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求学日常

《大明求学日常》

第一百四十二章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刘大夏看着面前围着自己打转的小人, 忍了许久,终于还是冷酷无情出声赶人:“虽说你不用考试,但也不至于如此荒废学业。”

江芸芸停下脚步, 眼巴巴说道:“没有荒废,今日是休息日。”

小孩子眼睛又黑又大, 水汪汪的,冬日的风吹得脸颊红扑扑的, 瞧着像个点了红点的糯米团子。

刘大夏莫名开始反省自己的无情,移开视线, 无奈说道:“坐下来休息一下吧,那个糕点拿去吃了。”

“这是我送给师兄的见面礼, 不能吃。”江芸芸乖乖坐好, 一本正经说道。

刘大夏又沉默了,开始飞快反省自己刚才果然是太凶了。

他已经五十五岁了, 孙子孙女都有不少, 可这些年仕途一直起起伏伏, 除守孝那三年,其余时间都在外奔波, 从广东到浙江, 每次上任也大都孤身一人, 导致他的孩子都和他不太亲近。

第一次听到江芸的名字, 是在老师的信中,老师说他收了一个小徒弟, 很小, 才十岁,www.youxs.org。

第一次见到江芸本人时,他正和同伴站在廊檐下, 隔着漫漫大雪,那双眼睛漆黑清亮,温和平静,瞧着一点也不幼稚。

刘大夏不过是匆匆一瞥,却一眼记在心里。

——他的小师弟,原来这般生机勃勃。

他那时就忍不住和自己见过的其他小孩比较着。

他抱过自己年幼的小孙女,粉雕玉琢的,小小一只,别人抱着都好好的,他一抱就哭得厉害,远远看到他就偷偷溜走了。

他也见过十来岁的小孩,不论男女,大都猫嫌狗厌,调皮得厉害,要是再不务正业点的,读书都坐不住,整日就知道游玩耍乐,更是没出息。

所以他一直对小孩不太喜欢,觉得吵闹幼稚,太耽误做事了。

偏,那个暮夏日他收到老师寄来的一本小册子,那个小册子上的东西千奇百怪,那些字他甚至都有些不认识,可偏偏这里面的东西让他治下百姓平安度过今年。

他才知道,这个十岁的小师弟是真的不一般。

怪不得老师这么看重他。

这个小孩和他之前的见过的都不一样。

刚才,李师兄的儿子把他送到驿站门口就找了借口走了,三年前除服回京时见过一面,果然还是正常小孩的反应,见了人就跑。

江芸则说要看着他安顿好才放心,拎着礼物,背着小手,溜溜达达跟进来了。

她在驿站上上下下走着,检查环境,嘀咕花草,还帮忙搬东西,抱着大被子健步如飞,和杂役说话都和和气气,见了人就是笑。

和之前相比,他长高了不少,脸上也有肉了一些,但身上依旧是勃勃的生命力。

两人此刻对坐着,相顾无言。

刘大夏是从未和这么小的孩子说过话。

江芸芸则是肚子里有八百个心眼子。

“师兄后面是有什么安排吗?”江芸芸开了头,热情问道。

刘大夏捋了捋胡子:“先去户部交述职折、功图册和文稿薄,赶在年前还要再去拜访一下几位同僚,之后便无行程了。”

江芸芸连连点头,没话找话:“十二月过半了,师兄的行程还是有些紧张的。”

刘大夏没说话,抬眸扫了江芸芸一眼,直接问道:“你还有话要说?”

