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军中当先生

《蜀汉军中当先生》

005章 战例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章战例

这下子把这一百来人的好胜心真的是激发出来了。一百来人的汉军,被一个身着布衣的书生带着爬山,而且许多人还被落在后边,让先生站在山顶等着,让先生插着腰,看着往上爬的汉军,同时望着远方的风景在等着,这比骂这些武夫都难受。

坚持体能训练的同时,就是每天的奔袭。这次王训没有同意先生带着,其他指挥部的也是同样的意见,别再让先生带了,太丢人了。

李坤指定了训练的进度,开始是平原地带的奔袭,要轻装达到每日六十里到十里;随后是山间的奔袭,就是沿着山谷,河边,山间小路,练习奔袭,也是达到每日六十里到十里;最后是翻山越岭的奔袭,这次没有时间和距离的限制,而是让这些人熟悉,研究怎么翻过山去,如何解决遇到的问题。

之后是夜间奔袭。这回,李坤自己亲自带队,每人的左臂缠了白色布巾,前边设了前锋,负责探路,后边设了收容,负责收留掉队的人员和装备。这个训练练得并不长,只是让众人有个基本的思路,现在李坤用不到这个。

接着就是练习伏击,包括伏击地点的选择,伏击地点队伍的伪装,部署,两侧伏击队伍的配合,前边队伍的堵截,后边队伍的封口。还特别强化了箭弩在伏击中的使用和配合。现在人数少,硬拼不划算,需要加强这种远程的攻击。所以伏击开始时,弩箭远射就是最有效的手段。

在伏击中,还加上了分散与结合,分散与结合转换之间的预定联络。在这个方面,李坤提出了一些想法,然后让众人再想些别的办法,让大家都动起来,这样的效果会更好。

这么大的动静根本不可能瞒过王平,大营中的书吏传来的消息就琐碎多了。

比如岗哨。

先生在营门设岗哨二人,由每什按日轮流。

晚间岗哨二人,一人在营门,一人由副指挥自行安排,称为暗哨。

岗哨皆加配哨子,以通消息。

实行口令制度。口令在晚间由指挥临时指定,每日更换。

任何外人入军营皆需通报,无指挥或先生同意,不可放入。

比如习字:

先生令全体指挥部的人,特别是队长以上的习字。内容为常用军中文书。还有一些简单地算学计算,用于计算路程的远近,到达的时间,粮草准备和分配等需要算学的地方。通俗地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大家都要知道,不能只靠别人。

先生还让木匠用大木板拼接成一块,刷上黑漆,用于授课,被士卒称为“黑板”。

听着旁边书吏读出的这些文字,王平陷入了沉思。

很明显,这不可能是李坤这位先生一个人临时想出来的东西。这是个什么人呢?王平决定明天去看一看。传令给军中,让军中部分将领随行。

第二日,上午处理完一些军务,午后,王平传令汉军大营,除当值的将领之外,其他大部将领跟随,出东门前往南水大营。

快接近大营之时,发现和原先的院子不同了。此时,这里已经布置上了防御设施,里边隐隐传出了不少声音。

队伍快接近营门时,哨兵远远看到了大队人马,一人不动,另一人穿过拒马,来到跟前行礼。一名亲卫出列,对卫兵说到,

“王平将军查营,快快开门迎接。”

“诺。”哨兵接过令符,行礼后准备转身通报。

亲卫一愣,喊住哨兵,

“站住。将军查营,尔等已经验过令符,还不开门?”

哨兵虽然身材高大,却是有礼数,回禀王平到,

“报将军,先生有令,无论何人,进营门必须通报。”

“这是王平将军,还有令符。”那名亲卫提醒。

“禀将军,先生特意交代,就是王平将军亲自来,也不行。否则加重处罚。”卫兵仍然对着王平。

“为什么?”王平纳闷,便问道。

“小的不知。”

“好,去禀报吧。”

一会儿,营门打开,拒马打开,李坤和王训二人,跑步而来,上前行礼,把队伍迎进大院。

王平看了看,里边变化不大,屋子门口加了标牌,墙角加了块很大的平平的木质物品,大概就是所谓的“黑板”。

看到王平看向大黑板,李坤立刻喊,“陈大海,陈大海,把黑板快擦了。快点,否则收拾你。”

“诺。”陈大海跑出来,连对王平都没见礼,就跑向大黑板。

“上面有何物,不能见人?”王平问道。

“没有,没有,乱写乱画的,没必要给别人看,以免别人看见了笑话,“随后李坤扭头大喊。“快擦了吧。”

王平很奇怪,顾不得礼节,朝着陈大海喊道:“停下。”一边走了过去,众人跟随。过去一看,已经擦了一半,剩下的一半留着,似是而非,看不清是什么。

“此是何物?”

