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家的冲喜娘子

《秀才家的冲喜娘子》

第427章下落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周氏和江莲二次进入辽东,走的是发配路线,即江家当年的路子。有男人的发配,女眷的日常还能得到保证。只有两个女人的情况下,结果会怎样——

江荻没有经历过,江慕父子知道,却没提醒过她和江芙。

母女两个都是做杂役的,辽东北田雪地里,给军营的人浆洗、做饭、清理马厩,饥寒交迫,手脚皴裂,那是江莲二十几年都不曾吃过的苦。

吃了苦头,江莲这才知道家里有男人的好处,哪怕那两个男人并不待见她。她过去的“幸福”,是江家父子带来的。现在,没了那二位,江莲只能靠自己。准确地说,靠自己,找到新的男人依靠。

在周氏的哭喊中,江莲投入了男人的怀抱,准确地说是胯下,脱离了一层辛苦,承受着另外一种辛苦。

活在地狱里的江莲,对于生下自己,养自己长大的亲娘,没有一丝一毫的感激。如果不是她娘太笨,她们母女怎会沦落至此?江莲如是认定着,非常坚决地拒绝了男人的提议,孤身南下。

此刻,江莲挎着一个小包袱,走进寒冷。

她已经拿到了休书,再次成为自由的人。她沿着主街道出了城,一直走,走到精疲力尽,非常精准地晕倒在一户新修的民宅前。等她醒来,她将开始新的人生。

至于周氏,江荻告诉江芙:“她还在辽东,做苦役。”

江芙沉默良久后,向江荻道谢,回到郭家,继续做针线。衣裳做好的那日,江芙抱着衣服,和潘石商量:“相公,我能靠着自己双手赚到钱,我能不能,把我娘接回来,不放在家里,找个地方,让她安享晚年?”

“你不恨她么?”潘石诧异地问。

“可她是我娘。”江芙悲哀地说着。

换作别人可能会犹豫,潘石这里刚好也有个“瑕疵”的娘,江芙这样的要求,潘石没怎么思考,就应了下来。他和妻子原谅了犯下大错的岳母,还会责怪他那个有点小心思的娘吗?

必然不能。

江芙不知道潘石此刻所思,便是知道了,她也会做出一样的选择。不知道周氏的情况便罢了,既然知道,她便不可能不管。

潘石应下后,江芙说:“开春之后,大姐和大姐夫会去一趟辽东。只要我在那之前找到活计,就可以拜托大姐把我娘带回来了。”

这个消息,潘石第一次听说,他忙道:“大姐和大姐夫去辽东的日子定下了么?”

江芙道:“具体的没定,就在会试过后。”

那我怎么办?

此去辽东,一来一回少不得两个月。两个月后,陆通就散馆外放了。潘石入京,等于就花三十两的巨资参加了个会试,进入国子监,别的什么好处都没落到!

最终,潘石克制住了,没问出来。

江芙却因他允诺可以接管周氏,投桃报李,主动告诉潘石:“大姐夫说,等你参加完会试,不论结果如何,他都会带你去见国子监的翰林、梁家二舅、李大人。不过,大姐和我说,科举这条路,有关系是一方面,最终还要看自己的实力。”

随着江芙的诉说,潘石的暴躁,肉眼可见的速度消失不见。等江芙说完,他立即接话:“这是自然,我懂的。只是我底子差了些,心急没用,还得静下来心来求学。会试过后,我进了国子监,定当好好读书,提升自己的能力。”

江芙目光坚定地看着潘石,说:“努力这一项,我知道你比别人都强!”

这话潘石听在耳内十分开心,江荻若是知道了,只会对妹妹说一句大实话:那是因为你知道的“别人”太少,或者对别人不够了解。

努力,是所有读书人都有的本事;但不是努力,就有结果的。

永乐二十二会试如期举行,三月底,陆家这里已经收拾好行囊,等着出发了。出发的日子,就定在顾籍次子满月礼后的第二日。

二月二十二,李蕴产下次子,李夫人心中的石头放下。

闺女两个儿子在手,地位稳如泰山。

江荻原以为他们等不来科举结果,熟料这一年的会试参试者,比上一科少了三分之一,导致批卷的速度快了三分之一,三月下旬的头一日,就张贴了结果。

参试者少,过考者也少。

潘石不出意外地进行了京城一日游,而霍举人,一样落榜。和霍举人一样命运的,还有顾天齐。也就是说,李时勉亲自指点的三位中,只有柳文海一位上榜。

会试总排名九十九。

那个位置进二甲没戏,三甲同进士的名额。

对很多人来说,接下来就是带着遗憾回家,约有百分之五的人,等待入国子监,只有百分之一的人,扬起嘴角静候殿试、等待外放。

陆通即将离开,他和柳文海见了一面:“我回来约莫端午之后了,你想去哪里提前说了,我尽量帮你。”

柳文海是柳家、是他所有亲戚成就最高的,赵家得知他中举,高兴之余又遗憾——当年为何不把赵举人的女儿许给他,而是白白便宜了寄居的外甥女?

世上没有后悔药,赵家遗憾着,努力地为柳文海跑官。

按照南北分仕的原则,沂水属于山东,属于北地,柳文海和陆通一样,将来都要去南边就职。南边的最北边,就是林安所在的海州。

海州属于南直隶,属于南地。

柳文海就和陆通商议:“我去海州谋个知县怎样?”

陆通目瞪口呆。

柳文海就问:“怎么了?”

陆通回神后才说:“海州只有一个县,师兄不知道吗?”

柳文海颔首,道:“我知道的,可那位知县已经待了六年了,今年可以换地方了。”

这一点,我也知道。

陆通在心里说完,想起个起地方,问柳文海:“应天府下有个高淳县,师兄知道么?”

应天府作为曾经的京城,很多人都知道,应天府比较热门的几个县,大家也知道。但是高淳县,柳文海表示:“这个,我没听过。”

陆通便把这高淳给细细说了。

高淳虽属于应天府,但是距离应天府二百里,贼远。县内山地和耕地对半,只不过,那些山和山东的山比起来,只能算做“土堆”。这个高淳挂着好县的名头,其实不上不下,成绩不好出,但也不会太拖后腿。介绍过后,陆通说:“师兄谋这高淳知县,如何?”

柳文海很现实,他想了想,说:“这个,会比海州的赣榆县难啊……”

陆通十分肯定地表示:“高淳县更容易。”

“怎么可能?”柳文海不信。

“赣榆知县,是我的。”出发前夕,陆通告诉了柳文海他的选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