江芸芸眨了眨眼,随后露出一个真挚的笑来:“我之前听老师说,您在考中进士后,翰林院本想要让你供职在翰林院,但您自己要求出任吏职,后来还选了兵部,成了兵部职方司主事,没多久又调升兵部职方司郎中。”

“老师记得一分不差。”刘大夏并没有接话,只是如实说话。

江芸芸突然动了动屁股,整个人前往挪了一下,随后眼巴巴说道:“我从扬州到京城,见识了很多事情,也看过许多邸报,因为我姐姐嫁给扬州卫总兵的儿子,自己之前在南京也意外碰到过成国公,这几日来到北京后也听人说起北京城的防卫情况,一直心中不解,大明如此大的国土,兵力却不甚……”

她顿了顿,小声说道:“强壮。”

刘大夏摸着胡子,想了想说道:“兵事自来是顽疾,如今边境安稳依然是最好的结局。”

江芸芸不甘心,心中一直对那个不知何时会出现的倭寇,还没收回来的哈密耿耿于怀:“如今太平才能徐徐图之啊。”

刘大夏看了她一眼,没说话。

江芸芸被他那一眼看的心虚,摸了摸鼻子,声音也变小了:“我这几年听闻如此多的风波,所以写了一个兵部册子,想要师兄给我过过目。”

刘大夏吃惊,沉吟片刻后忍不住问道:"你不是以后想要去工部吗?”

江芸芸也大吃一惊:“为何啊。”

“你的农事册……”刘大夏也犹豫了,过了一会儿继续说道,“老师还说你很喜欢往地里跑,还把自己晒黑了。”

虽说在农事方面有长处没什么大出息,毕竟工部一直是六部垫底的部门,但农事又是国家之本,按照小师弟的聪明才智,便是荒地都能给你犁出花来,去了自己喜欢的工部岂不是得心应手,如鱼得水,被人看到那肯定是迟早的事情。

怎么现在又去兵部了!

刘大夏这本想着,脸上顿时严肃起来,生怕小孩子是在北京被带坏了。

京城太多不务正业的勋贵外戚后代了,其中有不少还是土木堡之后留下来的孩子,从小就想着光复北方,征兵打仗,可别是和这些人交往了,就也开始琢磨了。

如今的朝廷,如何能打仗!

江芸芸没察觉出他的复杂心情,之后摸了摸自己的脸,嘟囔着:“白回来了。”

之前春秋季时节喜欢往地里跑,每日风吹日晒的后果就是人瘦了还黑了,老师开口就笑她现在是一个瘦猴,丑死了,她只好每天晚上回来勤搓脸,偷偷去用周笙的东西,皇天不负努力人,入冬的时候终于白回来了。

“你还是一个举子,现在应该好好考试,别想着打仗的事情。”刘大夏严肃说道。

江芸芸没想到刘大夏对此事态度如此激烈,怯怯说道:“没想着打仗的事情。”

“那好好想什么兵事册。”刘大夏更严肃了,“打仗岂是儿戏,兵祸一开,大明边境硝烟四起,朝廷能有多少银子支撑,南边本就灾祸不止,到时候西南、东北甚至西北处虎视眈眈的亦力把里,只要一处溃败,其余几处如何能讨到好,边境百姓自来就生活不易,如今好不容易过上安稳日子,如何能再起波折。”

江芸芸被他严厉的神色怔住,好一会儿才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天真。

她不曾深想过打仗其实是一件对国家财政要求之高,对百姓及其残忍的事情。

因为她不曾经历过任何冲突,甚至因为自己身处富庶的江南,对于一切边境消息是站在远处看着,更甚者她也不是带头冲锋的人,不知道兵器交戈的惊险,百姓流离的痛苦。

“我……”她顿了顿,随后苦恼说道,“不是想打仗的。”

“那你为何这么想。”刘大夏不为所动,咄咄逼人追问道。

江芸芸自然不好说自己心里的未知事情,只能呐呐找了个借口:“看扬州水兵,京城士兵似乎精神不振,瞧着……不太好,北京非腹中之地,靠近冲突边缘,本应该最精锐的士兵却没有精气神,是不是太过危险了。”

