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暴君

《大唐第一暴君》

第356章 伪梁局势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就在李柷平定晋王叛乱的时候,伪梁这边的局势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大唐天佑八年(伪梁凤历元年)二月,贺德伦兵围兖州。最终,王檀于三月上旬选择开城投降,归附朱友贞,被后者任命为匡国军节度使(即忠武节度使)。

天佑八年三月底,杨师厚在滑州大败刘鄩、康怀英,康怀英战死,刘鄩率领残部退至开封。

朱友贞随即率领七万大军包围开封城。

兵临开封城下后,朱友贞在赵岩的建议下,决定劝降刘鄩。

就在朱友贞这边驻扎在开封城外、等候消息的时候,太原的消息也开始陆陆续续传到了伪梁境内。

此时距离晋王谋逆,已有半月,但因为唐梁处于敌对状态,路途遥远,所以消息传递并不及时。

但仅凭目前得知的消息,城外大营的众人都有些惊讶。

“李存勖居然败了?怎么可能?”听到得到的消息,朱友贞有些震惊。

朱友贞虽说之前没上过战场,也没跟李存勖打过照面。但对于这位晋王,他却是仰慕已久。

二人年龄差距不大,但李存勖都已经是统帅十数万精锐之师的晋王,在战场上数次大败梁军,就连自己父皇都败于李存勖麾下。所以对于李存勖,朱友贞一直都有关注,可惜未尝一见。

在他看来,李存勖这样的一位枭雄,很有可能掌握太原朝廷大权。可短短数日的时间,李存勖一系的党羽被诛,麾下军队也被收编,曾经让大梁面上无光的李亚子,就这么被除去了。

在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他便认为这是谣言。

可随着越来越多的消息传来,他又不得不信。

“根据目前传出的消息,是李嗣源和李存璋二人的背叛,加上丁会和氏叔琮两个逆贼相助,太原的那位小皇帝才能平定李存勖的叛乱。

不过这对殿下是好事。

沙陀将领骁勇难驯,加上有丁会、氏叔琮等人,想来太原朝廷的朝局会很混乱。只待殿下诛杀弑君的朱友珪,一统大梁后,便可趁机挥师北进,实现先帝时期未能实现的宏图大志。”赵岩不以为意,他的重点还是在接下来的战事,而不是太原朝廷。

见姐夫都这么说,朱友贞也放心了,“姐夫说的是。只是这刘鄩怎么还不肯给答复?

本王给的条件已经够丰厚了,难道他还想坐地起价不成?”

想到还没给结果的刘鄩,朱友贞有些迫不及待。

“均王殿下,本王认为可以提高条件,只要能劝降刘鄩即可。本王已经得到消息,唐军派右神威军增援邢洺节度使,李嗣源之前在本王手下吃过亏,此时肯定会趁魏博防守空虚之际,袭扰魏博。

最多半月,本王就会率领麾下军队撤回。”看到朱友贞二人在那讨论一些虚头巴脑的事,杨师厚就忍不住提醒二人。

“邺王这是为何?只有邺王在,刘鄩才能服软,若是邺王率领大军撤回,刘鄩恐怕会反悔。”看到杨师厚要撤兵,朱友贞有些着急。

如今魏博军队才是他反抗朱友珪最大的依仗,若是杨师厚率领麾下军队撤回魏博,他拿什么去震慑刘鄩以及朱友珪?

“均王殿下放心,本王还有半月才会撤兵,只要均王殿下在这半月内劝降刘鄩即可。”杨师厚态度坚决,并未因为他支持朱友贞,就卑躬屈膝,“均王好好考虑,本王就不奉陪了。”

说完,杨师厚便起身离去,留下借着喝茶的名义来掩饰自己的尴尬的朱友贞。

随着杨师厚的身影消失在视线之中,朱友贞脸色变得难看起来,握着茶杯的手青筋直冒。

“啪!”

