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王1918

《西北王1918》

三三章 工程技术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更新时间:2011-12-16

“号外!号外!西汉铁路马家坪段发生塌方事故,30多名筑路工人不治身亡!号外号外......”9月28日清晨,陕西和国内各地报纸纷纷刊载了这一惊人消息。

“少司令,一共32个工人身亡,17个工人重伤,另有轻伤近百人。死亡的工人中,除5人为孤身外,其余28人全部拖家带口......”钱贵看着司南疲惫的坐在椅子上,说这些话的时候,心里很不是滋味。

自从去年年底被司南调到身边做传令官,他一直很努力,对这个提拔重用自己的少东家非常尊敬,每次看到司南秉烛办公,心里很不是滋味。他知道少东家的年龄和底细,也知道这个比自己小很多的东家,为了老百姓和几万兄弟的日子过的好些,都受了些什么苦,可他现在很无奈,因为自己没法去分担少东家的苦楚。

“什么原因查明了没有?”司南疲惫的问道。

“查明了,马家坪段的山石属于石灰页岩类型,稳定性极差。陈副工(陈裕光)说为了节省炸药,这一段山体只爆破了3次,其余的岩石可以利用震动自然脱落,不料因为山体结构的原因,大面积坍塌,来不及撤离的工人伤亡惨重......”

“给李总工和陈裕光、茅以升、刘宝鄂等人领导的项目组回电,第一先将所有轻重伤工人安全运回西安,用最好的药和大夫治疗;第二将所有丧命的工人全部就地采购上好棺木运回,所有伤亡工人的善后和家庭抚恤不用他们操心,由总公司操办;第三告诉他们,不该省的炸药和材料不要省,哪怕浪费些也没有关系,缺什么我就给他们补充什么,别在这上面节省。”

“全陕西甚至整个中国的老百姓都盼着,我们中国人能自己修筑世界铁路史上桥隧密度最大的铁路,让他们放心大胆的去干,但一定要首先保证工人的人身安全。去吧......”

西汉铁路开工后,司南将军工厂近半的炸药产能都拨付给了李仪祉领导的项目组。随着9初陈裕光、茅以升等人的回国,西汉铁路终于有了坚强的技术班底。特别是陈茅二人,在土木、力学和桥梁上的造诣堪称学术泰斗。

在李仪祉追求进度的思想指导下,经过项目组的商议,西汉铁路由分2段施工变更为3段,分别是西安到佛坪、佛坪到城固和城固到汉中,3段的领导人分别为陈裕光和刘宝鄂、茅以升和韩广琦、李仪祉和程孝刚。

然而也正是这样,酝酿了塌方事故的发生,由于2段开工变成了3段,仍旧按照原计划拨付的炸药出现了缺口。更由于西汉铁路开支巨大,陈刘二人为了节省炸药,将其用到更紧要的地方,酿成了这起灾祸。究其原因,还是陕西的炸药产能不足,还是陕西穷困导致,要不然他们两个也不会如此节省。

陈裕光毕竟年轻,刚刚毕业,在工地上还缺少足够的实践经验,可老刘出现这样的失误就太不应该了,归根揭底还是老刘憋着一股气,想又快又省又好的建成西汉铁路啊。

刘宝鄂字梦锡,陕西洋县东韩人,1908年经西潼铁路筹备处选派赴美留学,先后于美国铁道专门学校学习和康奈尔大学就读,辛亥革命爆发后学费中断,他以半工半读完成学业。1913年回国后因战乱频繁,修建西潼铁路无望,在南京主持大型水利工程,他和李仪祉、韩广琦等人,都是在兴修骆峪河水库时受邀回陕的。

可以说,这个时代中国报国之心最为迫切的,当属铁路人才!概因为自清末开始,国内每次大革命和大事件,多以列强瓜分中国铁路和矿权为先导,是以在西耀路完工后,这些继詹天佑之后,中国最优秀的铁路工程技术人才,对西汉路的开建才如此迫切。

不是他们狠心,而是没有办法,陕西虽然工业发展迅猛,但独自支撑如此规模的铁路工程,也十分艰难,所以他们才不得不想方设法节省开支。

想到了这里,司南披上衣服,骑马来到了车辆厂。做为前世运输栽具设计制造专业毕业的司南,对柴油机的熟悉远超汽油机,作弊式的发明泵喷油器和高花纹低压充气橡胶轮胎后,配备大功率柴油机组的工程机械研制条件已经成熟。

打开仓库大门,随着灯光亮起,两辆造型颇为怪异的大铁家伙静静的躺在仓库内,一辆的前面带着铲子一样的东西,另一辆则举着一个挖斗。这两个大家伙是司南在这半年时间里,精心打造的推土机和挖掘机。

它们的动力系统,采用了后世60推土机的柴油机组,这两辆履带式工程机械,由于液压器件的问题,迟迟不能投入使用。关键问题在于,陕西的机加工基础过于薄弱,产业工人的加工技术跟不上,液压和传动机构有着很多问题。

