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想做妾

《她不想做妾》

玉骨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第152章

见那店小二径自转身离开了, 秦明殊便径自推开了房门,迈步进了房屋,看都不看裴钰一眼就转身想要直接将房门关上。

注意到他的动作, 裴钰冷笑一声直接伸手挡住了门,随即直接侧身迈进了屋, 他伸手动作轻飘飘地就制止了她的动作。

好像有很多次都是这样,哪怕是她用尽全力、乃至豁出性命去反抗, 可却还是撼动不了他分毫。

她抬眸冷冷地看了他一眼,松开了扶在木门上的手, 而后朝着屋内走去,走到桌边后, 她摸黑找到了放在桌子上的红烛与火折子, 打开火折子点燃红烛,顿时一点亮光便照亮了屋内。

红烛点在桌上, 秦明殊朝着窗边走去, 伸手推开了木窗, 顿时一阵凉风就灌进了屋内,吹动红烛簌簌摇曳, 她垂眸往下看去, 但见长街两侧仍是挂着许多灯笼, 一场连绵不断的福祉如同春雨般打落。

是梵音, 是佛意,是祈福, 是祷告。

也是包藏祸心的阴谋诡计。

夜风吹啊吹, 灯笼摇摇晃晃似一层薄纱,秦明殊的视线从摇晃的灯笼上掠过,皎洁的月光如清泉一般洒落, 她视线从摇曳的灯笼上掠过,随后侧首看向了裴钰,恰逢一丝无暇月光照在了她的侧脸上。

偶间一回眸,清冷空灵不似凡间人。

“裴钰,你到底想要什么?”

秦明殊并未将帷帽摘下,只是将两侧的薄纱掀起来挂了上去,说话间的功夫,一道冷风破窗吹来,卷动帷帽上的轻纱,霎时轻纱如同春日漫天杏花雨纷纷扬扬洒落。

轻纱垂落而下,彻底遮挡住了她的面容和皎洁月光。

明明只是一道轻柔的薄纱,却又似万水千山隔绝在他们两个人的面前。

纵使此生跋山涉水、千里迢迢,也终究到不了她面前。

似乎是听见了她的话语,又像是根本没有听见她的言语,裴钰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夜风疾疾,吹动桌上簌簌燃烧的烛火晃动了一瞬,见他不肯回答,秦明殊面无表情转身抬手阖上了木窗,伴随着啪嗒的一道声响,顿时所有的夜风和月光都被隔绝在了屋子外面。

继而她伸手摘下了帷帽,直接朝着裴钰扔了过去,可惜两人间的距离实在是太远了,根本砸不到他身上。

帷帽在地上转了几圈,似是一朵散开的梨花。

等到店小二进屋送热水的时候,一进屋就察觉到了诡异的氛围,想到方才那白衣公子刀子一般的眼神,他下意识缩了一下脖子,根本不敢开口说话,急匆匆就离开了。

烛光影影绰绰,热水氤氲而上,屋内一片寂静,秦明殊直接伸手解下了身上的衣衫,往事匆匆若尘间梦,曾几何时,她在他面前便是脱掉一件外衣都会浑身颤抖,可如今却能视他如无物,当着他的面宽衣解带。

这世间处处都是樊笼,可她却时时都在挣脱枷锁。

只身没入温热潮水中,如果可以,她真的很想长长久久忘记那些事情。

回京轻装简行,并没有带婢女出行,是以晚上睡觉的时候,裴钰便亲自守着秦明殊,上|床睡觉的时候,秦明殊冷眼看了裴钰一眼,径自躺在睡觉了,何德何能,她一个阶下囚居然能由身份尊贵的世子看守。

