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总督

《极品总督》

第179章 好心好报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大清光绪十五年仲夏,烈日炎炎似火烧,大地一片焦黄,习惯性的夏季大旱,因为东南季风的虚弱,云雾雨水的稀少,而格外严重。

望着在阳光烈日下奄奄一息的玉米苗,许多农人唉声叹气,叫苦不迭。

在许多村子里,都有些神汉巫婆,开始了例行的求雨活动。

玉米苗已经打到了膝盖,却因为大旱而逐渐枯萎,最旱的地方,已经将苗儿旱死了。

也有许多的百姓,深入到田间,用笨拙的木桶,开始担水浇灌。

随着旱灾的加剧,更多的百姓,加入了浇灌抗灾的活动中,没有谁来组织,谁来号召,在求雨的同时,中国老百姓也很朴实地知道,求人不如求自己。

周星在视察自己的百亩玉米田时,才注意到了这个问题,这些天来,他一直在构思着自己的宏伟计划,斟酌着细节问题,特别是几个化肥工厂的未来发展,叫他又兴奋又伤脑筋,这些事情,虽然他所知道,要真正地去做,却是另外一回事儿,他是公关的高手,却不是技术高手,而许多东西事业,确实需要技术基础。

“这么旱?”周星蒙了。

“是啊,爷。今年旱得真厉害,要是再有十天不下雨,也许,所有的庄稼都要绝收呢!就是那些浇灌了水的,也要旱得难结穗子。”

摇着扇子的周星,很有些惭愧,“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这是《水浒传》里的句子,现在看起来,格外贴切。

要是大旱的话,别说这晚清年间,就是现代社会,也要惊恐不安,全国援手抗战呢。所以,周星立刻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因为,他还指望这百亩的玉米丰收,给自己的化肥销售打活广告呢。

“浇灌!浇灌!”

“爷,我们正在浇灌呢。”

那些流民朋友,已经把这儿当成了自己的家,对于周星,他们格外地感激,因为,周星对于他们,实在是太好了。有吃有穿有住的,还能指望什么呢?而且,周星这人,很有头脑,很有潜力,居然得到了皇家的赞誉,有前途啊,跟着他有面子!

流民们果然都在浇灌,男女老少齐上阵,也没有谁来指挥,都担着木桶,甚至孩子们端着盆子,从沟壑里取水,一盆盆地浇灌到玉米苗根儿。

“我们的竹筒灌溉?”

“爷,都在黄家,我们不敢去取。”

“好,我立刻去找!”

周星看看沟壑里,原来满满的清水,现在只剩下了半拉子,有的直接断流成为小泥浆坑,所以,他到了黄家,一说,庞二管家赶紧过来支持,原来,他忘记了这档子事情,黄家的抗旱救灾,还是很传统的担水法。

“庞爷,听我的,立刻去竹园里砍伐竹子,越快越好。有什么事情不对,我兜着!”

“好叻。”

怀庆一带的竹子,是中国,也可能是世界上种植范围最靠北的,虽然竹子不多粗,但是,使用起来却也不赖。

当下,黄家人分出人手,砍伐了大量的竹子,然后,用刀斧劈开,黄家有的是专门的竹艺工匠,劈开,挖通关节,然后再合上,至于合的严谨与否,其实无关打紧,因为,就算是漏了水,也会直接流到了地里,不算是浪费。

周星已经使用过的方法,在黄家的百亩实验田里,在其他地里,也都开始实行了。因为,用起来就是快多了。这些不粗的竹节,对接了起来,中间以布包裹纠缠,在地头儿建立一个较高的空漏斗,直接将水灌溉进漏斗里,然后,水流就顺着竹节向远方冲去。

可惜的是,周星用过的高压喷灌技术,因为那些高台的失修,居然没用了,让周星心里小小失落。

不管怎样,周星的新鲜办法,还是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最起码,使人工的效率提高了数倍,还有,还有,使人们的劳动强度也减少了许多倍,原本担水的,现在只要在河里挑起来就是了。

许多人还开始挖掘沟壑,扩大水源。

因为天灾严重,这一带的百姓们,都行动起来,特别是那些女人,因为裹着小脚,照例是不来地的干重活儿的,现在,也开始到了地里,去搬动那些需要调整的竹杆儿。

几天功夫,周星的百亩实验田,就浇灌了一遍,效率之高,令人称赞,虽然他们觉得,浇灌的墒情还不足,可是,最起码一条,所有的玉米苗儿都立刻返青了,开始了迅速地生长。要旱死是绝对不可能的。

利用这种“地龙”式样的古代先进浇灌方法,周星的百亩实验田度过了难关,也使黄家的旱灾大大减轻,更使其他的百姓,也都得到了实惠,他使用竹管浇地的新方法,迅速地传播了了开去,许多人家都使用了这种方法,有的是一节节浇灌,有的是几家合作,总之,使旱灾的损失,减少了相当程度。

