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与凡

《仙与凡》

第十八回 太师巧设美人计 女王花园诉真情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第二日,辰时不久,太师带着一干人马,来到驿站。

唐僧迎到客房外。

太师见了唐僧,施礼道“高僧早安。我王陛下召见您,并命微臣,请高僧师徒移至我王客店歇息。”

唐僧听到说国王召见他,十分高兴。但又听要挪地方,便还礼推辞道“阿弥陀佛,贫僧乃出家之人,有处安歇即可,不必再劳国王陛下费心。”

太师道“驿站条件简陋,不如我王客店条件好些。那里吃住都甚方便,请高僧师徒收拾行李,随微臣去吧。”话语里带了不容推辞的口气。

唐僧还想推辞,但猪八戒一听要住到国王的客店里去,心想那里肯定有不少好吃的。于是一溜烟地跑进客房里,收拾行李去了。

唐僧不好再推辞,只得回房,换上五彩织金袈裟,手持锡杖,随太师向驿站外走去。

孙悟空从后院里牵来白龙马,沙和尚担着行李,猪八戒扛着钉耙,都跟在唐僧后面。

出了驿站大门,孙悟空扶唐僧上了马,太师乘轿,一行人沿着驿站前大街向东走去。行了约一里来路,来到一处客店前停住。这客店也是紧邻大街,坐北朝南;黑漆大门,红漆勾出牙线;两尊石狮子蹲守在大门两旁,很是气派。

太师下了轿,孙悟空停住马。太师对唐僧道“高僧,让三位小长老先进客店歇息,微臣引领您去见我王陛下,如何”

唐僧听了甚是高兴,心想趁此正好让那国王将通关文牒盖上御印,下午我们便可启程西去了。于是道“善哉,善哉。”随即将锡杖交给孙悟空。

太师命一侍从从孙悟空手中接过马缰,又命一个侍从带孙悟空师兄弟三人进客店歇息。然后上了轿,引领唐僧继续向王宫走去。

至王宫前,太师下了轿,侍从扶唐僧下了马。太师命侍从将马牵回客店,自己则引领唐僧进了王宫。绕过金正殿,沿金正殿东巷直向里走,约走了一里多路,来到御花园门前。太师停住脚步,对唐僧道“高僧,咱们到了。我王陛下正在御花园里等您,您请进吧。”说完,太师沿来路返了回去。

唐僧见御花园门开着,便轻轻地走了进去,但并未见任何人。只得沿路缓缓前行,并环顾左右,见小路两侧,全是牡丹。这牡丹,枝叶正茂,花开正盛,香气浓郁,辅以早晨湿润的空气气息,幽香而不腻,让人有赏心悦目,气定神闲之感。唐僧心里无比舒畅。

唐僧谨慎地前行,行了有三四十步远,只听得前方不远处有一女子声音问到“来人可是大唐高僧”声音似燕莺之声,轻、柔、脆而甜,动听悦耳。

唐僧寻声音抬头望去,见正前方十几步远处有一八角云亭,云亭内的玉石园桌旁,坐着一位妙龄女子。女子坐西面东,扭转上身正面对着他。这女子,穿一身焰红色丝织长裙,裙摆掩脚及地,裙质柔软滑润,裁剪可体,尽显那杨柳腰身和那凹凸动人之处红裙如火,好似燃烧着的少女青春与激情。披一条洁白蝉丝披肩。发髻高挽,青黛如冠;珠宝饰头,更有两朵水仙花点缀,如蔚兰色夜空里的星星闪烁。柳叶眉,牡丹眼,樱桃小口,双唇红染。恰又配那雍容华贵满月脸,真乃一副大富大贵容颜。

