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门小娇娘

《侯门小娇娘》

第348章大迁徙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宋徽音带走了队伍里头几个大块头,这几个人对她唯命是从,她和他们商量计划去了。

等宋徽音回来,那众人也都喜笑颜开,追过去问老梁宋徽音有什么计划,但老梁这里却笑,“天机不可泄露,反正宋姑娘有的是办法,如今我们不能继续往前走了,我们在原地休息,宋姑娘会带我和其余几个人去弄粮食,前提是你们必须在原地等着不要着急。”

“但。”一个愣头青模样的男子已站了起来,他有话要说,他要问的其实也是大家想要问的,“但……”

“但什么但?你要是比宋姑娘更厉害,更法力无神通广大,你去找吃的就好,如今不是我们拉后腿的时候,人宋姑娘只身一人,人家是我们里头条件最好的,人家想走早就离开我们了,如今和我们患难与共,但你们呢?”

“你们却怀疑她,不支持她,要你们在原地待命,你们在这里等候就好,总会有好消息送来。”

那众人只能点点头。

就在此刻,宋徽音忽而注意到远处的黄沙里躺着一个奄奄一息的白衣少女,这一路上宋徽音乐于助人,只要遇到逃难的人都会去救助,此刻看到那可怜兮兮的女孩,她不知不觉已靠近。

“姑娘,姑娘?”绵长温柔的叫声将那姑娘召唤了回来,宋徽音将这丫头搀起来让她靠在了自己的小腿上。

“姑娘?”

宋徽音一看,发觉这白衣女的胸口受伤了,血液还在流淌,这女孩面色苍白,从这女孩那质地良好的衣服可以看出,这女孩一定是遭遇了什么算计。

“啊,我好疼。”

“别怕,不要乱动,我为你看看。”

上天给宁王开了一个老大的玩笑,杀人如麻的他居然没杀死阿诗玛, 这是阿诗玛也感觉意外的。

当日宁王借阿诗玛逃难,在这附近宁王违背诺言,对阿诗玛下手了,可怜的阿诗玛居然得到了天的眷顾就这么活了下来。

宁王的匕首偏心脏两寸刺在了肺叶上,阿诗玛休克了过去,她躺在黄沙里两天两夜,就在阿诗玛死亡之前,宋徽音到了。

“姑娘,不要怕。”宋徽音为阿诗玛看了伤,将阿诗玛放在了平板车上,“你先休息,大家都是好人,我们……”

宋徽音指了指自己,又指了指对面一群人,“我将你交给小刘照顾,如今我们要找粮食去,他们不会放弃你,放心。”

这群逃难的人在流亡的过程之中逐渐的拧成了一股无往而不胜的力量,正因为这么一股彪悍的力量才支撑他们走到了今天。

阿诗玛的眼睛睁开了一条缝,透过那一条缝阿诗玛看清楚了眼前的人,那群人鹑衣百结,看起来一个比一个还困苦,但他们的眼睛里却闪烁着一种友善的光。

“好了,”宋徽音抓住了阿诗玛的手,“好好儿活下去,我去去就来,你在这里休息。”

阿诗玛本以为自己必死无疑,如今活了过来,心头的恨变成了荆棘,那荆棘生的很快,一下子就盘绕在了心脏上,她每一口淡淡的呼吸都会让自己难受,她强迫自己看清楚究竟是谁救助了自己。

于是从今日开始阿诗玛认识了宋徽音。

她对她有救命之恩。

她不了解她,或者说阿诗玛对宋徽音的了解仅仅是存在于面目上的,神态上的分析,宋徽音和这群难民与众不同,宋徽音带给阿诗玛的是一种朝气蓬勃的力量。

看着宋徽音离开,阿诗玛用力发出两个字儿。

“谢谢。”

宋徽音嫣然一笑,“说的哪里话,同样都是遭难的人,谢谢什么?这一路上大家不都需要互相扶持吗?”

宋徽音很快到了斗酉县。

她联络到了县令大人,那县令刘大人和宋徽音关系不错,之前治理洪水的时候曾多次得到过宋徽音的帮助。

可以说,因为成功治理洪水,这县令大人的地位在得到了认可,而在宋徽音没到斗酉县之前,这县令大人生活的水深火热,皇上因洪水的事三令五申,随时可能对他“革职查办。”

如今一切都过去了,宋徽音的出现让刘大人大感意外。

“那我这里就开门见山了,我是过来借粮食的,我……”宋徽音将自己这一路上救助民众的事说了,这刘大人本就是个古道热肠之人,且刚好是中秋节前后,真是秋收旺季。

刘大人这里粮食很多,听说是给灾民,黎大人抓住了宋徽音的衣袖。

“你来,将军夫人你来。”

刘大人拉宋徽音上了城头,从这里看下去,居高临下,宋徽音看到远处那金灿灿黄橙橙的庄稼,那是数不尽的稻谷,那是绵延不绝的希望,看到这里宋徽音心头有了红日。

“父老乡亲!”城头上,刘大人振臂一呼,“诸位且朝这里看,我面前这姑娘就是谢将军的夫人,半年前要是没有夫人帮助我们治理洪水,我们这斗酉县早被席卷到 水晶宫去了,如今将军夫人落难了,需要点儿粮食,诸位 且请慷慨解囊帮夫人渡过难关。”

那刘大人义正辞严,话说完后自己先做表率,捐了宋徽音一百斤粮食。

下面那些产粮大户陆陆续续也捐起来,有捐二十斤的,有捐赠五十的,很快宋徽音就发现这群人捐赠的粮食他们这群难民就是吃一年四季都吃不完。

有人看了看宋徽音,“你们都是小家子气,今年我们斗酉县风调雨顺,你们就捐这么芝麻绿豆点点? 当日要是没有谢将军,我们早完蛋了?指望朝廷吗?朝廷会主动让人给我们治理水患?乡亲们做梦呢。”

“朝廷只是一味地为难刘大人,听说谢将军和夫人本是在附近剿匪呢,却心甘情愿帮助了我们,我这里就一千斤的粮食。”

“我是绸缎庄的,我财大气粗,我八百斤。”

“不才是绸缎庄胳膊卤肉店的,捐七百。”

“五百!”另一个高昂的声音激动的呐喊,“我是玉工坊的,生意还算不错。”

不敢去统计。

不能统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