朝歌似梦,皓月当空,长街两侧的蜡烛燃烧不停,到了深夜,便是寂寥的行人也都逐渐消失了。

残梦犹存日影斜,天不过是蒙蒙亮的时候,一行人便再次匆匆赶路了。

因着是回京述职,回京后也没有旁的事情要干,路上的行程倒不算太赶,相比起来江南时的行色匆匆、快马加鞭,回京的这段路倒可以称得上是游山玩水了。

陆陆续续耗费了十天的功夫才到了京城,这些日子秦明殊一直都是精神泛泛,除了故意作弄裴钰的时候才格外有些生机,回到京城的那一日,若有所感,她斜斜地靠在马车壁上睁开了眼眸,但见郊外的道路两侧都铺满了金黄色的落叶,秋风乍然起,明明如昨,可冥冥中许多人和事早就回不到从前了。

凉风阵阵灌进了马车内,秋风瑟瑟吹动她的鸦青色发丝,这些日子秦明殊还是没有束发,三千青丝松松散散披在身后,清风迎面而过,凉凉的,扑在脸上很是舒服,反复能够吹散途中的一切疲惫,她眯了眯眼,像是只在日光下伸懒腰的猫儿。

清风吹动书页,裴钰眉眼低垂翻动书页的动作微微一顿,他抬眸恰好朝她看来,便见清风迎着她的面容吹过,她眼眸微眯,似乎是在这一刻久违地放松下来了。

他就这样望着她,风轻轻吹动她的发丝,她周身仿佛都沐浴在自由的光芒中,有那么一瞬间,那么短暂的一瞬间,他似乎是明白了她口中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到底是何意,只是可惜,他终究还是不愿意放手。

秦明殊并不知道裴钰的心中所想,便是知道了也不会在意,她只是仰头望着荒林,视线从光秃秃的树枝掠过,绮丽的日光穿过枝桠落入眼眸中,一瞬间,她仿佛看看了一只在枝头振翅高飞的云雀。

可惜,等她凝神想要仔细看一看的时候,却见枝头并无那只云雀。

于是她便知晓了,一切都是她的幻想,一切都是镜花水月的虚妄。

不知道过了多久,时间似乎逝去的格外匆匆,当她沉浸在镜花水月虚无中的时候,余光却忽然望见了一扇朱红色的城门,原来已经到京城了。

秦明殊重新阖眼靠着马车壁休息,到城门口的时候,马车有过短短一瞬的停留,她便知晓是要入京了,小半年光阴,兜兜转转,处心积虑到底还是一场空,拼命想要逃离的地方,却仍是最后的牢笼。

京城向来繁华,方方进城不久就能听见长街两侧传来的吆喝声,繁华包裹着烟火升腾而起,没入宫墙深深的紫禁城,红砖黛瓦,层层叠叠,便是再怎么身份尊贵,到头来也不过是笼中困兽、掌中莺莺。

轻芸宫内一片死寂,宫外还是跪着一地的太医,芸妃坐在梳妆台前,注视着铜镜中的容颜,一道长疤横亘在她的右脸上,左脸貌美若仙,右脸却狰狞如厉鬼,都过去这么久的时间了,她的脸却还是这个样子。

往后余生,她的脸恐怕都会是这个样子了。

想到那日陛下临走前说的话语,芸妃的眼神就又冷淡了一些,原来这么多年,她都只是一个替身罢了,她抬起右手抚上了右脸,从前引以为傲的美貌,如今都成了她的耻辱,她恨不得亲手毁了这张脸。

可是她不能,甚至还要配合太医诊治,皆因陛下喜欢她这张脸。

况且,她还有皇儿,她的皇儿是那样可怜,还未出生的时候就险些胎死腹中,如今更是受了这样的无妄之灾,断了一条腿,她要养好伤,要继续去争宠,要给她的皇儿保住一世荣华富贵。

皇儿得不到的位子,旁人也休想。

柳芸慢慢松开了捂住侧脸的右手,镜中的左脸仍旧是貌美如初,她唇边泛起一抹笑意,对着采月招了招手,道:“吩咐你的事情都办好了吗?”