那柳叶眉稍弯,恰似一弯月牙。牡丹眼含情黑瞳乌黑闪亮,白珠雪白有光,黑白分明,熠熠有光彩;上睑略厚有肉,折出双睑形状;眼虽非口,却又有会说话灵动;默默犹含笑,颦笑更多情。樱桃小嘴,如含朱沙,唇线分明;红唇灵润如含水,不言不语自含情;闭口尤性感,开口更迷人。这真是眼如勾魂索,嘴能摄人魄;点点妩媚在,娇柔又大方。真比那天仙还美,更比那妖精多情。这女子,虽然是百般妩媚,万般含情,但却又举止得体,不失国王仪态。

唐僧见了十分惊诧,心想这就是女儿国女王昨日,唐僧在金殿上与女王虽谋一面,但却无甚深印象。今日一见,不禁暗暗感叹道“女子做国王实已罕见,却又是如此年轻美丽,真真是世上绝无仅有啊”

你道女王为何这般打扮又为何选在这御花园里召见唐僧

原来,昨晚太师见女王对唐僧已十分倾心,非他不嫁。又了解到唐僧的底细,也觉得这桩婚姻是天作的一对,地造的一双。但太师怕唐僧是出家之人,不肯应允,所以就对女王说“陛下,金殿之上难以显示您美丽与柔情,恰那唐僧西天取经之心又坚定,很难掳获他心,使他屈从。明日,您可在御花园里召见他,把自己打扮得如花似玉,风姿绰约,再施以柔情。俗话说,英雄难过美人关。那唐僧,虽说是出家之人,但却正置青春旺盛,血气方钢之年,哪里能抵挡得住这般诱惑必定会拜倒在陛下的裙下。”太师又向女王交待了一些要点,女王连连称“是”。

太师临辞别女王,又再三叮嘱“一定要尽显女子美丽与妩媚,用心去做,用情感化。”

女王一一应诺,铭记在心。

女王情窦初开,春心荡漾,只想马上见到这心中情郎,与之促膝,娓娓相依。只可惜,眼下才到半夜。女王只恨这春夜漫长,一心盼望着快快天明。

天刚蒙蒙亮,女王就早早地起了床,洗漱完,让玫瑰、月季好好地给自己梳妆打扮了一番,草草地用了点早膳,然后出了寝宫,来到御花园,坐在云亭里,只等唐僧到来。

也不知过了多久,就听御花园外一阵脚步声响,女王的心也伴随着这脚步声“噗通”“噗通”跳个不停。虽然昨晚已经设计好了程序与对策,然而,现在已乱,不知所措,片刻才稳定下来,坐在玉石鼓上,只等唐僧来拜见。可不知为何,最终还是没沉住气,没等唐僧来到跟前参拜,自己就先开了腔。

唐僧听到问,紧走几步,至亭前,施礼道“参见陛下。本僧正是东土大唐西天取经之人唐玄奘。”

女王急忙起身,道“高僧免礼。”然后走下云亭,要挽唐僧手臂。

唐僧见了心想她是国王,我岂敢承受如此大礼又何况男女授受不亲有意避让,但又不能让女王看出,以免使她感到尴尬,便趁势双手合十,避开女王的手,道“阿弥陀佛,谢陛下。”

女王见唐僧如此讲礼仪,知分寸,而非轻薄之人,愈加欢喜。心想这大唐高僧果真与凡人不同,遇美色而不意乱,处幽境而不轻浮。更坚定了她与唐僧结成伉俪的决心。伸出的手顺势做了个请的姿势,道“高僧请亭里坐。”

唐僧也道“陛下请。”

女王和唐僧走进云亭,女王坐在刚才的座位上,示意唐僧在对面的玉石鼓上入座,道“高僧请坐。”

唐僧见这玉石鼓上放着一张绣有鸳鸯戏水的锦绣垫,知道是为自己落座准备的,但却揖手道“谢陛下,贫僧怎敢与陛下平起平坐”

女王笑道“高僧但坐无妨。高僧请坐。”

