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家的冲喜娘子

《秀才家的冲喜娘子》

第449章被坑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这事瞒也瞒不住的,何况,贺岗村的人肯定会黑他们。与其被黑,不如自己承认。如是作想,乔大郎承认:“是,徐主簿去了我们村,后来又去了贺岗。”

结果,来人一脸失望地离开。

乔家父子面面相窥,还是乔老丈做了主:“走吧,还得回去救人呢。”

这一回,乔大郎没先前那么急切了。一是他老婆孩子相对安全了,二是雨虽然还在下,但救人行动已经开始。除了他们这些民间渔船,先头那百户一共带了四十六只竹筏出城。乔大郎跟着父亲,一趟又一趟地送人去高地,或是送生病、受伤之人入城,心里头则琢磨起事来。

那个有钱人,要救的人是谁?猜不到答案的乔大郎,在第四趟出城来贺岗搭救妇孺时,与徐亮相遇。乔大郎故意问徐亮:“官府的人都来救大人了,大人怎还在这里?”

徐亮大义凛然地说:“我是朝廷命官,理应让着比我身体差的人先走。”

事实则是,原本在高领地的徐亮,从卫所人手中买了足够的食物,吃饱喝足后,想起其中的怪异。费大人在赣榆待了那么久,两任知州都没这么关照过赣榆的事!现在,林知州一改从前,忽然管起闲事,只能说明赣榆如今和从前不同。

赣榆和从前唯一不同的,就是换了个知县。

徐亮又是奉命做事的,这会儿真进城躺着,怕是来日啥好处都没他的。徐亮别的不灵敏,跟从领导最灵敏!所以,他立即建议那百户:“此处不少渔民,渔船差了一些,救助不是问题。倒是再往北走,更难了些,将军带人往北走更好。”

那百户也是这个意思。

不过,他没有把全部人都带走,清空了四个竹筏的食物,他便索性留下了一总旗、五只竹筏,聊胜于五。大部队走后,徐亮却又去和贺里长说:“我同李百户说合了一番,留了这几只竹筏给你们用。”

狂刷了一番存在感。

这会儿遇到乔大郎,同样不着痕迹地摆起官架子。乔大郎似笑非笑,勾着嘴角,说:“大人,咱们赣榆的新知县,很不一般吗?我们在海州城的时候,好多人问他呢。”

其实只有一个人问,还没明问。

可徐亮不知道,立即就被他诈出慌来。正不知如何作答时,分给徐亮的衙役找了过来。陈典吏先将陆通的信奉上,并道:“徐大人,这是县太爷留给你的。”

徐亮借机和乔大郎分开。

当着陈典吏的面,徐亮打开陆通的信,抽出的是模板、以及一份赣榆全图。等陈典吏说完,徐亮眼睛一沉,问:“这图哪里来的?”

我不是说了吗?

心里疑惑地嘀咕着,陈典吏口内又说了一次:“县太爷留的。”

徐亮便一副冷冷的表情,说:“这东西都在我的官署,除了我有钥匙,别人都没有的。就是陆大人,也只能看,不能拿走的。我没回城,这东西哪来的?”

陈典吏一听就明白了,徐亮这是怀疑夫人撬了官署的门!

可那又怎样啊?谁叫你一个正经管这个人没做好呢!陈典吏憋着火,提醒徐亮:“三组,只咱们这一组还没统计出来这个。徐大人,咱们是不是得快一些了?”

徐亮不甚在意道:“统计这些,不过是为了抗洪。眼下林知州已经派人来了,这事就不着急了。等洪涝过去后,慢慢做就是了。行了,既然都到了,一起跟着把人往海州城里安置吧。”

陈典吏不动,提醒徐亮:“县太爷不是这么吩咐的。”

这才几天了,就把县太爷挂嘴边,不听我的了?徐亮不悦了,说:“陆大人叫你们跟着我,你只管跟着就行。事情怎么做,我心里有数。”

他都这么说了,陈典吏不再多言,带人加入救援的队伍。却又在人多的时候,特意提醒了徐亮一回:“趁着现在救人,是不是顺便记一下各个村子的情况?”

徐亮不耐烦地说:“我不是说这事不急了么!再说了,纸都湿了、又没有墨,你拿什么记?”

当着许多人面提醒过了,还被呲了一顿的陈典吏,唯唯诺诺的应声,自此没提过这茬。

陈典吏抵达这日,大雨又断断续续下了大半天,等到傍晚时,雨停霞出。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看到了希望,所有人的脸上都笑开了花。

彻底天晴了,可以进行下一步,抢救粮食了。

先前先救人,粮食都是各家做各家的处理。那粮少的人家,桌子放到床上,粮食放到桌子上,基本都保住了。粮食多的人家,一般是大缸上头围席子,堆得高高的。可一般的缸三尺高居多,水位最高的时候,粮食都进了水,下头的那部分粮食,基本都泡了水。

现在自然要全力抢救一下,没进水的必须单放,进水的赶紧运到高地晒一晒,也能抢救一下,众大地主争着要渔民帮忙运粮。可是积水不够,渔船基本不能行驶,都是靠人推着走的。救命是要紧的事,渔民们白帮也就帮了,但到了粮食阶段,没人愿意了。

乔大郎凑到乔老丈跟前,商议:“咱们学城里人,收点小钱?”

乔老丈心中一动,让乔大郎去找掌控竹筏的那些卫兵。乔大郎依言而行,拉着胡总旗,问:“人送得差不多了,接下来该从水里捞粮食了。”

瞧出他的来意,胡总旗笑道:“捞呗,不过你们得按规矩行事。运一石粮进城,收费一斗,这是林知州定下的价。”

哎呦喂!

乔大郎听到这样的数字,立即念佛,连忙跑去告诉所有人。

比县太爷还大的官发了话,粮食能救一点是一点,大户人家先开始服软。赣榆境内几乎都是平地,整体来说老百姓家粮食比人多,所有的竹筏、渔船,顿时一抢而空。

只一趟下来,所有人都发现竹筏更具有优势。

虽然都靠推,但是船推的是泥巴,费力;竹筏是躺在水面,靠着水的托力,推起来更省事!徐亮有些后悔那么大方,都把竹筏让走了……

徐亮后悔之际,李百户等人拉着竹筏回来了。

一下子加了十倍的竹筏,那速度快得不要不要的。众人忙活之际,徐亮问李百户:“怎就突然回来了?”

李百户笑道:“陆大人领着人在北城造成了比这还多的竹筏,单县丞那里则和这里差不多。我来的时候,北城已经差不多了,陆大人匀了二十只竹筏到西边。我顺路带了一批粮食进城,稍后就来帮你们。”

徐亮却笑不出来。

陆大人想到做竹筏,却没告诉我!他被坑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