带着众人到黑板前。这块黑板是李坤让木匠特意做的,汉中物产丰富,木匠能寻到好的材料,又用刨子推了多遍,又大又平,刷的油也非常好,用起来也爽。条件好了,李坤利用武器作坊的条件,让工匠烧了不少石头,制成石灰石,做了笔。下一步李坤还准备给每个军士都配上小板凳,那就方便多了。

李坤倒是没有隐瞒,“不是什么大事。最近给众人讲一些征战思路,顺便加进去了一些战例作为证明,用来增强说服力。这些东西和汉军的许多东西不太一样,汉军的训练来自丞相,自有一套体系,怕给汉军造成混乱,所以让人擦掉。”

“先生,可以给我等讲讲吗?”王平问,

“讲没有问题,还是原来的话,怕给汉军造成混乱。”李坤解释道。

“那就算给众将讲个故事吧,先生看行不行。”王平道。

李坤心说,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能不行吗?

“行,请各位稍稍等待一下。”

“好。”

这里的条件还是简陋,除了王平给准备的几案,其他人都是席地而坐,还好此时风不大,众人又都是军中的人,倒是没有什么不适应。

李坤面朝黑板,画了一幅地图,包括几条重要河流,以及几个重要地名。随后开始讲一个故事。

一个偶尔从古书中读到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久远到没有记录了。当时天下大势,有些像黄巾时期,天下大乱,诸侯割据,百姓流离失所。朝廷为奸人蒋姓所持,私占大位。又背信弃义,向兄弟手足挥起屠刀,宁错杀三千,绝不放过一个。一夜之间,血流成河,忠义之士,损失惨重。”

众人听到这里,议论纷纷,渐渐想到曹魏,认为是暗指。

“一位祖师毅然弃笔从戎,愤然反抗,建立义军,终于在东南打下尺寸之地,可以容身。然而祖师当时地位尚低,根基不固,军权被一群只读诗书战策,毫无实战经验的书生所夺,七年心血,毁于一旦,残军不得不西去避难。此时,由于书生们之误,近十万大军仅剩三万余人,后有追兵,前有堵截,且人困马乏,缺衣少粮,士气低落,濒临绝境。”

众人静默,也许他们想到了夷陵之战吧。

“天不亡义军。全军将士终于醒悟,弃书生之迂腐,思祖师之英明,终于将祖师重新推上主将之位。”

“好。”众人大声喝彩。

“此时义军的任务就是过江水。千方百计过江水,才可以摆脱三十万敌军之重围。当时北有敌军刘部,当地是王部,西南有龙部,后有蒋部,大批人马集结,形势极其危险。”众人深以为然。

“此时,北方刘部首先渡过江水,欲攻击义军。义军探得刘部的士卒较少,希望迅速歼灭之,打开北上通路。于是设伏于此。”

李坤指了一下某个位置。

“然战役开局不利,敌军未被歼灭。后查之为探查有误,敌军众多,义军不可能歼之。而刘部军源源不断而来,南面蒋军接近,东有王军驻守,义军有覆灭之忧。祖师首战不利,已成定局。”

众人摇头叹息,深为忧虑。

“祖师当即决断,退出伏击地域,摆脱接触。然而北,南,西皆有敌军,义军被迫渡过安乐水,以避敌军锋芒。”

李坤指了指一条河流。

众人听后深以为然,但忧虑不减。

“敌军主力随即跟随而来,三路齐聚,距离义军仅有两三日路程。祖师遣一部兵力北上,大张旗鼓,做北向渡江之态。自己亲率主力西出,二渡安乐水,大胜当地守军,转危为安。此也为义军西征以来首个胜仗。”

“好。”众人长出了一口气。

“敌军随之东来,欲重围义军。祖师挥师在另外一处重新渡过安乐水往西过百里,隐蔽处修整。”李坤点了一个很偏僻的地方。

“敌军探知后,令龙部军东进,王部军西进,刘部军往南,蒋军往北,汇聚于此,称为东西对进,南北夹击,一举消灭义军。”

李坤看了看正在沉思的众人,等大家想得差不多了。方才说到,

“祖师高瞻远瞩,奇思妙想,审时度势,施声东击西连环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