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家的冲喜娘子

《秀才家的冲喜娘子》

第448章救援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到了这里,乔大郎的任务基本完成。因此,不等贺岗村里长推脱,他忙道:“怎么弄你们定,我们还有许多村子没通知到呢。”

贺里长怎么可能放他走?

拉着乔大郎,贺里长说:“水深到这样,再没人不知道危险的,乔兄弟不用忙活了。”

乔大郎不信,贺里长再三保证后,乔大郎换了个说法:“既然不用我们通知了,那我就先回去了。哎,我爹都六十了,儿子四岁,闺女六岁。”

乔大郎都从罗里长眼皮底下护住了自家的床,搞定一个外村的里长不是事。连虎带蒙,趁着贺岗村民找里长之际,他带着人溜了。

这一番折腾,乔大郎回到家时,雨已经停了,东方微微露白。

乔老丈撑着船,船上载着十岁的孩子们。船两侧绑着六个桶,桶里放着更小的孩子。各家大人站在船边,护着自家孩子。乔家的一儿一女,因为年龄小,人在桶里,乔大郎家的紧紧抓着桶,护着一双儿女。

积水,已经到了她脖子那里。

罗阳其他渔民的船,大多也是这个模样。不是拉着孩子,就是拉着老人。

乔大郎回来,匆忙向罗里长汇报后,立即来到妻子手边,把妻子护在了两个桶中间,紧紧搂着。靠着男人结实有力的胸膛,乔大郎家的,轻轻松了口气。

乔老丈问儿子:“周边的村子怎么样?”

乔大郎实话实说:“屋子都有榻的,大家搬了桌子到外头,站在桌子上等着人救。罗表叔意思,天亮之后,把孩子和女人往海州城里送,咱们的船去拉其他村子的孩子。”

乔老丈点头:“罗锅是个好的。可这是没法子的事,谁叫咱们赣榆知县是新来的呢?”

乔大郎冷笑:“姓费的那个也不怎样。”

乔老丈瞪了儿子一眼,道:“管好了你的嘴。”

乔大郎哼哼唧唧不敢反驳老爷子的话。

训斥儿子后,乔老丈长叹一声,道:“姓徐的那个呢?”

乔大郎咧嘴。

老头子还说我呢,自己也不怎么把当官的当回事嘛。这话,乔大郎也就只能在心底嘀咕几句,嘴上不敢说的。嘀咕后,乔大郎笑呵呵地说了自己把累赘送走的经过。

乔老丈听罢,道:“贺岗的人怕是要骂死咱们。”

乔大郎实话实说:“他们村真比咱们村子地势高,他们那边的北领地比庄稼地高一丈呢。我估摸着这会儿,他们都到北领地上了。”

说到这,乔老丈就很羡慕人家了。

等罗里长过来看望大家的时候,乔老丈就同他商议:“日后咱们也堆那么一个垄地吧。”

罗里长何尝不想?他说:“咱村可都是平地,修那么一个笼子出来,全村老少爷们都上,也得大干半个月。吃的喝的,泥土都哪来?”

乔老丈说:“以前大家兴许不乐意,经历这一回,再苦再累,大家少不得咬牙坚持一下。”

罗里长默然片刻后,道:“嗯,水退了再说,我现在去看看别人。”

乔老丈没再多说,只劝了罗里长一句:“你岁数也不小了,撑不住的时候别硬撑。”

天色渐白,雨又下了起来。

所有人都是饥寒交迫的,孩子们忍不住喊饿。经不住孩子们叫爷爷的乔老丈,和众船夫商议:“划到城门外还得一段功夫,咱们现在就走吧,正好到了城门那,也该开门了。”

这个主意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

罗阳五艘渔船,在乔老丈的带领下,慢慢向海州城挪动。沿途遇到南岸的渔民,也是一样的操作。众人到底到的早了些,城门还没开。

乔老丈看着天色判断:“应该快了吧?”

他这个念头刚起,城门大开。

城内划出一艘艘竹筏,筏上无人,只有灰蒙蒙的帆布,隐隐带着煎饼的香味。所有人都被吃的吸引住了视线,乔老丈例外。

乔老丈从推船人的动作中,看出不同。

他敢保证,那些人,不是普通的百姓,也不像衙役。

这时,看到城外的老少爷们,推筏的领头人,走到打头的乔老丈跟前,自我介绍:“老丈怎么称呼?”

乔老丈道:“我姓乔。”

那人随意点了点头,道:“我是海州卫百户,海州知州雇用我们为赣榆的人送吃的和水。你们既然已经到了,那就等我们出了城,你们再进城找吃的吧。”

竟然是官兵!

乔老丈想信,但又不敢信。乔大郎就没这些想法了,不管真假的,他都信。扒着船,乔大郎指着竹筏问:“这些,不会是现造的吧?”

那百户颔首:“自然是现造的。不得不说,这个林知州的脑子很活。见海州竹子多,直接下令砍了,拿绳子这么一捆,先运粮运水到城外,再顺手救几个人,十分便宜。好了,竹筏都出来了,你们进去吧。”

乔老丈压抑着激动,带头驶进城去。

城内水位不够,船行困难,跟船的女人们就开始推船。守门人也不查人了,直接下水帮忙推。众人进了城,又有壮年帮忙,带头往前走,指挥大家进入一处民宅。院子里虽然也有水,但门槛极高,门槛上又堆了高高的泥土,屋子里的水被舀得七七八八。

孩子们一个个地被接了进去。

这时,有几个婆子抬着三桶粥过来。放下粥后,膀大腰圆的婆子举起一个大白碗,扬声道:“这里是菜粥,一个钱这么大一碗。身上没钱的,互相借一下。”

“怎么还要钱呢!”

这种声音起此彼伏着,婆子用更大的嗓门,盖过了所有人:“想什么呢!不要钱那不乱套了!没人是傻子,谁都知道接下来会缺吃的。要不是知州摊派了任务,我们根本不会把所剩不多的粮食拿来卖!要不是大人下了令定了粥价,这粥不定多少钱呢!”

乔老丈叹息着,却不得不承认,知州大人很有远见,做得对。

反正罗阳的人,逃出来的时候,都是把所剩无几的钱带上的,他这里家家户户,多少不论,手里都有几个钱的。乔老丈带头买了几碗粥给自家人分食了。

有人带头,大家又饿,只好纷纷掏钱来买。

乔老丈吃了一碗粥后,问那婆子:“可有煎饼、馒头卖?”

婆子一边忙着卖粥,一边说:“这个得到外头去买了,不管是啥,八成是要涨价的。”

乔老丈父子还要折回去救人,不吃饱不行的。乔老丈问了地方,爷俩推着船离开,不大会儿花了二十个钱,买了十个黑面馒头回来。

溢价至少一半。

罗阳的男人们分食了馒头后,准备推船出城,继续救人。门口,一位三十许人的壮年,一个个问过去,找到了乔老丈这里,因问:“老丈,听说赣榆的官员去你们那了,是吗?”

乔大郎呆若木鸡。

合着姓徐的那个说着了?朝廷的人要救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