唐僧见女王让得诚恳,不好违拗,揖手道“谢陛下。”然后坐了下来。

唐僧见玉石桌上放着一只木炭小炉,小炉上蹲着一把金壶,炉中木炭正燃,温着那把金壶。

女王见唐僧坐定,道“本王本想给高僧煮杯牛奶作早点,但又怕犯了高僧的戒律,只好煮了本王自制的牡丹茶,请高僧品尝。不知高僧可意否。”说着,提起炉上金壶,斟了一杯。茶水冒着热气,散发着淡淡的牡丹花香。

女王放下金壶,双手捧杯,欠身递到唐僧面前,道“高僧请用茶。”

唐僧见女王亲自递茶,敢忙起身去接。一抬眼,见女王双目含情,盯着自己,不免着慌。哪曾想,那茶杯又几乎已被女王手指扣满,接杯时又触碰了女王玉指。唐僧手似触电,欲抽手回来,又觉失礼,只得翘着手指,用两手母、食指接住,却撒了点滴茶水出来。唐僧自知有些失态,脸有些发烫。道“陛下恕罪,贫僧自斟便是。”

女王看在眼里,甚是得意。但心想万不可使唐僧感到尴尬,否则,便坏了情致。于是假装未看见,表现得若无其事一般,带了几分玩笑的口气道“高僧乃大唐圣僧,本王服侍一二,还不应该”

唐僧听了,急忙放下茶杯,揖手道“阿弥陀佛,贫僧岂敢若如此,岂不乱了纲常罪过,罪过”

女王未答话,只是坐在玉石鼓上,盯着唐僧欣赏,心里美滋滋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片刻才道“高僧请坐。今日这御花园里,只有你我,再别无他人,且莫这么多礼节,受了约束。你我都是年轻之人,今日就免了那许多的客套与繁琐的礼节。您觉得如何”

唐僧心想这样怎么了得有道是,“君君臣臣”,岂能失了纲常之礼但转念又想女王昨日刚受过惊吓,况且一会我还要求她在通关文牒上盖印,若是不顺了她心,使她生了气,不给我通关文牒怎么办也罢,随她去,她说怎样就怎样吧。如此一想,唐僧哪里还敢违拗于她于是道“贫僧谨遵陛下之意。”

女王盯着唐僧,满脸尽是幸福的笑容,频频地点着头,一语双关的道“好,好。”

唐僧被女王看得心里有些慌乱,不敢抬头,沉默了片刻,低声问到“敢问陛下,龙体可已安康”

女王笑道“本王身体已无大碍,只是偶尔会有点头晕目眩。”这都是太师的计谋,她告诉女王一定不要说完全康复,否则,唐僧会请陛下给他通关文牒上盖印。要说自己身体尚未全好,使他不能提通关文牒之事,以便稳住他,再掳他欢心,他便舍不得弃陛下而去,如此才达目的。因而,女王便依太师计谋,说偶尔还会有不适。

唐僧听得女王还未完全康复,心想我要加倍小心才是,千万别再惹她犯了病。如此一想,便不敢再提通关文牒的事了。

女王见唐僧沉默不语,也猜出了他的心思,便先发制人,道“高僧不必过滤,本王再休息两日便可痊愈,等本王身体康复了,亲自将通关文牒给高僧送去,您看如何”

唐僧听了,忙道“陛下龙体要紧,待陛下龙体安康,再换通关文牒不迟。”说完之后,唐僧心里直是后悔。心想我怎么不着急西天取经怎能经得起如此耽搁我怎么就顺着她话的意思说了这些却没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又想你安的什么心通关文牒上盖个印,多么容易的事你刚才盖好,现在送给我不就完了为何搞得这么复杂莫非你要故意为难我师徒不成正想着,却见女王执茶壶为他添茶,唐僧赶忙起身,弄得有点手足无措。