茶杯重重地摔在地上,朱友贞愤怒地起身,指着远去的杨师厚,大骂道,“本王对他如此客气,他这有把本王放在眼里?说撤兵就撤兵,根本不跟本王商量。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殿下息怒!”赵岩连忙起身劝道,“如今殿下需要杨师厚的支持。只要殿下进入开封,洛阳那边就会有人起事支持殿下。

如今已经到了关键时机,切不可冲动。只要殿下顺利登基,到时候再对付桀骜不驯的杨师厚即可,不必急于一时。”

“可本王就是不舒服!”朱友贞心有不甘。

“殿下已经忍了那么久,再忍一两个月就是。难道殿下想因为一时冲动,白白葬送了眼前的大好局势吗?

只要刘鄩投降,朱友珪手上就无大将可用。那个时候朝臣们都会选择支持殿下,而不是朱友珪。”赵岩苦口婆心劝道。

朱友贞脸上露出为难之色,犹豫了半天,这才作罢。

“哼,就先让他得意一段时间。”这个时候,实力不行的朱友贞也只能逞一逞口舌之利。

好在开封这边很快就传来了好消息,看到王檀投降,康怀英战死后,刘鄩最终还是决定投降。

朱友珪众叛亲离、不得人心,要不是对方许以他重利,他也不会这么爽快为对方卖命。

如今魏博、天平和平卢大军压来,继续抵抗下去也于事无补,不如改投明主。

最终,朱友贞在天佑八年五月初,成功进入伪梁的东都--开封府。

。。。。。。

而在幽州,在史建瑭接任幽州节度使后,为了表明忠心,决定送上投名状,那就是准备把李存霸和李存矩这两个晋王亲弟的尸体送到太原邀功。

本来是很顺利的事,李存霸这边很快就被史建瑭下令诛杀,但在派人去请李存矩的时候,后者居然察觉了史建瑭的歹意,居然抗命了。

史建瑭哪里能让他跑了,于是就派骑兵去攻打新州。

结果李存矩在麾下将领卢文进等的掩护下,向北逃窜,穿过了武州地界,逃往了契丹境内。

这下轮到史建瑭傻眼了。

追去契丹,肯定不可能的。

如今幽州并不稳定,这个时候跟契丹开战,太过冒险。

所以史建瑭只能看着李存矩逃走,好在有一个李存霸,也不算没有一点收获。

“郭尚书,这逆贼李存霸的尸首,就劳烦郭尚书送到太原。还有这数十匹骏马和这些财物,也都劳烦郭尚书了。”

在幽州城外,看着即将前往太原任职的郭崇韬,史建瑭也不该怎么说。

是庆祝对方高升?还是庆祝自己高升?

谁能想到,这么短的时间,晋王居然败了,而且还在自己义子手下,也算是窝囊。

看来以后收义子得注意了,人品不行的不能收。

晋王被杀,周德威自杀,他这就莫名其妙成了幽州节度使。可惜自己根基不稳,不然也没必要把那么多金银珠宝送到太原去,总得表表忠心。

“史帅放心。幽州新定,李存矩逃至契丹,恐怕会引契丹军队南下,须得小心戒备。”作为多年共事的熟人,走之前,郭崇韬不忘提醒几句。

“郭尚书放心,幽州兵强马壮,契丹军队若是来袭,定让他有来无回。”史建瑭保证道。

郭崇韬见对方并没有真正放在心上,他便没有多劝,只是希望李存敬、杨赞图二人能听进去。幽州是防备契丹的重要屏障,不容有失。

“史帅不必远送,郭某有士兵保护,非常安全。”郭崇韬拱了拱手,辞别了史建瑭等人。

他此行是走义武、成德,七八日便可抵达太原,相比走大同要节约一半的路程。只是义武和成德并未彻底归附,还是存在一些隐患。

想到自己即将前往太原,也不会知道如今的太原会是什么景象,当今圣上的手段,他算是见到了。

想想晋王手中也是兵强马壮,谁想到败得如此之快,他得知晋王伏诛的消息后,也很震惊。

但想想晋王的性格和做事,这好像也不是很意外。

晋王没有明主的本事,遇事冲动,这才被圣上一步步牵着鼻子走,而且也不听下面的人劝谏,最后走上了这条不归路。

只是他没想到,圣上会任命自己为兵部尚书,这让他很意外。

而他念念不忘的圣上,此时正在做一件很难抉择的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