有一件事情,是周星没有想到的,正在他带领流民们抗灾浇灌的时候,怀庆知府刘大人带领些官差,忧心忡忡地出现在了附近的庄稼地里,虽然这官差们儿极其懒惰,但是,这么严重的旱灾,对于整个府县的皇粮国税的征收,都是个严重威胁,他不重视也不行,恰好,他看到了周星的办法,立刻大为赞赏,赶紧回去,张贴文告,要求全府上下,都采用这种新方法。之后,他还进一步派人,到了河南省苏藩台那里去报告,苏藩台听了,也大为高兴,虽然说这些办法是小办法,可是,小办法能够顶大事儿,特别是在全省大旱的严峻形势下,其意义不言而喻,所以,他在全省推广了这种方法,并且,写了奏章向北京城禀报。

周星根本不知道的是,朝廷知道了这件事情,大感兴趣,光绪帝一听说又是周星搞起来的把戏,十分高兴,当即让礼部写了文告,通知各省地方,凡是能有旱灾的地方,都使用这种方法,还要求南方各省,从运河及海路运输竹子到北方来。

这件事情,对于周星,直接的意义几乎没有,受到皇帝表彰?他将刘知府快马送来的朝廷的表扬信念了念,一笑,就丢到了一边去了。

可是,这回,周星的名声,却在北方数省,迅速传播。很多地方官员都知道了一个叫做周星的人,是个小能人,神奇得很,而且,许多大户人家也知道了,因为,使用竹子灌溉,确实方便啊,北方不产竹子的地方,也多买有竹子作其他用处,这回都派上了用场,发挥了巨大作用,使许多大户的玉米田,都被拯救了。

大家没有想到的是,竹子在北方,尤其是河南省很好购买,虽然价钱略微嫌高了些。

这又是周星的主意。

他的头脑,已经高度地现代化,商业化,所以,善于抓住商机,本来,他只是自己竹灌,可是,一经推广,大家都喜欢上了,于是,他跑去找黄老丈人:“爹,您将全部的竹子都砍伐了吧。”

“啊?你要做什么?”

对于周星,尽管黄得榜老爷子非常喜欢疼爱,有时候也非常头痛,他的点子实在是太多了,真担心他哪一回不小心捅了大漏子。

“是这样的!”他讲了。

“哦,也可以!”黄老丈人暗暗高兴,这样的小生意,小本买卖,还是不危险的,于是,他令人在白天浇地,晚上就去砍竹子,结果,砍下了大量的竹子,并且,制作成了周星所指使的那种类型。

不仅如此,周星还到了周围的一些竹子园,大量地购买竹子,甚至,将整个地区的竹子都买光,嘿嘿,那些贷款的银子,那些皇帝和西太后资助的银子不是还没有用处吗?先买了竹子再说。

大量的竹子被制作成了浇灌用的竹地龙。然后,派遣人们向四周广告宣传。等朝廷来了旨意,要大家都采用此法浇灌时,周星的竹地龙呼啦啦都卖了出去,一倒手,他净赚了三万多两银子。

要是在平时,这些竹子挖掉关节,这点儿小动作,小手术,就算卖再多,也赚不了这么多钱啊。

能捞一笔就是一笔。周星这一捞,肥了自己,也便宜了大家,更使自己的名声大振,便于北方数省。

因为有一条,别人是不知道厉害的,他将所有的竹地龙,都编制了号,着人用烧红的铁条,烙上了品评牌,却是健齿白的牙刷品牌和自己的名号。

不用朝廷讲,许多人都知道,哦,竹子上烙的这人,叫周星,竹地龙就是他制作的,尼玛,这么贵的竹子,尼玛,这么好使的法子,咱为什么就想不出来,尼玛,这个周星狡猾狡猾地。

不久,就在周星还为红杏和紫嫣是否真的怀孕而夫妻冷战的时候,就在他还没有接到英国技术员是否找到合适开采的磷矿石和钾矿山的时候,一些意外的人却走进了他的生活视野。

“请问,您是周星大爷吗?”

“您是?”

“啊呀,周爷,您忘记了,我是大富祥票号的掌柜蔺芳宗啊。您不是到我那儿借贷……”

“啊哈哈哈,请请,记得,当然记得!”

在三天之内,前后居然有四拨钱庄票号的人,多是总号的人,得了消息,要和周星做生意。

因为,这些怀庆的分号掌柜,都向总号汇报过情况,贷款五万到十万的不是小数目,总号得知道,而且,两下一对应,再一问,就知道了周星更多的内幕,这些目光深邃的大票号的东家们,都觉得奇货可居,周星的身上,有许多的开发利用价值。

“今天,我们来了,不为别的,听说周爷再了使用西洋的肥料,计划在咱大清开办工厂,资本不足,很想扩大,我们已经借你了些,现在想想,觉得自己实在小器,您周爷说,要多少?”

周星喜出望外,高兴得嘴巴都合不拢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