女王边为唐僧添茶边道“高僧西天取经,能路过我女儿国,本王真是万分荣耀。今高僧又能莅临御花园,更是蓬荜生辉,荣幸之至。也算是沾得些华夏大唐之福气。”女王斟完茶,轻轻放下茶壶,又道“我女儿国远离华夏大唐,虽也学得不少华夏之法礼,但只是皮毛,却不得真谛。因而,法礼虽似大唐之框架,但细微之处却有很大差别。因此,高僧到来,凡礼仪有不同之点,服侍有不周之处,还望高僧海涵。”

唐僧忙道“陛下过谦了,贫僧师徒已很受陛下关照了。”又道“国有大小之别,地有南北之分,不同之国,何况又相隔万里,法礼自然有所不同。正所谓十里不同俗,五里改规矩。然大理是相通的。贫僧来到贵国虽只有一日,但见城池格局,衣食礼仪,与我大唐国并无大区别,有些地方,我大唐国长安也自愧不如。陛下这宫殿,还有这御花园,建制上似同于我大唐长安,令贫僧有身在故国之感。”唐僧的话,有些是实话,有些则近似奉承,只是想着让女王开心、高兴,不要惹她生气、犯病,以免耽搁了取经的行程。

女王道“高僧言过了,本宫殿规模上不足长安一隅,形制上也是画虎为猫罢了,不足挂齿。”转而问道“高僧能否在我女儿国多住几日以传授法礼与我”

唐僧忙道“不可。”唐僧生怕再说了违心的话,于是,赶忙拒绝。话一出口,又觉得生硬无情义,会使女王难堪、不悦,便又心平气和地补充道“陛下,贫僧受我大唐皇帝陛下之托,到西天佛国取经。临行前,我皇陛下又亲召贫僧至御花园,对天呈誓,与贫僧结为金兰,可见我皇陛下对贫僧托付之重,期望之大。皇恩浩荡,贫僧定当竭力报效,唯有自西天佛国取回真经,才能报答我皇陛下之隆恩。贫僧恨不得日夜兼程。贫僧虽蒙陛下厚爱,然而,贫僧皇命在身,不敢应允,请陛下恕罪。”

女王听了并没有生气,她也不敢生气。她要虏获唐僧的心还唯恐不及,哪里还敢生他气,使他不高兴好似并不在意地道“高僧肩负如此重任,本王自然不敢强留,高僧莫介意。”又好奇地问“高僧与大唐国皇帝陛下结拜过”

唐僧道“是的。”

女王笑道“如此说来,本王倒是高僧的御妹了。”

唐僧惊诧不解,望着女王。

女王又道:“高僧,您听我讲,国与国之间,友好往来如兄弟,那皇帝与国王也就是兄弟关系,本王便可尊称大唐国皇帝陛下为兄。高僧即是大唐皇帝陛下之弟,又年长于本王,高僧便是本王的皇兄了。”

唐僧听了直觉得好笑,心想这哪跟哪啊,我和你八杆子打不着。但又不敢说不,怕惹了这女王生气。于是淡淡一笑,不置可否。心想随她胡诌去吧,我与她较这真做什么

女王又道“既然高僧不否认,那我就叫你御弟哥哥了,您就叫我御妹吧。”女王带着一副认真而又调皮的样子。

唐僧觉得越发可笑,心想这女王是不是昨日被吓得神经有了问题乱七八糟的未加理会。心想随她说吧,越是这样,越不能呛她茬。

女王起身施礼,带了嘻戏的道“御弟哥哥,受御妹一拜。”

唐僧见了有些无措,心想如果还礼,那就是认了;如果不还礼,一国君王给你施礼,你不还礼,那就是蔑君之罪。而且女王也尴尬,定会不悦,再犯了病,耽误了我师徒行程怎么办于是,只好起身还礼,道“陛下免礼。贫僧岂敢承受”唐僧这样说,一是想表明自己不同意;二是想给女王一个台阶下,只当作玩笑罢了。

可偏偏这女王认真,并未直起身,并指正道“御弟哥哥错了,你我应当兄妹相称,怎么还陛下、贫僧的”

