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暴君

《大唐第一暴君》

第1174章 乘胜追击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耶律老古带着部分契丹骑兵强渡不知深浅的河流逃走后,剩下的契丹骑兵也都四散突围。因为契丹骑兵较多,而唐军骑兵较少,所以并无法挡住所有退路。

当然,唐军也不会堵住全部的退路,否则契丹人就会拼死反击,那样唐军也会损失惨重。

面对逃跑的耶律老古,李从珂率领两千余骑兵追了过去。

对此,刘知俊也未阻止,而是让大军清剿敌军残余,然后北上跟戴思远和康义诚部汇合。

群龙无首的契丹军队,抵抗力大幅下降,那些强征而来的高句丽和辽东汉人军队,要么四处逃窜,要么放下武器投降。

截止傍晚,唐军一共斩杀契丹步骑一万多人,俘获超过七千人,余者逃窜。而康默记看到唐军康义诚部从山谷杀出后,便意识到耶律老古是真的中计了,当机立断下令麾下的一万余步骑向北撤退。

对此,刘知俊也不打算错过此等良机,直接以戴思远和康义诚二人率领一万步兵和三千骑兵北上追击康默记部,剩余的军队则是打扫战场,清剿逃窜的契丹余孽。

因为这支军队是步骑结合,所以康义诚率领骑兵作为先锋,追击着向北逃窜的契丹军队。

由于此次契丹增援大军中的精锐骑兵大半折损在南边的战场之上,康默记手中并无多少骑兵,面对康义诚率领的唐军骑兵,只能节节阻击,尽可能让大军撤回辰州城内。

不过康默记率领的契丹步兵也不是善茬,即便是面对康义诚部骑兵的冲击,依然没有溃败。

但康默记部也因此北撤的速度变缓,这让戴思远率领的步军主力跟了上来。双方在大清河南岸发生激战,戴思远率领以右神武军和河南道州兵组成的一万步骑,在康义诚三千骑兵的配合下,在大清河南岸大败契丹军队。

虽然如今契丹的步兵不同往日,但毕竟跟唐军的步兵不同,又不是卢文进部的步兵,双方还是存在差距,康默记部最终不敌。被斩杀以及被俘超过七千余人,除了失散的,康默记只率领不足五千人撤到北边的辰州城。

虽说辰州就是后世的盖州,但跟盖州市区在大清河两岸不同,此时的辰州城并未建立在大清河下游的平原两岸。

这是延续高句丽时期的特点。

辽东在两汉、三国时期就一直被中原政权控制,随着垃圾的西晋内乱,五胡乱华开始后,高句丽趁着中原的内乱,占领了辽东。

但高句丽毕竟不是游牧民族政权,其核心的区域就在后世的长白山山脉及以南地区,以山地为主。

除了南边新罗和百济的不时反抗外,北边的游牧民族也不时南下劫掠,所以高句丽的城池多是依山而建。

辰州城之前就是高句丽的建安城,大唐初期灭高句丽后,在这里设立建安州,但依然在原来的建安山城。到了后面契丹从渤海国手中抢来建安城,便在此地设立了辰州,为了便于防御,依然把州城放在了建安城。

康默记本想依托辰州城固守,但因为军队士气涣散,结果还没等他退到辰州,唐军就追来了,最后康默记只能继续向北,于三月十三日撤回了辰州以北的耀州。

这个耀州跟大唐的耀州不同,是由渤海国南海府椒州的百姓组成,主要百姓是渤海人和高句丽人,其次才是汉人。

这附近有好几个州,但规模都不大,每个州恐怕也就一千到三千户不等,要么是契丹迁徙的渤海人组成,要么就是劫掠的汉人组成,都是州县同治,也就是一个州只下辖一个县而已。

耀州、北边的海州和东边的铜州,都是这一两年设立的州,城池就不说了,跟辰州所在的建安城没法比。因此辰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此时康默记只能退到耀州整顿残部,并想办法收拢溃兵。

攻下辰州,戴思远就下令暂停进攻,因为再打下去,他这点军队可就不够看了。

辰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契丹军队肯定会拼死夺取,而且龙潭山城还未攻克。于是戴思远便让右神武军指挥使龙晊率领三千步兵驻守辰州,他则是驻扎在西南边大清河入海口附近的北岸。

辽东的战事进行到现在,已经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之前的伏击战以及大清河的遭遇战,唐军一共斩杀契丹军队一万八千余人,俘获一万两千余人。缴获的战马就超过上万匹,其他军械不计其数。

南下增援的六万契丹军队,几乎折损了一半。

而且不少契丹军队目前还在山林里四处逃窜,并未向耀州靠拢。

更主要的是,契丹统帅耶律老古受了不轻的伤,虽然摆脱了李从珂的追击,但损失也不小。

唐军也付出了超过五千人的阵亡代价,加上其他因受伤减员的,也有七八千之多。

契丹援军战败的消息传到了龙潭山城,最终于三月十五日,龙潭山城的契丹军队开城投降,又给南路唐军增加了一个军功。

。。。。。。

南路唐军虽说暂时停止了进攻,但收获颇大,将士也都笼罩在大胜的喜悦之中。反观契丹军队就不一样了。

退到耀州的康默记几日收拢溃兵,倒也重新聚集了一万余人,被他安置在耀州、铜州等地驻守。

而这个时候,从东边山林逃脱的耶律老古也带着残兵撤到了耀州。

虽说他被李从珂追的十分不堪,损兵折将不少人,但沿途也收拢了一些溃败的骑兵,倒也让他收拢了三四千之多。

其实在之前的伏击战,耶律老古率领的骑兵损失并不大,最惨的是山谷中的那些各部族步骑,尤其以辽东抽调的那两万步骑。耶律老古下令突围后,还是有不少骑兵突围,只是力量分散,在唐军追杀下,折损不少。

耶律老古本来早就摆脱了李从珂的追击,只是逃入辽东群山之中,迷了路,转了不少圈,耽搁了不少时日。

而康默记看到平安归来的耶律老古,这才大松一口,主帅还在,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