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华

《渡华》

31. 第三十一章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渡华》全本免费阅读

天色暗沉,未入夜,宁华公主府便已经相继掌起灯。下人们打扫完庭院,用过饭也相继歇息。

心思活络的阿石,给东面长廊添置了几张高脚竹凳,他想,这条长廊唯一可诟病的便是,阑干和凳其实可以融为一体,而不是空落落的阑干。

有阑干连着凳,随走随坐,多好。

骆苕坐上竹凳,手肘支上阑干,高矮适宜,一瞧便知阿石是按着她的身量特意做的。

“很好。”骆苕笑着夸赞,“竹篱笆,竹凳,就地取材,十分实用。”

被夸赞后的阿石咧咧嘴,挠挠头:“是奴应该的,就是不太好看。”

确实,竹篱笆,竹凳像是随手拈来的,即便表面被打磨的光洁铮亮,与庄穆华丽的公主府并不相称。

淅淅沥沥的雨还在下个不停,长廊檐下的两盏错金莲花灯笼透出清亮的光,斜洒在阿石身上,显得少年人格外清澈。

骆苕问他:“你是哪里人士?”

“垌县。”阿石答得利索。

骆苕微微颔首,垌县离京都很近,又问他:“你为何要进宫做内侍?”

阿石胸中一噎,方才还堆在脸上的笑就此凝固,他目光躲闪,最后垂了头,低低地说:“奴怕死。”

骆苕神情跟着一滞。

原来是自己疏忽了,无父无母的孤儿,本该受官府的扶孤诏令,可阿石说的是怕死,里中定有难言之隐。

在宫中时,骆苕问过阿石一二,阿石家中已无亲眷,十二岁的年纪,若非情势所迫,谁会甘愿净身,断绝后嗣入宫呢。

能被留选中进宫做小内侍的,出身一定是良家子,即是良家子,家中定还有田产,阿石虽不过十二,但为人勤快,有官府照拂,养活自己定也不难。

“我也怕死。”骆苕缓和气氛,微微叹息,说得随和,“这世上少有不怕死的人。”

阿石抿着嘴。

来了公主府之后,精神要比在宫中放松,但毕竟伺候的是皇亲,还是马虎不得,话实在不能乱说,说不好会殃及小命。

见阿石紧皱眉头,骆苕也只是随意着问:“今年这光景,农桑喜人,你入宫之后,家中留下的那些永业田1若是无人打理实在可惜,可是卖了?”

话已至此,阿石即便再年少,也能察觉骆苕今日与往常不同,往常对待下人们异常冷淡,吩咐完便不会再与下人们叙话。

今日太反常,长公主心情不好,昨日彻夜未归,回来之后便一直独自伤神。

阿石直直地往地下跪,说:“奴的父亲母亲都死了,留下来的几十亩永业田,奴一人没空打理,便卖了一些安葬父母,留了屋舍和几亩杂田,足够过活。”

平平正捧着披风踏出东门,瞧见灯下的二人,心下一惊,本想后退可双脚却不听使唤,匆忙上前,也跟着跪在阿石旁边。

“你们都起来。”骆苕对平平说,“把披风给我。”

平平忙起身,替骆苕披上披风后,被骆苕屏退,平平心如捣鼓地退出东门,也不知阿石犯了什么错。

独留下阿石,阿石也有些彷徨。

骆苕拢了拢披风,问:“你怕我吗?”

阿石使劲摇头。

“不怕便好。”骆苕问,“你的永业田可是被人强行兼并的?”

阿石弓着背,心头狂颤,长公主怎会一猜即中,他默不作声,不敢说是,更不敢说不是。

骆苕了然,温声说道:“你别怕,我不问那人是谁,只要我活着一天,我便会一直护着你。至于永业田,我会将我的赐田分于你,按国律,桑田二十亩,麻田十亩,榆田五亩,如何?”

