一个是手摸的栏杆。

一个是脚踩的石砖。

一个常新。

一个常旧。

倒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之意。

但这种对比,除了人之外又有谁在意呢?

只有对人来说,在他脚下,不如在他手心。

在他头顶?

又大可不必。

无他。

众生平等便好。

民,吾同胞也。

物,吾党与也。[1]

……

待至山门前,自河岸向北行数十步,便有一座高大石牌坊立于道上,门楣石刻“龍門山”三字。

字体古朴大气,颇具磅礴之意,并非是那种笔走龙蛇、鸾翔凤翥的写法,不见丝毫飘逸灵动、舒展活泼的气息,反而是一笔一划地仔细铺展开来,写得极其认真和刻板,但这种刻板并不显得呆气,反而令人生出一种严肃之感。

见到门楣上刻着的这三字,让人未登山时,便由衷地先升起一股肃敬之意。

再经过石牌坊,便能在道右边见到一块石碑,石碑不大,有七尺高,三尺宽,上书“祖道永振”四个大字。

这“祖道永振”四字也没用什么特殊的笔法,写得极为朴实平凡,乍看之下,可谓平平无奇。

但在根器上乘之人看来,从这碑上的字里却能觉出一种不同的意境和画面来。

叶子灰去年上山前,第一次见到这块石碑,便从这“祖道永振”的字里行间察觉到了些许带着苍莽的天地禅意,亦是观见了诸多画面:有原初先民茹毛饮血,有远古圣人制历法造文字,有上古人皇一统九州,有道祖佛陀启智众生,有古之先贤教化天下……

亦有太玄末年苍生泣血,人族儿郎战死沙场,金戈铁马裹尸还,老少同悲、妇孺皆哭的画面。

还有无数人间得意、九州尽欢的场景,如人妇产婴,面带喜泪;士子中举,笑逐颜开;新人成婚,甜蜜美满;老人备棺,心安无憾;夫子讲学,师生相益;朋友相交,重义轻利;兄弟知己,肝胆相照;君臣互守,赤诚为国;父慈子孝,夫信妇贞等等。

彼时叶子灰眼前飞速变幻的一幕幕画面,事实上正是人族于历史中演化之际,从古至今曾真实发生的一些场景片段的还原。

而这石碑,走近了看,在左下角原还有一行小字。

大智大和尚书。

这大智大和尚又不知是何许人也?

当时叶子灰见到这行小字,心里还在暗自纳罕。

大和尚?

能有多大?

也直到很多年以后,叶子灰有缘结识那位法师,才知道原来大和尚真的很大,很大很大。

这是后话,书中暂且按下不表。

单说北州这座龙门山,山门处的石碑后面,就是上山的路了。

可这山路,竟似是被人踩出来的,并无石砖铺道。

却是一条本没有的,而走的人多了,就自然有了的路。

诸位看官,您道这事奇也不奇?

难道说这太汉王朝竟穷困潦倒到这般地步了,以至于无钱铺山路耶?

那自是不可能的。

这里头且有说法呢。

原是玄历52年,人族于九州定址各州龙门山后,以神通法术兴建土木之时,并未铺设山路,只从山顶处往下设了五十一级青石台阶。

直待到当年九州龙门山第一次开山,举行跃龙门考核之时,才铺下了第五十二级石阶,并且是由当年各州跃龙门考核中蟾宫折桂的少年天骄亲手铺下的那一块石阶。

尔后每年跃龙门,九州龙门山的青石台阶便递增一级。

此举皆因人族期以玄历纪年终能超过太玄历纪年,度过十万载悠悠岁月之整数,待至玄历第十万年,九州龙门山的青石台阶也就能铺满十万级。

此事亦算是九州仙凡共同的祈福和誓愿,希望人族气运昌盛绵延,能在玄历年间安然存续至少十万年。

但这诸州龙门山每年递增一级台阶的旧事,据传在中州的那座龙门山却除外,其已然是铺满了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级青石台阶,只待十万年之期一到,再铺上那最后一级石阶,凑足整十万之数。

此一传闻或许为真,因想来中州其应是有充足的底气和强大的自信,是绝对能度过这十万载的悠然岁月的。

这份底气和自信,是哪怕其余八州皆已失守,但中州也绝对能在人族的手里安然度过十万载以上。

毕竟,九州大陆自玄历以来,历代人皇都镇守于中州,若是中州失守被敌寇所占,那恐怕人族也就到了快要灭亡的时候了。

而书中说到此处,有的看官或许就要问了,难道这九州的九座龙门山都是一般模子刻出来的吗?不然为何这九座山都是十万级台阶就铺满了,就能从山顶铺到山下了?

欸,实则非也。

诸位看官有所不知呐。

事实上,这九州的九座龙门山可谓是形貌各异,姿态万千,有的矮,有的高,海拔并不统一,甚至还不相接近,中州的那座龙门山是最高的,据说是一座逾越万丈的高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