唐僧见糊弄不过去,心想你既然要哥妹相称,那就随你吧。如此相称,也没什么害处。我本想要讨得你高兴,好早些换了通关文牒西去,不正合此意于是道“哥哥错了,御妹快快免礼。”

女王“咯咯”地笑了,笑得是那么纯真,那么开心,那么灿烂,就像这御花园里盛开的牡丹花,绚丽而自由奔放,无拘无束。这一笑,真真是,羞花闭月,沉鱼落雁啊

女王止住笑,关心地问“御弟哥哥,你为何要到西天取经何时离开的大唐一路可否辛苦有否遇到了危险”一口气问了许多问题。虽然这些事情太师都已经给她讲了,但是,她还是以此为话题同唐僧多聊些,不然,能说些什么

唐僧道“御妹莫急,待我给你细细讲来。”唐僧有意要讨她高兴,便把昨晚向太师讲的那些又说一遍,道“我大唐皇帝陛下,为安抚定国时战死沙场将士们的亡灵,特遣我到西天佛国取回大藏真经,以超度他们,使其免遭孤魂野鬼之苦。我于贞观十三年秋,辞别我皇陛下,离开长安城,如今算来已经有四个半年头了。一路上,跋山涉水,降妖伏怪,历经千难万险,九死一生,但终能逢凶化吉,此乃佛祖佑护也。”

女王听得十分认真而投入,犹如亲临其境,心弦紧绷。听完后痛惜地道“路途如此遥远,前途又如此凶险。御弟哥哥,你何不择佳处而居,不再受那般磨难”女王有意试探唐僧,看看他的反应。

唐僧道“我佛心所向,不可半途而废。况且又是皇命难违,我只能一路西去。”

女王听了心里生出一丝凉意。须臾,又无话找话地问“御弟哥哥,你那两个徒弟是在那儿收的怎么那样”女王想说“怎么那样丑陋”,但碍于面子,却没有直说出来。

唐僧明白女王的意思,道“御妹有所不知,我的这三个徒弟,都是我在取经路上收的。长的猴脸的那个,是我的大徒弟,叫孙悟空。长成猪脸的那个是二徒弟,叫猪八戒。还有个三徒弟,长的象黑炭,名叫沙和尚,你还未见过。别看他们长的难看,但是,他们心地善良,不做恶事。而且,他们都有些本领,尤其是我那大徒弟。一路上,多亏了他们三个,保护我才度过了各种难关。”

女王道“御弟哥哥,一路上都是遇到了什么危险能否说来给妹妹听听”

唐僧心想说说就说说,今日不是要哄你高兴吗于是道“我师徒路过火焰山时,那火焰山,绵延百里,火势凶猛,山火炽热,离十几里远脸都象贴在煎锅上,烤得生痛。大徒弟为扑灭那山火,还差点丢了性命。有一次我被歹人放进蒸笼里蒸,那蒸笼里闷热难耐,让人窒息;还有一次,他们要用油锅煎我,把我吊在油锅之上,油烟沸腾,烤得我皮裂。都多亏了我徒弟们,一次次把我从危难之中救出。”

女王听了,好生心痛。唐僧讲的每一句,都牵动着她的心。她关切地道“这都是些什么人呀如此歹毒,竟敢伤害御弟哥哥性命”

唐僧道“大千世界,无所不有。恶人歹人,妖魔精怪,就不足为奇了。”

女王道“恶人抢你钱财,你把钱财给了他们,不就没事了”

唐僧道“我辞别长安,一路化缘,那有什么钱财”

女王不解地道“你既没有金银财宝,恶人为何要害你再说,妖魔精怪多是天界下凡之物,与佛家尚且有缘,他们为何也要害你”

唐僧沉默不语,他不愿说那些妖魔精怪是为了吃他肉长生不老。

女王好似恍然大悟,嘻笑道“哦,我明白了,准是因为御弟哥哥,青年英俊,风流倜傥,又佛缘深厚,那些妖魔精怪想招你为婿,汲你精华,得道成仙,或者要你给他们生个好后代吧。”女王说完,自知话语浑俗,不好意思起来,臊得满脸通红。