采月依声回答,端上来了红木托盘,托盘上摆放着各式各样的面具,但无一例外,都是遮挡右脸的面具。

芸妃伸手随意地拿过了一张面具佩戴在面容上,瞬间那半张凄厉狰狞的面容就掩盖在了面具之下,于此同时遮掩而下的,还有心中化不开的涛涛恨意。

金枝欲孽,深宫锁秋,在这宫廷之中,从来都是尔虞我诈,根本没有所谓的岁月静好。

芸妃招了招手,采月顿时就会意,弯腰凑到了娘娘耳边,听完娘娘的话语,她有些犹豫,“可是娘娘,陛下不是吩咐要封|锁|消|息吗,我们真的要把这个事情递到坤宁宫那边,若是陛下动怒了该怎么办?”

闻言,芸妃面上复现一道冷意,她垂首动作不紧不慢地从首饰匣中找到了一根凤簪,仪态万千地插|入鬓发间,不在意道:“放心,本宫这张脸还没有尽毁,陛下是不会动怒的,况且你以为陛下是真的想要封|锁|消|息吗?”

言毕,她便摆了摆手,让采月下去办这件事情了。

这么多年的宠妃也不是白当的,这位陛下的心思,她偶尔还是能猜到一些,若是没有他的暗中吩咐,官兵怎么敢真的杀死太子,居然还是无一人生还,陛下还真是出了名的心狠。

桐花寂寂满宫廷,琉璃瓦千层堆雪,坤宁宫中一片安静、鸦雀无声,大宫女莺歌坐在台阶上注视着满宫廷散落的桐花,难免有些伤感,当真最是无情帝王家,不过是短短月余的功夫,坤宁宫内早就是翻天覆地了,娘娘也变得不似从前了。

低低叹了口气,莺歌从台阶上起身走到了院子中,拿起放在梧桐树下的扫帚就开始扫地,除了风吹叶动的声响,院中便只剩下了扫帚拂过桐花发出的漠漠声响,忽而扫到宫门口的时候,莺歌听见了一阵小声的哭泣声。

莺歌放下扫帚,推开了坤宁宫的宫门,低头便见一位小宫女靠在墙根处哭泣,仔细一看,正是从前在坤宁宫伺候的小宫女春桃,莺歌走了过去,递出了一方帕子,询问道:“春桃,你在哭什么?”

小宫女春桃又是抽抽搭搭哭了许久,这才红着眼,哭道:“莺歌姐姐,太子没了。”

闻言,莺歌浑身的力气都仿佛在那一刻尽数被剥去了,她有些疑心是自己听错了,便又开口问了一遍,得到了同样的答案,失魂落魄安慰了那小宫女一段时间,莺歌便又重新回了坤宁宫。

等到宫门彻底阖上的那一刻,春桃才从地上起身,拿起方才的那方帕子擦了擦眼泪,行色匆匆地离开了,一直等走到拐角处的时候,她面容上的泪痕已然是尽数风干了,笑道:“采月姐姐,奴婢都已经按照你的吩咐照做了,消息也已经递了出去。”

采月轻声应答了一声,从怀中掏出几枚金叶子递了过去,摆手便让春桃离开了,而她则匆匆转身回到了轻芸宫向娘娘禀告这个事情。

宫锁梧桐,寂静无声,那厢莺歌回到了坤宁宫,她自然是知道今日的事情又蹊跷,可是只不过是一个小小宫女,便是背后有人指使,只怕也不敢撒这样的弥天大谎,这件事情多半是真的了。

太子死了,竟然死了。

虎毒不食子,陛下竟然真的狠心杀死太子。

莺歌心乱如麻,思索良久还是敲响了宫殿门,要将这件事情告诉娘娘,敲响房门许久后,殿内才传出来一道浅浅的应答声,“进来吧。”

推开宫殿门的那一刹那,便见娘娘穿着一身素衣跪在蒲团上拜佛,宫门敞开的那一瞬间,一道亮光落在了她身上,莺歌脚步微微一顿,随即转身阖上了宫门,垂首走到了娘娘身边,低声道:“娘娘,芸妃那边派人传回来了消息,太子殿下不在了。”

闻言,杜若紧闭的眼眸睫毛轻轻颤动一瞬,她拨弄佛珠的动作也微微一顿,并没有出声应答,她当然是不愿意相信这件事情的,太子也是顾长瀛的儿子啊,他怎能如此狠心?

