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脉是设计出来的

《人脉是设计出来的》

第26章 同事变战友,利人利己可双赢 1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人们不喜欢他人挨自己的距离太近,例如坐拥挤的公交车的时候,人们的距离不得不拉近,那时候人们怎么表达自己对于距离的要求?人们会调整脸的朝向,调整呼吸方式来拉远和别人之间的距离。

在某个程度上来说,人与人之间就是如此,在办公室尤其是这样。办公室是一个狭小的空间,但是就是再狭小的空间,人与人之间也是一定有一个安全距离的。

从物理的角度来说,应该注意,不要随意坐在同事的工位上,和同事说话的时候,不要挨得太近,尤其是正事。

我曾听一个小女孩控诉办公室的另一个小女孩不守规矩,听来听去,实际上有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她最不可忍受的一件事情,就是有一次,她老远就看到那一个女孩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这令她很反感。

因为面前有电脑弹出的窗口正谈着事情,左手边有自己刚联系的一个客户的名片和电话,虽说没有丢失什么,但是她总怀疑那一个女孩“不怀好意”。

当然,控诉者本身也应该注意安置好自己的物品不要乱放。

但是被控诉者也的确应该注意的是,保持安全的物理距离。

在职场中,好的人脉关系当然要注意距离。除了物理距离,还要控制心理距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而大部分人每天至少有8个小时消耗在办公室里,甚至比待在家里的时间还要长。

越是如此,越要控制自己的话题,谈论私人话题一定要看清对象,别以为“要和同事友好相处”就一定要和别人推心置腹。

也许你“掏心掏肺”的结果,对方却并不认可,因为人的价值观是不一样的。

大部分人根本不关心你的,例如你个人的情感生活、童年经历。与其关心这个,还不如听你和领导谈了些什么更来劲。

还有少数人,时刻用好奇的目光关注着他人的,这种情况就更危险,你无法判断对方的询问究竟是出于善意还是有其他的目的。即使没有恶意,他随便在领导面前反映你最近心情不好,这就会让领导觉得你没有积极投入工作之中。

如果有一天,工作的压力逼迫想要找人发泄,但请记得同事都不是心理医生,有些东西应该锁在自己的心里,或者找生活中的朋友来分享。

是非是难免的。

如果你竖起耳朵听,会听到太多的是非。

但是如果你闭上耳朵,整个世界都安静了。

曾有人和我分享了她个人的一段职场经历,年轻人叫邓晓风,她一直在公司里属于那种很普通的角色。

后来公司里来了一个新人叫董莉莉。董莉莉是个很高傲的同事,居然上班没几天就在办公室和领导吵了起来。

具体为什么争吵大家都不清楚,但是大家议论的是为啥她刚来就敢和领导顶嘴。

这成为办公室最大的话题,唯一对这个话题不感兴趣的人就是邓晓风,她老家在农村,农村人天生热情,淳朴,但是有时候难免发生口角,她妈妈告诉她的是,永远不要在乎别人都在说啥,所以她家是整个村子最和气的一户。

在晓风对面坐的人是陈燕,陈燕看到整个办公室都在议论的事,唯独晓风不理睬,就想拉着晓风聊聊,她对晓风说:“你觉得新来的董莉莉怎么样?”

晓风老老实实地说:“没有接触,不了解。”

陈燕就说:“你看她这个人多自以为是,居然和领导吵架,你说她是不是有点来路。有同事说看见她有一天坐着领导的车来上班的。”

听完后,晓风马上站起来,说:“我现在特别忙,得去趟财务室,以后再聊吧。”

看到晓风这么不感兴趣,陈燕便没有话说了。

后来,事情慢慢平息了。

但是晓风在领导的眼中似乎有点不一样了,每当对员工有什么小政策,领导都会听晓风的意见。

半年后,事情自然揭晓,董莉莉的确是有来路的,她是某高层领导的亲戚,而且,董莉莉在领导面前对晓风的评价是:“心地纯正。”

很多事情就是如此,比如你的某位同事和领导有着亲密的关系,你知道了又如何?也不会因为你知道了,他们的关系就薄一层。再比如,谁为人骄傲不好相处,于你本人又有什么关系?包括谁是某名牌大学毕业的,谁是怎么被招聘进来的,等等。