唐僧急忙辩解道“非也,非也,御妹莫取笑。我乃出家之人,怎敢有婚配之事岂不违反了我佛戒律”

女王听得唐僧未曾有过男女欢爱之事,越发高兴。心想他还是童子之身,真乃苍天佑我,给我牡丹送来如此珍贵之大礼,我定当不负苍天厚爱,把握住机会,竭尽全力,将他留在身边,做我的如意郎君。我们双宿双飞,恩恩爱爱,共度一生。一股痛怜之情油然而生。她为唐僧一路上所受的磨难而心痛,她不愿让唐僧再去西天,遭受路途中那非人的苦难,她想让唐僧留下来,用心去爱他,用爱去温暖他,拂去他曾经所遭受的痛苦与灾难的创伤。使他快乐,让他幸福。女王心痛而又充满深情地道“御弟哥哥,你一路遭受了这么多苦难,妹妹听了着实心痛,也为哥哥西去路上担心,不如哥哥留下来,在这女儿国里,与妹妹结为夫妻,御弟哥哥做国王,妹妹做王后。你前朝理国政,我后宫服侍。你我夫妻二人,相亲相爱,共度一生,岂不更好”女王情真意切,说到动情处,已是两眼发红,泪水盈盈。

唐僧只以为是女王对自己的怜悯,并未真正当回事,便随口应付道“御妹仁爱之心令人敬佩。我见这京城建制,与长安极其相似,令我有回到大唐故土之感,真想在此,向御妹求得一隅,居住下来,习佛诵经,度过一生。只可惜,我肩负大唐皇帝陛下之使命,要去西天取经,不敢自作主张。只能多谢御妹之美意了。”唐僧这话本来是委婉地拒绝,但是,由于女儿国距大唐遥遥万里,虽然学习了很多华夏文化,但怎奈这华夏语言深奥,别国,尤其是这西方之国,很难透彻掌握,理解其精髓,因而存在着一些理解上的偏差。女王在前面也已讲过。因此,女王把唐僧这段话理解成了他很想留居于此,与她共度一生,但只因身负皇命,不得不西行。

外国人觉得中国话难懂,尤其是难以准确理解那些冗长的,前后意思不同或相反的话的意思。这里有个诀窍在中国话里,只要有“但是”、“可是”、“然而”或“可惜”等之类的转折词的,对于不精通中国话的人来讲,这些词前面的话,无论他再长,也无论他说了些什么,你都别当真,也都不用管,只看后面的意思就行,那才是说话人要表达的真正意思。此法虽然有些偏颇,然而,却很实用这是戏言,不必当真。

正是女王没掌握这一方法,所以理解上出现了大偏差,大错误,以致给自己带来了灾难性的伤害。当然也有唐僧说话不干脆,表达意思不明了的责任。人说,当断不断,必留后患。也正是如此,留下了无穷的后患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女王听了唐僧的回答,喜忧参半,喜的是唐僧本人倒是愿意留下来,忧的是他不愿违抗皇命,要等他西天取了经,回复了大唐皇帝。女王心想那将不知要等多少年,恐怕早已白了女儿头,只留得一腔悲切了。再说,青春如金,岁月如梭。到那时,金已变成黄土,还有何人珍惜梭已老朽,如何再能织出锦绣来不禁有些伤感。女王不知再说什么是好,为了避免尴尬,请唐僧出云亭,沿路向北,边走边赏花。

云亭四周都是牡丹,此时真值春末,花开正盛,姹紫嫣红,五彩缤纷。牡丹花朵硕大,花瓣肥厚,又恰是早晨,花瓣上露珠点点,经阳光斜照,犹如晶莹剔透的水晶滚闪,即娇艳又灵动,让人心醉。

