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暴君

《大唐第一暴君》

第946章 嗣源归京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大唐天佑十四年九月一日,李嗣源和李昪二人带着丰厚的缴获和附逆之人及其亲眷抵达洛阳。

为此,李柷还专门举办了一个欢迎仪式。

当然,有些简单,真正的庆功仪式还得等回到太原,那个时候,有功的那些将领都会被邀请参加。

此次灭吴的意义不亚于灭梁。

灭梁代表大唐有了重新一统天下的实力,灭吴则是让大唐具备了收复南方各地的基础。

杨吴的覆灭,就像是在长江防线上撕开了一个大口子,长江防线不再是大唐一统的阻碍。

这相当于杨吴这个阻碍没了,剩下的蜀国和吴越加起来也才能跟杨吴的体量相比。

虽说李柷忌惮李嗣源已久,但并未在形式上亏待对方,封赏这些还未公布是因为需要跟其他一起,不过欢迎仪式却是依然举行。

甚至,李柷还在紫微宫设宴。

当然,因为李柷还未正式还都,紫微宫的这场晚宴还有些寒碜,但却表明了一个态度。

安抚好李嗣源后,李柷这才接见李昪。

“臣李昪,参见陛下!”看到眼前这紫微宫,李昪大为震动,态度也愈发恭敬。

“起来吧,这紫微宫看起来是很气派,可朝廷毕竟还未还都,朕也不可能在这里久留。

其实朕对这紫微宫也不熟悉,当初只生活了不到一年便去了太原,不如你陪朕转转?如今倒也没有妃嫔在这里,以后你想在这紫微宫这么转,也没有机会。”李柷笑着说道。

李昪一听十分惶恐,连忙道,“陛下,臣惶恐。”

“有什么惶恐的,跟着吧!”李柷笑着便朝着前面走去。

“谢陛下!”李昪行礼后连忙跟上。

对于有转紫微宫的机会,李昪自然不会错过。

也正如圣上所说,等朝廷还都,李昪作为外臣是不可能进入内廷的,而这紫微宫很多好地方都在内廷。

紫微宫里很冷清,沿途除了不时值守巡逻的禁军,根本看不到其他人。

李柷看着身边的李昪,想到一个事,“江宁郡王。”

李昪连忙上前行礼,“臣在。”

“徐温在死前留了一封信,说是希望能让朕给他徐氏一族留一条活路。但你也知道,徐温逼迫吴王杨隆演称帝,罪同谋逆,当抄家灭族。

但念其死之前为朕和朝廷除去了吴王一族这不稳定因素,所以朕决定从他的几个子嗣中选一人饶其性命。

你从小在徐家长大,徐温的几个子嗣中,你跟谁的关系最好?”李柷也很随意地问道。

本来是一个很残忍的事,但从李柷口中说出,仿佛很简单,根本不是会死很多人那种。

李昪听闻不禁大惊,他知道只要自己说出跟谁关系好,剩下的都得被处死。

想到这里,他有些犹豫。

对于吴王一族的灭族,李昪并无多大的感触。虽说当初杨行密有过收他为义子的想法,但杨渥、杨隆演等人都不喜欢他,所以他才被杨行密交给徐温收为义子。

到了徐温家里,虽说也被排挤,但他不是所有人都排挤他,起码老四徐知谏对他很客气,对自己也是以兄长之礼对待。

若是要选择一人活下来,李昪肯定会选老四徐知谏。

但他知道,他这一选,其他人都得死。

想到这里,李昪有些不忍,当即问道,“陛下,其他人都会死是吗?”

李柷点了点头,“这是肯定的。其实这种事应该斩草除根,但徐温帮朕解决了一个大麻烦,朕可以考虑给他徐家留一个后。

怎么?你觉得朕很残忍?”

李昪听闻连忙躬身行礼,“臣不敢!”

“不敢?就还是认为朕很残忍?跟外界所说,是暴君?”李柷玩味地说道。

“陛下,臣不是这个意思。”李昪听闻,吓得头皮汗水直冒,要知道此时已经九月,洛阳的温度并不高。

“看把你吓得。”李柷本以为这位历史上的南唐开国皇帝会不一样,如今看来,好像还是差了一些,“你认为暴君好?还是昏君?抑或仁君?”

李昪有些吃惊,可听到这三个选项,李昪犹豫再三回道,“陛下,臣以为仁君好。”

“仁君?”李柷听闻不禁摇头,“那得看什么环境,此时的大唐不需要一个仁君,需要一个英明的君主,甚至可以残暴一些。

你是不是觉得朕会不如暴秦和暴隋的后尘?”

李昪听闻,哪里敢回答,只能低头不语。

“乱世当用重典。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一直是朝廷难以根治的问题,即便是现在,天下的藩镇还是很多。

在朝廷治下,朕也没能完全消除藩镇割据。因为藩镇割据持续了一百多年,很多拥有兵权的人都认为自己的子嗣应该继承自己的位置,然后一直延续下去,成为大唐王朝内部的一个独立小朝廷。

想要消除藩镇割据,除了朝廷要有强大的禁军外,还需要一切特别的手段。

你或许觉得朕在收复中原后,杀了伪梁那么多宗室和朝臣,行为残暴。但你可知现在朝廷对中原的控制很快,因为那些不稳定因素基本上都被朕杀乐。

杨吴也是如此,只是情况又有些不一样,所以也不能全部都杀,但徐温作为掌握杨吴军政大权十年的人,朕不可能容忍他的子嗣一直存在。

同样,吴王一系也是如此。”

李柷今天难得跟李昪这么一个不熟悉的郡王说这么多,是因为他觉得好好培养李昪,对方可以成为济世名臣。

谁说宗室不能担任大臣?

又不是嫡系宗室,像旁系宗室在大唐担任要职的还好少?

唐玄宗李隆基麾下还有宗室担任宰相,可见一斑。

之所以李柷放心李昪,是因为这个人历史上就是一个进取心不太强的开国皇帝。

对方在称帝后,几乎不对外开战,反倒是到了其子李璟继位后,南唐才开始对外扩张。

史书评价李昪就是一个没有进取心的君主。

当然,凡事也不是绝对的,李柷也不会完全相信对方。

他需要考验对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