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大唐从养猪开始

《改造大唐从养猪开始》

第620章 大才阎立本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这些家臣们在吃过一顿丰盛至极、奢侈至极的家宴之后。

他们对于跟随家主伊关充满了无限的信心。

同时,家主使用了这样一套奢华的餐具招待他们。

给予了他们高度的尊重。

这让流民出生的家臣们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偿还家主的恩情!

伊关看到这些汉子脸上的热忱。

就知道民心可用。

三天后。

朝廷加急的文书就下来了。

文书之中对于袁天罡提到的碘盐之事十分重视。

下令让扬州的官员配合。

而伊关的多出了一个“盐运使司”名号,还是个副职!

都说七品芝麻官,这个就是!

伊关对此无所谓。

有了官方的名号,这办起事情来更加方便。

在古代,盐可是一件重中之重的事物。

《史记·货殖列传》中,太史公将盐列为各地与玉石、金、铜、铁等具有同等地位的重要资源。

《新唐书·食货志》称:“天下之赋,盐利居半,宫闱服御、军饷、百官俸禄,皆仰给焉。”

春秋名相管仲在齐国实行的“官山海”,就是最早的官方盐铁专营。

现在民众食用的盐都是官盐。

走私贩卖私盐可是重罪。

但是因为其中高昂的利润,很多人都铤而走险。

在伊关向李世民提供从粗盐提纯为精盐之后。

朝廷对于盐更加重视。

李世民建立了很多的皇家盐庄,产出了大量的白盐。

盐的价格因此降低了下来,更多的民众吃到了低价盐。

朝野上下对此是赞不绝口。

“既然有了官方的名义,今天我们就将碘盐给做出来!”

“我也可以借机拿下一片海湾!”伊关的小算盘啪啪响。

伊关站了起来对着罗道人问道:“距离这里最近的盐田是哪里?”

“最好是靠海的。”

罗道人挠了挠头:“我知道有这么一个盐村,我经常去给他们治疗风湿病。”

“那还等什么!出发!”

伊关带着一队人马朝着盐村出发。

在三个时辰之后便到达了。

这个盐村在海边的一个树林处。

抬头望去,都是低矮的棚户。

家家户户的门前还有一口大锅,木柴在铁锅底部熊熊燃烧,一缕缕的烟火升腾而起,混杂着盐粒的海水在锅中翻腾着。

这些民夫站立在一旁,搅动着大锅。

现在可是夏天。

而且还是海边,热辣辣的太阳,外加熊熊燃烧的火焰,这里的温度起码超过了五十度!

放个鸡蛋在这里,一时间都会被烤熟了。

一位官员正在这里督促盐工们煮盐。

他看到伊关的到来,顿时眼睛一亮。

“哈哈哈,我就说伊使司会在今天来这里视察盐场的情况,我的副手还不相信,你看这不就来了吗?”

这位官员十分高兴地走了过来。

伊关上下打量了一下这位官员,年纪大约三十多岁,长着长长的胡须,身高八尺,面如冠玉,散发着儒雅的气质。

更像是一位私塾里面的老师,而不是像一名官员。

“在下阎立本,管理淮南一带的盐场。”

他十分熟路的走上来,自我介绍一番。

伊关听到这个名字,先是一愣。

然后试探性地问道:“你是不是有位哥哥名叫阎立德?”

“是啊!”阎立本点了点头。

他有些奇怪地问道:“莫非伊使司见过我的兄长?”

伊关得到了这个回答之后,十分高兴。

“没有见过,但是已经久仰阎父子三人高超技艺而已!”

阎立本一听十分高兴。

他作为朝廷官员,当然知道伊关这位能人的种种传说。

这可是与皇帝、丞相、国公等人称兄道弟的奇人。

他被伊关所记住,也是一种荣誉。

而伊关看向阎立本的眼神中充满了欣赏之意。

因为他知道阎立本是一个人才!

阎立本擅长工艺,富于巧思,工篆隶书,对绘画、建筑都很擅长。

兄长阎立德擅长书画、工艺及建筑工程。阎毗、阎立德、阎立本父子三人并以工艺、绘画闻名于世。

阎立本画的《太宗真容》《秦府十八学士图》《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形象逼真传神,是当时名作,时人誉之为“丹青神化”。

后世初中的历史书上面的历代帝王图,很多就是出自于眼前这位老哥之手。

阎立本修建过大雁塔、做过大匠、担任过工部尚书。

唐高宗时期,成为右相!

这位可是一个人才啊!

伊关看到阎立本,脸上的笑容更盛了。

原本伊关只想要借助碘盐的名义,将一片海湾拿下,然后用来修建码头,建立造船厂。

没有想到碰到了这么一个大才。

这肯定不能放跑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