可是莺歌也不是个不懂分寸的人,若非是十拿九稳的事情,也不会这样贸然进屋。

心中百转千回,自始至终,杜若都没有睁开眼眸,只是嗓音淡淡道:“本宫知道了,你退下吧。”

见娘娘一切如昨,莺歌反倒是更加担心了,欲言又止担忧地看了娘娘一眼,到底她什么忙都帮不上,只能沉默地退下了。

太子回到京城的时候还是个少年郎,那时候他刚从小地方进了皇宫,看见了娘娘也只敢怯生生站着,不敢多言,到后来在御书房中的功课完成不好,娘娘每每都会疾言厉色、雷霆大怒,次数多了,太子便越发害怕娘娘了。

有时候挨骂了,太子就会一个人悄悄问她,是不是因为他太笨了,是以母后才会将他扔到穷乡僻壤,多年不闻不问。

莺歌是心疼太子的,可是有些宫廷秘闻她也不能说出来,只能安慰太子几句话。

可是太子不在了,当初那个孩子还是不在了。

便是她都难过至此,更何况是娘娘呢?

出了宫殿门,莺歌坐在台阶上抬眼望着天,红墙黛瓦、清云阵阵,恍惚中她又看见了当初那个因为完不成功课,而赌气要离开皇宫的少年太子,或许那个时候将他送出皇宫才是最好的选择,可惜一切都太迟了……

心中酸涩,莺歌重新站起来拿着扫帚打扫院落,可惜扫了很久还是一片狼藉,一如她充满酸涩的心弦。

忽而紧闭的宫门内传出一道刺耳的声响,莺歌抬手用右手紧紧捂住了自己的嘴,生怕一不小心就会哭出声来,这个时候她若是流泪了,只怕娘娘会更加难过。

宫殿内一片冷然,明明院中是那样好的日光,可一分一毫都不能照进殿内,杜若原本是在闭眼念经,可惜哪怕念经的声音在大,她耳边都始终环绕着方才莺歌说的那句话,太子殿下不在了,她的皇儿,死了啊。

还真是苦命。

哪怕此时千百遍告诉自己要隐忍,要为了将军府的满门荣华而忍耐,可是杜若终究还是忍不住,佛珠在她手中断裂,颗颗佛珠砸落在金砖上发出清脆的声响,她睁开眼眸看着慈眉善目的菩萨,心中满是怨恨。

这么多年来,她一直走在努力撑起将军府的满门荣华,可是最后她都得到了什么,她的皇儿死于非命,将军府也如风中飘絮、垂垂危矣。

可怜她这一生,到底是什么都没能留住,所求所愿皆是空空如也。

杜若仰头看着神情慈悲的菩萨,忽而一股愤怒蔓延上心头,骗她、都骗她,所有人都在骗她,不是都说神佛最为灵验吗,为什么她诚心诚意求了这么久、拜了这么久,菩萨却还要夺走她皇儿的性命?

愤怒如潮水一般铺天盖地袭来,她动作徐徐地从蒲团上起身,双眼含泪一步步走进了那尊菩萨,紧接着伸手直接将菩萨从供奉的佛龛中推了出去,瞬间碎瓷裂开,发出一道清脆刺耳的声响。

杜若站在原地定定看着一片狼藉的宫殿,这间华丽冰冷的宫殿,忽而蹲了下来,发出一声痛苦的嘶鸣,哭泣声不绝如缕……

只是可惜宫墙深深,生的人出不去,死的人进不来。

紫禁城是天下间最华丽冰凉的笼子,活下来的人要拼命厮杀,死去的人也不得安息。

马车骨辘辘朝前走去,过了半个时辰左右,马车总算是停了下来,不等裴钰开口,秦明殊就睁开了眼眸,率先下了马车,也不理会守在马车旁边的裴云,直接朝着府邸中走去。

这里是世子府,是龙潭虎穴,是困住她一生的牢笼,是她豁出性命都要逃离的地方,她有什么地方是不认识的?

