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暴君

《大唐第一暴君》

第420章 初议契丹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郭尚书,把你今日向朕汇报的那事再说一遍吧。”

李柷睁开眼,对着郭崇韬吩咐道。

其他大臣一时间都看向郭崇韬,你这是给圣上说了什么事,害得大家大晚上都被叫来议事。

面对圣上的吩咐和一众同僚的疑惑,郭崇韬连忙开口解释。

其实他知道的也不多,不过就是幽州节度使史建瑭送来的奏报,关于契丹骑兵出现在营州、平州和武州等地界的事,同时也表明了一些担忧。

最近上百年,幽州节度使的最大的外敌就是契丹。

天复二年(公元902年),耶律阿保机率领数十万骑兵劫掠代北、河东之地,虽被李克用率大军击退,但却让契丹劫走不少百姓。

而契丹和幽州节度使基本上是隔一两年就会发生一次大战,最近的一次还是刘守光夺取幽州节度使与其兄刘守文以及契丹发生了一次大战。

此战本来是刘守文要赢得,结果被刘守光绝地翻盘。

不过这一战契丹并未派派出太多军队。

最近这几年里,耶律阿保机主要在平定奚人的叛乱和族内的反对声音。因为耶律阿保机不让权,他的兄弟们就不愿意,在天佑八年(公元911年)五月爆发了第一次诸弟之乱。

耶律阿保机之弟耶律剌葛、耶律迭剌、耶律寅底石、耶律安端策划谋反,安端的妻子粘睦姑得知后就报告了阿保机,阿保机不忍心杀掉这些兄弟,就和他们登山杀牲对天盟誓,然后赦免了他们,只是贬耶律剌葛为迭剌部夷离堇,封粘睦姑为晋国夫人。

之所以他的兄弟会起来造反是因为耶律阿保机违背了可汗的世选制。契丹此时的可汗是实行家族世选制,即可汗之位转入耶律氏后,可汗就都要由这个家族成年人担任,所以阿保机不让位,其他人便没有机会当选。

耶律阿保机的亲兄弟、堂兄弟不少,虽说只能有一人担任可汗,但耶律阿保机阿保机不让位,其他人就一点机会都没有。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耶律阿保机这两年没空南下。

对此,李柷不知道,太原朝廷也不知道。

没办法,契丹跟关内联系并不是那么顺畅,锦衣卫目前的布局还无法打探到契丹高层的事。

“契丹?”

听到这个词,李珽一愣。

李珽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但张承业、李存璋、安金全这样的河东老人知道啊。

“陛下,难道契丹要准备大举入侵?”张承业也顾不上保持低调,连忙开口询问具体情况。

李柷摇了摇头,“具体情况还不清楚,但按照幽州呈上来的奏报,契丹对幽州用兵的可能性很大。

不可能营州、平州和武州三地都出现契丹骑兵,这太巧了。”

张承业点了点头,也知道没这么巧的事,“陛下,若契丹南下,朝廷可能就得停止跟伪梁的一切战事,全力准备跟契丹的作战。

若是让契丹肆意劫掠,会影响圣上好不容易凝聚起来的人心。”

张承业在这里偷换了一个概念,把朝廷换成了圣上,就是想让圣上更加重视契丹之事。

李柷点头道,“这也是朕把你们叫来的原因,都说说该怎么办。”

一众大臣面面相觑,对于此事他们毫无准备,一时间能拿出什么好的办法?

李珽继续刷存在感,“陛下,或许契丹只是凑巧,并不是真的要大举南下。”

“凑巧?”安金全忍不住站了出来,“契丹每隔几年就会大举南下,距离上次契丹南下已过去三年。一旦草原上出现雪灾或者内乱,就会以战争来转移视线。

这个时节,应该不是雪灾,但若是契丹内部出现问题,需要以战争来缓解,肯定会选择南下劫掠。”

安金全毕竟也是游牧民族出身,知道草原部落的习惯。

这就是以夷制夷的好处,只有游牧民族才知道游牧民族的习惯和弱点。

安金全的反驳让李珽一时间有些尴尬,他自己都觉得用巧合来解释有些说不通,便讪讪地退在一旁不再开口。

“陛下,臣以为若契丹真有可能南下,的确应如枢密使所言,暂停跟伪梁的一切战事,转而全力防备契丹。”韩偓这个时候也不可能为李珽说话,后者是自己脑残,不好好思考就随便开口。

“陛下,工部会召集人手,尽力保证战事所需的军械。”李青阳开口说道。

李柷抬手说道,“有一点不知众卿想过没有。魏博杨师厚早就在集结兵马,可一直不见动静,众卿以为杨师厚会不会和契丹有勾结?”

跟白日郭崇韬的表情类似,一众大臣听到这个猜测,都很惊讶。

杨师厚和契丹?

会有联系吗?

这个谁也不敢保证。

“陛下圣明,臣也对杨师厚此举有些怀疑,如今得圣上点拨,方才发现其中蹊跷之处。”郭崇韬迫不及待地迎合圣上所言。

其他人心中吐槽了一句后也没忘记正事,张承业开口道,“陛下所言极是。伪梁本就和契丹有联系,不排除杨师厚跟契丹达成了协议,一南一北攻占河朔之地。

只是老奴也有些疑惑,若此事为真,不知是伪梁朝廷跟契丹达成了协议,还是杨师厚本身跟契丹有勾结。”

若是其他时候,李柷还有心情去一探究竟,可如今却是没什么兴趣,“这个不重要。若契丹南下,朝廷拿什么去阻挡?

按以往惯例,契丹每次大军南下,动辄二三十万大军,甚至更多。如今朝廷初定,南有伪梁此等大敌,需要拿出多少军队去与契丹作战。

白日朕和郭尚书有过简单的计策,众卿也都分析分析,看是否可行。”

郭崇韬听闻连忙把白日圣上的计策一一说出,其实就几个大方向的计策,并不是太具体的。李柷又不是神人,有些事情他也只能提个大概的章程,具体如何操作,还得靠下面的臣子。

众人听闻,也都在思考,就连李珽也都在那皱眉沉思,没有像之前那样贸然开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