“哎......”长长的叹了口气,无奈的关灯退出仓库,现在自己能给予李仪祉等人支持的,唯有加大炸药和拖拉机的供应量。自己虽然有着后世的知识,但工艺和技术的进步也只能靠时间来积累。

好在随着技工人数的不断增加,拖拉机的生产数量正在稳步提升,大量由合金冶炼而成的钻孔工具,在施工工地蒸汽发电机组的带动下,已经让施工难度下降了不少。

第二天,司南终于看到了黄石仁的创业申请,按照司南的吩咐,所有向实业银行申请创业的大学生申请书,都要交给自己审阅,辗转十多天之久,这份申请书终于到了自己的案头。答应了黄四哥之后,司南本想催促实业银行,又打消了这个念头,还是按照规矩来的好,毕竟自己的意见占的比重最大,只要走到自己这里,就没有什么问题。

黄四哥的申请书写的很严谨,做为机械学堂三年级数一数二的优秀学生,申请书也同他的为人一样,按照实业银行的要求写的一板一眼。唯一欠缺的地方就是现状分析和技术合伙人,不过这也不能怪他,毕竟这个时代没有出国的一个学生,眼界上多少都有问题。

在医疗器械领域,全国还没有一个正规的生产厂家,这个行当还是大有可为的,老四的眼光还算不错。司南摊开一张稿纸,结合后世的医疗器械发展趋势,一笔一笔的写了下去。顺便给黄四哥推荐了几个技术顾问。

生化学博士林国镐、冶金博士胡庶华和医学博士颜福庆、电机工程学硕士杨肇燫,这几位大才都是刚刚学成归国的宝贝,被邀请来陕西教学,司南也仅仅是推荐给黄四哥,至于老四怎么说服这些大拿,不关他的事情。

由钱贵抄逾后附在黄石仁的申请书上,司南拿出自己的专用印章,盖在了审核意见表的最后一栏里,并亲笔写下“同意,建议贷款10万”的意见,这份意见表黄石仁是看不到的。

按照实业银行的定下的贷款规矩,贷款的使用分3种情况:第一种是参股,即实业银行的贷款转为股份,占新办企业40%的股本,其中10%做为教育股份,每年10%的按比例分红归属教育经费;第二种是长期贷款,不占据企业股份,但20%的利息收益归属教育经费;第三种是短期贷款,同样不占股份,30%利息收益归属教育经费。至于黄四哥怎么选择,就看他个人和拉来的技术合伙人意见了,要说论交际能力,老四还是蛮不错的。

忙完了纷杂的公务,司南和钱贵来到了牛耳山工厂,两条p-14生产线和弹药厂设备运回来之后,经过半个多月的紧张安装和调试,现在已经投入试生产。此刻的牛耳山基地工厂内,灯火通明、火花四溅、气锤轰鸣。

“王伯!生产情况怎么样?”司南大声的问道,由于工厂建在挖空的山体内,虽然当时做了回音消除处理,但仍旧充斥着嘈杂的噪音,为此司南不得不大声询问赶过来的王文礼。

“昨天开始试生产,一天的产量是50杆,今天截止到现在已经生产了35杆,全天突破70杆应该没问题!听洋人来的师傅说,连他们自己都吃惊,中国的工人能这么厉害!”王文礼说这些话的时候,显得很自豪。也确实是这样,中国工人如果要论创新能力属于末流水平,实际操作和仿制的能力绝对是世界第一。

“您好,我叫托马斯.约翰逊,是温彻斯特公司派来的工程师,我在欢迎宴会上和您交流过......”司南微笑着望着眼前这个喋喋不休的秃头美国中年人。

“我认识您,托马斯先生,很高兴您能来中国,您对我们的工作有什么建议或者意见吗?”司南知道眼前这个人是温彻斯特公司的设计师,无奈温彻斯特公司在战后陷入了经济危机,做为公司的首席设计师,托马斯.约翰逊也被奥利弗.温彻斯特赶到了中国。

其实温彻斯特武器公司的正式名称是纽黑文武器公司,当时的西方人并不习惯这种以地名称呼的公司名称,通行的称呼多以创办者或者老板的名字来命名公司,所以纽黑文武器公司多被人们称为温彻斯特武器公司。

托马斯.约翰逊耸了耸肩膀,伸出大拇指说道:“中国工人很棒!生产线还没有完全调整完毕,就能出产合格的产品,确实厉害!”

“听说您是温彻斯特公司的首席设计师,似乎用不着您亲自来中国做这类工作啊?”

“你很有洞察力,公司在战后陷入了资金问题,政府消减采购后,老板为了节省工资,不得不派我们来。”

托马斯.约翰逊很诚实,不知道是他的优点还是缺点,本来司南就琢磨着从美国在引进一些武器方面的技术,没想到瞌睡碰到了枕头,托马斯.约翰逊无意中透漏了有利于西北的信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