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脉是设计出来的

《人脉是设计出来的》

第16章 秘密早准备,距离好把握 2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讲这个道理,是想让读者们明白,在你衣食无忧的情况下,如果有一天,领导要给你涨工资,你要看领导究竟有多信任你,请不要看他肯涨多少钱把你留在工作上干事,要看他愿意给你涨多少差旅费,让你走出办公室狭小的天地,去交际,去见识,去创造价值,拓宽个人的领域和空间。

当你的差旅费大于你的工资的时候,意味着什么?

那意味着,你不但此刻对公司有价值,而你的未来也被人看好,你是一个注定要成大器、发挥巨大作用的员工。给你空间,给你平台,这才是真的挺你,而不是多给个红包那样简单。

在你每年的收入和支出中,是否除了吃、穿、用、住的个人消费,再也没有其他支出?

如果是这样,赚钱就成了一件非常痛苦和无聊的事情。

因为你会把它仅仅界定为生存的手段。

合理的花费是为了更好地盘活资金,让钱真正地发挥威力。

大家熟知的李敖,很少表扬女性,但是他高度评价过一位女性陈文茜,说她是最聪明的女人。富贵一辈子的陈文茜在接受鲁豫采访的时候曾经这么说过:“自己很早就明白,花了钱,才会有很多的朋友找自己。”

她在和朋友交往的过程中,从来没有因为钱而出现问题。

陈文茜还有自己的生活原则:收入要比支出高,但不能高太多;坚决不投资房产;不买奢侈品。

与此对比,陈文茜还爆料她去郭台铭家里的发现,郭台铭的书桌简直破烂不堪,甚至卧室一度让她以为是佣人房。在这一方面,她又认为不能过分省钱,有钱人不好好花钱就是坏榜样。

有句话叫做财散则人聚,财聚则人散。人与人之间,交际难免需要花费,家人之间,朋友之间,同事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

不花费金钱,就想搞好关系,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朋友少约会可以减少花费,对领导多说好话就期待换来信任。然而自己省吃俭用,感觉幸福吗?和朋友的感情深厚吗?领导真的能听进你的那些好话,觉得你是真心的吗?

钱,会花才能证明你真正拥有它。你要懂得对比与衡量付出的与得到的价值,哪个多哪个少。当值得的时候,就一定要花,至少不要总是在和朋友吃饭的时候,到处找钱包。

当一个人什么都没有的时候,更不能吝啬手头的金钱,用金钱去换能带着你向上走的力量。当一个人有了很多钱的时候,却要控制自己的,珍惜金钱,提防不被人利用。

可是世人,需要钱的时候不肯花,有了钱之后却不懂珍惜。

我在朋友圈、同事圈、同学圈的口碑都很不错。

倒不是我有什么过人的地方,而是我懂得在不能给他人带来价值的时候,就不索取价值。

例如当我的一个朋友需要我帮助代卖一件商品的时候,我会分析自己认识的人中是否有人真的需要,是否真的能给他带来价值,这样才会联系别人。

这样,接到我电话的人,很少会烦,因为我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销售物品,而是考虑别人的需求推荐产品。这样,我口碑越来越好,人脉越来越活。

人都是如此,不让别人感觉压迫,交往才能稳定。在我看来,利益是基础,友谊是锦上添花。

正如很多读者给我发来一些信件,都是询问职场上遇到的问题,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无法一一回复,只能分类、排序,争取出下一本的时候,解答他们心中的疑问。

可是有一封信不一样,这封信完全不是来提问,也不是请我帮忙解决问题,而是纯粹一封“感谢信”,信中很诚恳地对我说:“张老师,你的书很真实,帮我解决了周五发生的一个实际的问题。这对于我的职业发展来说,有着重大的意义。不耽误你的时间,只是对你说一声谢谢。”

这个读者没有任何功利心地找到我,让我愿意花时间倾听他,并愿意记住他的名字。

我不主张当一个人找不到自我价值的时候,就以为人脉能带来一切。事实上,当一个自己无所事事的时候,即使有机会结交那些有能力的人,他也不会从中得到真正的帮助。在这个过程中,也许他该问自己的社会地位、财富和别人对等吗?自己是否了解自己,自己究竟能做到什么?自己凭什么能让别人为自己服务?难道仅凭自己口头承诺的“我将来发达了,一定会报答你”这种话吗?

当然,在这里不是说,一无所有的时候就一定创造不了好人脉。

还是那句话,人脉是设计出来的,只不过这个设计需要动脑,而不能奢求不劳而获。

例如,当你满足不了他人需求的时候,就想办法给别人创造需求。

没有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是完美的,只要你能够找到对方最头疼的事,深度思考,哪怕因为你的一个想法,事情能变得稍微好一点点,你也可以搏一次。

这样,即使帮不了忙,对方也会感动于你的初衷是为了帮他解决问题,而不是裸地索取。

还有另外的一个情况,就是如果你有机会多次和某个牛人接触的话,你可以运用长期手段创造一种平等的境地。

例如,当你的客户日理万机,无心照管自己健康的时候,你就多学点保健的知识。这样只要一聊天,他发现你某个方面懂的东西比自己多,他就会对你留下几分好印象,如果过些天,你再能推荐一个非常棒的中医给他,帮他调理身体,那么平等的感觉就会越来越多。

虽然在谈你们两个人之间的事情的时候,他属于强势一方,但是正因为你发现对方存在的问题,创造了需求,迎合了他的需求,不用怀疑,你的气场也会慢慢变强。

社会上总有一些人是浑身都散发着骄傲,当你需要与他们接触的时候,要懂得沟通的窍门。

有的人看起来骄傲,但实际上他们的内心并非如此。还有的人,看起来彬彬有礼,很好接触,但是他们往往内心与人的关系是疏离的,他们用这种彬彬有礼,提醒别人要守礼,不要越界。

例如,牛人们做事的时候往往都是非常认真的,他们对于别人夸赞的所谓“有事业心”、“做事认真”的说法,已经毫无兴趣了,毕竟他们的成就摆在那里,是不需要多说的。

但是,如果你能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他人,效果自然不同。

我一个朋友对我讲起这么一个经历:

由于工作的原因他常常接触到影视圈的导演,有两个声名在外的导演,刚开始接触的时候,两个人的风格完全不同。

其中一位男性导演看起来非常孤僻、自我。而另一位女性导演亲切、随和。

但是为了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我朋友操作的手段很有意思。

她对男性导演说:“您对待我很随和,并且,听您说话,我感觉非常有哲理,很受益,和您的接触让我感到很愉快。”

她对女性导演说:“您总是为别人着想,在工作中肯定因为照顾别人的感受,而自己承担得非常多吧?有时候,是不是也有一种孤独感。”

这个例子常常让我觉得奥妙无穷,因为,不论对个性是内向还是外向的人,都有两面性。因为没有人任何时候都是外向的,也没有人任何时候都是内向的。指出这种矛盾的两面性,让对方觉得:“你足够懂我。”

我的这个朋友看到了两个导演性格中的另一面,满足了这两个人内心的需求,越是搞艺术的人越希望有人能关注到自己的另一面。

大部分情况下,每个人都渴望被了解、被关注,希望别人能理解自己被隐藏在深处的痛苦和矛盾。

靠这样的方法,很短暂的接触就能与对方建立关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