沉下心想一想,有的事情和自己一点关系也没有。

如果有心,你会发现,当一个人告诉你一个属于你的好消息的时候,你兴奋无比,第一个分享感受的一定就是眼前这个传递好消息给你的人。

同事关系也是如此,当有好消息的时候,请记挂你的同事,例如,单位里发物品、领奖金等,你先知道了,或者已经领了,不要一声不响地坐在那里,要向大家通报一下。

把好消息传递给同事,心里有别人,别人心里才能有你。

此外,与同事说话的技巧也非常重要,当你接受同事帮助的时候,怎么放大积极美好的一面?那就需要上升到一定的理论上,不要只肯定同事帮你纠错,还要告诉同事:“我应该学习你这种耐心细致的能力。”这会肯定对方的一个美德,比单纯的道谢要有力得多,让同事感觉自己做好了一件事情。

与此相反的是,当和同事之间出现了不愉快的现象,也不要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就事论事是最好的态度。

例如,朋友告诉我她和一个男同事之间的决裂事件。他们以前属于不错的同事关系,但是有一次,她和一个客户发生争执的时候,同事不帮她,朋友并不生气,可是这时候,这位男同事对她的评价是“推卸责任”。

一件简单的小事,和一次小小的争执,被拔高到对一个人职业态度的攻击!朋友当然和那位男同事决裂了。我们得承认,人心都是趋利避害的。况且,如果真的是我朋友的责任,争执是没有用的,承担责任的人还会是她自己。指责朋友的这位同事,却令人感觉刺心。

再例如,我以前也总是劝年轻人,职场人不要抱怨,但是这件事情往更深度想想,其实也没有到了非纠正不可的程度,我们告诉年轻人的是,抱怨是没有用的,难道这个道理,年轻人不明白?生活会让他明白,我们不能一看到青年人发几句牢骚,就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批评他们“总在抱怨”。而是更应该给出好的方法,解开心结,教他们如何壮大自己。

当一个人不能理解一个事情的时候,要记住,批评总是苍白的,给出合理的建议,帮助其改变,比站在高角度的指责更让人敬重。

曾听到一个有意思的故事:

有个外星人刚刚交了个地球人朋友。外面天气十分寒冷,地球人把手放到嘴边,不停哈气。外星人忙问这是什么原因,为什么要这样做。地球人说:“天寒手冷,哈点热气,手可以变得暖和些。”

进屋后,他们一起吃饭,饭菜很烫,地球人夹起菜放到嘴边吹。外星人觉得奇怪,就问:“菜已经很烫了,为什么你还要吹气?”

地球人说:“饭菜太烫,我把它吹凉。”

外星人说:“你这嘴一会儿出热气,一会儿出冷气,我不相信你。”

外星人想也想不透的事情,地球人讲也讲不明白的事情,印证了人与人之间有着无法理解对方的状态。

公司中同样如此,当不同的人出现不同方案的时候,不要轻易给别人下结论。例如某个不靠谱的同事想了个不靠谱的方案,你对此马上提出反对意见。

天下最聪明的人永远不只我们一个,不同的人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给出的结果就不同,当想法不一致的时候,你可以陈述自己的观点,但是永远不要靠批评去左右别人的想法。

这里,我要给读者一个颠覆性的观点,我不能保证一定对,只能给你在职场为人处世多个选择和参考,那就是:沟而不通的时候,放弃沟通。

很多人都在强调沟通的重要性,这点并没有错,但容易忽视的问题是,当两个人立场不同,经历背景不同,看待事情的方法完全不同的时候,沟通的力量往往显得很薄弱。例如,老板需要敲定一个方案。A员工提出的方案基于自己的成功经验,B员工提出的方案也有自己的成功案例证明。

此时,A员工和B员工之间无需沟通,意见不同也没必要互相说服,此时只要老板做好决定,另一方无条件地服从和支持方案被选中的一方即可。

再比如,当公司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只能靠决策,而无法靠沟通。

比如,财务部门想要节约预算,而市场部门的目的是为开拓市场,当发生这种情况的时候,两个部门的同事坐在一起谈“沟通和谅解”,只能是缘木求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