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暴君

《大唐第一暴君》

第940章 杨吴之殇(三)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大唐天佑十四年七月初一,伪吴称帝建元整整一个月的纪念日,李嗣源率领四万唐军兵临扬州城下。

也就在这一天,唐军高行周部先后攻占和州、舒州,江北之地仅剩扬州尚未攻陷。

七月初二,扬州城内发生骚乱,徐温让人杀了杨吴皇室全族,然后自焚于伪吴皇宫中,唐军随之攻入扬州城。

说实话,这个操作让很多没看懂。

你死就死,杀杨隆演等人干什么?留着给这些人给李唐朝廷杀不好吗?

杨氏一族在江淮地区有些声望,旧部也多,若是李唐杀了杨隆演等人,肯定会给李唐控制江淮带来一些麻烦。

不过很快李嗣源便知道了徐温的用意。

严可求拿着一封徐温的亲笔信呈给李嗣源,“启禀雁门郡王,这是齐国公给郡王的亲笔信,望郡王亲启。”

“徐温的信?”李嗣源有些好奇,抓过信看了起来,看到一半有些惊讶。

“敢问郡王,逆贼徐温在信中说了什么?”裴约有些好奇地问道。

李嗣源把信纸折好放进信封里,并没有给其他人看的意思,淡淡道,“徐温用逆贼杨隆演及其族人的命,来换他徐氏一族一条活路,最起码给其子嗣留一个活口。”

一旁的裴约、米志诚等人听闻有些震惊,原来徐温是这么打算的。

若是这样,他们倒是能理解了。

以徐温自己背负骂名,来换取徐氏一族的出路。

因为徐温是逆贼,照理说他的亲族都应该被株连,肯定是死路一条。不过他这么一做,倒也不是不可能。

裴约听闻当即道,“郡王,此事干系较大,应向圣上禀报,等待圣裁。”

李嗣源听闻眉头微皱,但也没反对,“那是自然。来人,把这封信以及扬州的情况,派人快马加鞭送到洛阳,以待圣上裁决。”

“末将遵命!”

杨隆演等人身死、徐温自杀,也意味着江北之地尽归大唐。在高邮死死挡住了李从珂半个月的翟虔也在得知徐温自杀的消息后选择自杀,李从珂趁机拿下高邮,并沿着运河抵达扬州。

当消息传开,江南的杨吴之地纷纷归降,镇南军节度使刘信更是让出江州,退至洪州,并派人前去递交降书。

照理说,马楚、虔州、王闽、吴越四方势力应该趁机攻打杨吴之地,然后扩大地盘。但这四家不知道是商量好了,还是怎么回事,纷纷保持按兵不动,虽然加强了跟杨吴交界处的防守,但并未趁火打劫。

他们怕了!

拥兵三十万的杨吴,短短一个月内,直接没了。

不仅这四方怕了,若是消息传到蜀国,恐怕王建更怕。

论实力,蜀国并不比杨吴强大,可如今杨吴基本完了,下一个会是谁?

当然,现在消息还未传到蜀国,所以担心的还是另外四方势力。

在洛阳的李柷也陆续收到了来自北面行营和西面行营的折子。

“传令下去,让西面行营负责接收江西刘信部,左神武军负责去升州,跟李昪一起接管镇海军。

把扬州城内那些活着的逆贼都给押到洛阳来,五品以上的官员都押来。

至于其他各地归顺的杨吴文武官员暂时留用原职,等待后续的处置。” 李柷看着这些折子,淡淡吩咐道。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如今江淮一定,朝廷一统近在咫尺。”郭崇韬笑着恭维道。

“差不多,等蜀国平定,基本上南方不会有太大的战事。”李柷沉声说道。

之所以李柷这么说,是因为加上伪越的五方势力,最强的也不过吴越和马楚,这两股势力加一起还不如杨吴。若是他们知趣,会选择主动归顺,而不是负隅顽抗。

主动归顺,还有活路,若是负隅顽抗,抄家灭族是逃不掉的。

“陛下,那江淮等地怎么办?让平南大都督府和镇南都督府暂时管理?未免太大了一些,容易滋生一些问题。”李存璋询问道。

跟随南下的官员里,除了李存璋、郭崇韬外,就只有工部尚书安重诲、吏部侍郎王缄。

虽说王缄只是正四品,但因为是吏部侍郎,地位并不比安重诲这个工部尚书差多少。但这二人并没资格参与这种事情的讨论。

郭崇韬没想到李存璋会先说此事,他也不甘示弱地说道,“启禀陛下,臣认为在江淮局势稳定后,可撤销平南大都督府。”

“撤销平南大都督府?有这个必要吗?之后朝廷还需平定吴越、闽地、乾州等地。”李柷好奇问道。

郭崇韬恭敬道,“陛下,如今朝廷平定杨吴,尽得江淮地区。吴越、闽地等势力,若是识时务,肯定会主动纳土归降,朝廷没必要继续动武,不然得到的会是被战乱破坏的南方,这对朝廷并不利。

南方注定会是朝廷的赋税重要来源地,此次征战杨吴对江淮之地的影响不小,也需至少一年之期恢复。

接下来朝廷应该对蜀国、伪越等用兵,有镇南都督府就足以,平南大都督府若是继续保存的必要就没有了。”

李柷听到这个建议有些心动,他的确不想让李嗣源继续在外领兵,以免不受控制。如今其麾下培养了不少将领,若是将来李嗣源一旦有异心,将会祸乱朝廷。

想到这里,他神色严肃地看向李存璋,带着征询的语气问道,“枢密使,你的意思是?”

李存璋倒是没想到郭崇韬的建议如此大胆,但对方虽说的确有道理,虽然他未明说,但他其实也认为李嗣源的势力该限制了。

想到这里,李存璋沉声说道,“陛下,臣以为郭大学士言之有理,平南大都督府可以撤销。”

“平南军怎么办?打散编入各地?”李柷有些犹豫地说道。

郭崇韬知道圣上对李嗣源十分忌惮,他听闻这话,思索了一会儿便快速回道,“陛下,不如把平南军的精锐编为一支禁军,再把雁门郡王调回朝中任职。”

李柷看了看郭崇韬,觉得对方这个办法倒是可行,禁军只驻扎在一地,只要周围布置重兵,也不担心能闹出多大的事。

可若是打散编入,那就会波及很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