女王指着一枝并蒂牡丹让唐僧看这牡丹,花蕾硕大饱满,两蕾紧紧相依,花蕾上附着许多露珠,水灵活现,娇艳无比。女王道“御弟哥哥,你看这牡丹,相依相偎,待到他们花开,花瓣又交互其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分不清彼此。”

唐僧不敢答话,只是默默观看。

二人继续前行,出了牡丹园,走进百卉园,就见这园里各种花卉应有尽有,数不胜数。满园尽是盛开的鲜花,令人目不暇接。更奇的是,本应凋谢的梅花、杏花以及不该开放的月季、菊花等,也在开放,而且还非常繁盛,成簇成串,争奇斗艳。唐僧见了,不禁纳闷。感叹道“御妹,这御花园真是神奇,各个时节的花卉都能同时开放。此时季节,长安城里梅花、杏花等恐早已凋谢,可在御妹这御花园里,她们却还是花开妖妖,真是令人惊奇。此景致,恐是人间仅有,天宫也无啊。为何不同时节里的花卉能同时开放莫非御妹是那天宫里的花神,能唤得来百花仙子,为你花开,讨你欢喜”

唐僧的一番话,说得女王心里好不欢喜。女王想看这唐僧不苟言笑,一本正经之状,没想到,他嘴还这么甜,这么会夸人,又不显虚伪,真是令人钦佩。女王更加喜欢唐僧了。那种爱恋之情,难于言表。对唐僧难舍难弃,难分难离,誓要与他共度一生。

“你是我的神,我的灵,我的魂,我的一切。我为你而生,为你而活,没有你,我将生活的没有任何意义。”女王这样想。女王已经完全陷进了爱河里,不能自治,不能自拔也正是如此之爱,才结下了以后的恩恩怨怨。

女王接着唐僧的话,带了挑逗的意思,一语双关地道“御妹是花神,可不知那护花神何在”

唐僧听出女王是在拿话挑逗他,但却装着不解其意,道“护花神自然是在天宫里喽。”

女王“哼”了他一声,气他不理解自己话的意思,不解男女风情。又一想他自幼出家,不懂儿女情长,倒是自然,越是这样,越说明他至纯可爱。也不生他气,反倒更加欢喜。

为了活跃气氛,女王道“御弟哥哥,刚才你不是问,御花园里为什么不同时节的花会同时开放吗”

唐僧见有了别的话题,也乐于应答,道“是呀,我就觉得奇怪。”

女王道“这正是我女儿国与别国的不同。我女儿国,夏无酷暑,冬无严寒,一年四季温暖如春。不仅是御花园,整个京都城都是如此每种花,一年四季都可以不断地开放。这也正是我女儿国的三大怪之一鲜花一年四季开。”

唐僧问“御妹,还有两怪哪”

女王反问道“御弟哥哥,你来京都城快一天了,难道没有看出来”

唐僧不好意思地道“是全国尽女子吗”

女王笑道“御弟哥哥好眼力,这第二怪正是那全国皆粉黛。”

唐僧又问“那第三怪哪”

女王俏皮而又神秘地道“暂不告诉你。”说着,转了身,向前走去。

唐僧见女王不说,也不再追问,只是随女王往前走。

二人出了百卉园,前面又是一番洞天。这园里,小桥流水,古树参天;奇石假山,溪流飞瀑,曲径通幽,峰回路转;长廊亭榭,飞檐挑壁,雕梁画栋,色彩鲜艳。好一处幽静、雅致之所,犹如仙境一般。

唐僧见了心旷神怡,高兴不已,一时忘了处境,少了拘束。

女王甚是欢喜,引领唐僧,一会儿,踏小桥,凭栏观看锦鲤戏水;一会儿,涉曲径,携手共攀嶙峋石山。长廊下,喜形于色,笑声不断;亭榭里,神采飞扬,谈笑风生。二人犹如一对情侣,完全沉浸在欢乐之中。