没必要让旁人带路。

秋日灼灼,秦明殊披散着头发一步步走进了世子府,她根本不在意自己的衣着打扮是否得体,便是此时赤|身|裸|体走过这里,她都不会有任何羞愧和犹豫。

裴云看了看手中的帷帽,又看了看秦姑娘头也不回往府中走的身影,一时间有些犹豫到底应不应该追上去将帷帽给姑娘,不等他反应过来,便听见了世子云淡风轻的声音,“不必送过去了。”

顿时,裴云便回过神来了,世子还真是料事如神,一贯能轻而易举猜中他的心思,他方方将帷帽递给一旁的奴仆,等到回首的时候却见世子长身玉立已经进府了,他便留下来安排府中的事宜。

那厢秦明殊朝前走去,哪怕是离开世子府已经有小半年了,她对府中的一草一木却还是十分熟悉,加上她步伐匆匆,不多时就走到了长桥的位置,长桥横亘于湖面,穿过长桥便是世子府的主院。

时值深秋,府中的柳树都已经尽数落叶了,她视线从波光粼粼的湖面掠过,侧首朝着身后望去,果不其然就看见了裴钰一袭白衣翩若谪仙的身影,她纤长的睫羽轻轻颤动,不过是呼吸间的功夫,心中便已经有了主意。

傍晚残阳照水,碎金跃于湖面,秦明殊仰头望向了柳树,晚风轻吹,纤细的柳条恰好擦着她的面容拂过,似是燕过无痕的一吻,她轻笑一声,故意慢下了脚步等着裴钰走进。

湖风轻吹她飘动的衣袂,连同鸦青色的发丝都在随风摇曳,将她整个人衬得仿佛是即将乘风归去的仙姝。

远远地,裴钰就看见了这般美人美景的画面,见她衣袂飘飘站在湖边,似乎是下一刻就要乘风而去,他不知为何心中忽而一慌,再一次意识到了这个残忍无比的事实,哪怕他用尽手段,却还是无法长长久久留下她。

冥冥中有些事情早已注定,她似乎是下定决心要离开他了,心弦蓦然一紧,他遥遥注视着她的背影,清淡嗓音再没了平时的云淡风轻,“秦明殊,你敢。”

话音刚落,秦明殊就扭头朝他璀然一笑,美人眉眼弯弯,美艳不可方物,霎那间似满城花开,她明明听见了他的话、明明听见了,可是下一瞬她还是回首毅然决然跳下了湖水,一道绮丽的白锦自空中拂过,她腾起的身子直直坠向了冰冷潮湿的湖水中,动作间没有半分犹豫。

与此同时,裴钰面色微变,匆匆奔向了她,他动作是那样惊慌失措、慌不择路,仿佛一根离弦的箭羽那样迅疾,白色锦衣都划出了一片残影。

可是还是太迟了,一切都太迟了,他们二人之间隔着的距离实在是太远了。

天堑之隔。

这是他穷尽一生都未必能跨过的千山万水。

古书有云:“白头如新,倾盖如故。”,情爱亦是如此,不爱就是不爱,憎恨就是憎恨,乾坤已定,任何事情都是徒劳无功。

她不爱他,她不爱他。

这句话早如烙印一般刻进了她的骨血中。

裴钰想都不想就随她跳下了湖水,一如当日在堤坝边,他追随着她的身影从高处一跃而下,只不过不同的是,任凭如何用力,他这次都没能拉住她的手。

圈圈涟漪自湖面荡漾开来,水中的游鱼受到惊吓四散开来,可任凭他在湖水中如何拼命找寻,都无法抓住那道让他魂牵梦萦的身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