这倒也不是江芸瞎说,而是王守仁的交谈中得知,原来京城还有不少被瓦剌兵临城门下的险境。

最出名的自然是于谦的保卫京城战,当时死守九门,老弱妇孺悉数上阵,这才击退瓦剌。

刘大夏沉默。

京营兵力确实不少,三大营中五军营由骑兵和步兵组成。这些兵是主力部队,又被分为中军、左掖军、左哨军、右掖军、右哨军,都是从地方部队的精锐中选拔送过来。

www.youxs.org,三千投靠的蒙古骑兵组成,如今人数早已超过三千。

神机营是一支专门配备火器的特殊部队,里面的火器无往不利。

此外还有陛下直统的亲军,即‘侍卫上直军’,他们需要保护陛下安全、奉旨执行任务、巡查和守备皇城。

只是这样花了数十年营造的精锐队伍却在土木堡一战中消失殆尽,数十万士兵被屠杀殆尽,至此朝廷元气大伤,至今没有恢复。

江芸看到的是残兵败将的军队,自然精神面貌奄奄一息,加上各种外戚插手军队,士兵竟然会被用来修建园林,动辄打骂,如今逃兵问题日益严重。

这些外戚皇亲如今就在这狭小的四方城里活跃着,连接着仁厚的帝王,百官的话都显得无足轻重。

兵部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

刘大夏在兵部历任多年,自然是知道其中心酸的,只是这些事情又如何能对外说起,更别说和一个小孩聊这些,闻言只能叹气恐吓着:“京城可不是扬州了,真要是闯祸了,可没人救得了你。”

江芸芸没得到答案,也知道刘师兄不是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学方式,套不到自己想要的兵部信息,只能大人样地叹了一口气,低着头,捏着手指,瞧着闷闷不乐的。

“但你写了,那就拿来我看看。”刘大夏见不得她委屈,只好如此安慰着,

江芸芸耷眉拉眼:“还是不给师兄惹麻烦了。”

刘大夏面无表情说道:“还是先看一下吧,免得真惹了麻烦,也知道去何处捞你。”

江芸芸吃惊,好一会儿才读懂这个冷笑话,虽说是骂自己的,但还是忍不住捧着肚子傻乐。

刘大夏不为所动,接过她递来的册子,仔细看着。

里面的内容涂涂写写,字迹也格外不一样,瞧着是写了许久才成型的。

刘大夏看着册子眯了眯眼,终于瞧出不对劲。

这是没写好的东西……

“为何想要操练水军,如今的水匪不太成气候。”刘大夏看到第一册就忍不住皱眉。

“因为只要邻国开始内乱,就会有流民,那地方小,十有八九要跑到我们这里侵扰我们的。”江芸芸委婉解释着,想了想又强调着,“势必要成大患。”

刘大夏睨了她一眼,也不知道听进去了没有。

“对山海关的情况倒是了解。”他翻到后一卷内容的时候,眉心微动,随口问道。

“是王翰林的大儿子王守仁跟我说的,他年纪轻轻,但已经独自一个人去了山海关,居庸关,可厉害了!”江芸芸手舞足蹈,兴奋说道,“关内关外都去了,了解了很多情况,我和他讨论过许久。”

刘大夏翻册子的手一顿,心里狠狠记下这个名字。

——就是这个王守仁唆使的是不是!

江芸芸无知无觉,还在卖力吹嘘着王守仁独自一人去往边境的英勇事迹,直把人夸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当真是铁铮铮的汉子。

刘大夏完全不为所动,甚至看到最后越发觉得——自家小师弟果然是被人带坏了!

什么收复哈密,建立交通,先到狼居胥山,后到瀚海,拳打鞑靼,脚踢瓦剌。

好狂的口气!

这要是真放到兵部还了得。

刘大夏面无表情地想着,随后冷静合上册子。

江芸芸察觉不对,只好讪讪闭上嘴,眼巴巴看着他。

刘大夏打量着自己的小师弟,想要先开口骂人,又怕吓到他,但又觉得不吓唬一下,这小孩一人在京城可别是要翻天了,所以想了想,脸上挤出一丝笑来,和气问道:“这本书你给老师看过吗?”

江芸芸呆了呆,随后缓缓摇了摇头:“没,我刚写好的。”

而且老师知道了,十有八九要揍人的。

江芸芸不敢随意送去给老师看。

刘大夏点头,看着她战战兢兢的脸庞,更加和气说道:“那我这就写信告老师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