阿石惊恐,也不知今日长公主为何会这样,很吓人,像将死之人细分家产,可自己只是个奴,不是长公主的家人,若是赏赐,也不该是因为几张竹凳,就能得如此之多的田产。

他又是摇头。

“不喜田产吗?”骆苕皱眉稍一思索,“那往后你的月禄加十倍,如何?”

阿石更加不安,憋出话来:“奴……奴不要,奴不该拿不该得的!”

“连赏赐都不要,有这般骨气,是何缘由逼得你净身入宫,寻求庇佑?”骆苕紧追,“若有冤屈,廷尉府前的登闻鼓为何不敢去击?”

阿石再也受不住煎熬,心一横直说:“奴不是怕死,奴是恨!”

官官相护,他也不知该把这恨落在谁头上,况且没有铁证,如何去击那登闻鼓。

骆苕望向满腔义愤的阿石,惊醒。

即便分给阿石自己的赐田,依旧掩盖不了强权兼并本该属于他的土地。他说怕死,那一定是被人所欺,纵使离京都如此之近,强权也肆无忌惮。

骆苕后背靠向阑干,轻轻说道:“到底是说了实话,你不是怕,是恨,恨了惹不起的人,那便只有往宫里躲。”

“长公主赎罪!奴……知错。”

阿石再次下跪,趴伏在长廊,额头抵着廊板一动不动,他说了不该说的,恨,应该留在心里,出口就成了祸事。

“你错了吗?”骆苕神色微严,声色显出鲜有的威仪,“可否说来听听,让本宫知道你错在哪儿,不可欺瞒本宫。”

这是自阿石服侍骆苕以来,第一次听见骆苕用这样的语气和称谓,跪伏下的脸面挤成一团,懊恼万分。

顶在廊板上的鞋履不停发抖:“奴……奴错在……”实在不知该当如何,越说越错,咬牙,“长公主,您饶了阿石!”

骆苕缓缓起身,望着脚前十二岁的懵懂少年。

冰冷的话钻入少年人耳中:“你错在,对我没有半分了解之前,便已经信任我,对我说恨他们,你安知,我就不是他们?我与他们原本就是……”一丘之貉,最后骆苕用的却是,“一路货色。”

细农被逼至如此境地,一层一层往上追,便是当权者的渎职,连同为官者一个都逃不掉。

少年人,在他说进宫是因为怕死,便已袒露心扉,阿石信骆苕与他们不一样。

阿石心存天真:“长公主是奴的主人,是奴此生应当忠心侍奉的主人,何况……何况长公主与他们不一样,长公主庇佑万民,天下人皆知。”

他初入宫时还不知要伺候哪宫主人,当得知是长公主时,心中还有一丝丝窃喜,后来才知,从前伺候长公主的仆俾全部消失,宫变又死了那么多的人,他怕过。

不知怎的,后来竟不怕了。

“以我一人之力,如何庇佑万民?”骆苕转向河道,自言自语,“天下皆知,欺你这个无知的少年人罢了。”

雨声戚戚沥沥,阿石竖起耳朵都未听清后半句,没敢作答。

骆苕暗自纾解完情绪,转身语音放柔:“起来罢。”

阿石闻言,直起身板,又跪了一瞬,起身,抬头看骆苕,一对视,心下又颤了一下,赶紧垂下眼睑。

人虽年少,好在心思活络,人够聪明。

他说:“奴不敢欺瞒长公主。”

已经到这分上,长公主是想听实话,一定也瞒不过长公主。

骆苕重新坐回竹凳。

阿石在脑中理了好大一会儿语序,开始平铺直述。

他说,他的父亲在他八岁时病故,是他的母亲辛苦拉扯三兄弟长大。

就在父亲病故的那年家中来了军贴,点兵两位兄长从军,还为两位兄长许配了妻室。两位兄长从军之后,母亲随之染病,好在有两位嫂嫂照顾,家中才可维系。

半年之后,军中送来告知书,说他的两位兄长已经战死,还发了几贯抚恤金。阿石不信他们的鬼话,因他从未见过小兵战死送告知书还给抚恤金的,都是活着回来的同乡相互本奔走相告,知道死讯草草了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