二人来到“静心湖”边。这是一个人工小湖,湖的四周环绕着垂柳。垂柳青青,春风依依。和煦的春风,吹拂着青青垂柳,绵长的柳枝在微风中徐徐摇摆。他们站在垂柳下的茵茵绿草上,看着湖面湖水如黛,碧波粼粼。湖水中央,有一席荷叶浮水,也有几支荷叶刚刚露出尖尖叶角,亭亭玉立。荷花其间,有的荷花盛开;有的却是花蕾紧抱,尚未开放,好似耐受不住春日的凉意,正缩身取暖,她又恰似一颗颗粉红色宝石,点缀在碧绿的地毯上。

不远处,两只鸳鸯正在戏水,一会耳鬓厮磨,一会畅快伴游,甚是恩爱。

女王手指鸳鸯,道“御弟哥哥,你看那鸳鸯,多么恩爱。听说,鸳鸯一旦结成对,就会一生不离不弃。我们要是像那鸳鸯一样,相依相偎,永不分离多好啊”

唐僧听了,羞得满脸通红,低头不语。女王见了,只是以为他害羞不好意思。但女王却忘了,有时的不语却是无声的反对。只是女王此时正沉浸于爱情的幸福之中,不管什么事,尽往好里想,哪怕是已经预感到了不祥的苗头,也极力去否定,最终还是要得出自己想要的结论来。难怪有人说,恋爱中的女人智商等于零。如此推论,痴情中的女人就是傻子了这是戏言。

女王痴痴地看着唐僧,憧憬着那幸福美好的未来两人或携手出双入对;或在御花园里追逐嬉戏;或举案齐眉,共理国事;或儿女绕膝,共享天伦之乐

回头再说孙悟空师兄弟三人,被安置到国王客店里。这客店,条件是十分地好不仅庭院宽阔,而且客房宽敞,还是个内外套间,客房里布置也典雅,还有各种水果和点心。这可得了猪八戒的势,自进了客房就吃个不停。三人高兴得不得了,在客房里嬉笑打闹不止。过了好久,三人嬉戏够了,才想起师父来。见师父还没回来,猪八戒道“猴哥,师父去了这么久还不回来,别真让那女王招了婿,你不去看看”

经猪八戒这么一说,孙悟空也觉得有点不对劲,心想我们在驿站里住得好好的,取了通关文牒就走了,何必再兴师动众,费心劳神地换到这客店里来那太师把师父请了去,把我们三个留在这里,莫不是真把师父扣了起来,要招他为婿不行,我得去看看。于是,交待猪八戒和沙和尚,老实的在客店里待着,不要出去。自己找师父去了。

孙悟空来到王宫门前,不敢擅自闯入,怕又像昨日那样闯了祸。于是,摇身一变,变作一只蜜蜂,飞进王宫。孙悟空飞进金殿,只见太师一人坐在大殿的一侧饮茶,并未见师父和女王。心想师父既然进了王宫,不在金殿,又能在哪里忽然心中一惊不会被女王掳到后宫里,她们共度鸳鸯了吧。于是急忙飞出金殿,飞向女王寝宫。心里暗自祷告“千万别让我在寝宫里看见师父。”

孙悟空飞进养心殿,殿里除了玫瑰和月季两个侍女在那里闲聊,也没有师父的影子。

孙悟空着了急,心想师父能到哪儿去再想那女王也不见,一种不祥之兆袭上他的心头莫非他们把师父和那女王藏到密室里了这可怎么是好正在这时,只听侍女月季道“陛下与那国舅还真有话说,这么久了,还不回来”

侍女玫瑰道“那可不你没见陛下,一夜激动得都没睡好。这一早,打扮了又打扮,早早地就到了御花园去等,也不怕早晨天凉。”

孙悟空听到这,已明白了师父与女王在御花园里。于是,赶忙飞出寝宫,向御花园里飞去。

孙悟空飞进御花园,见园内的一个云亭里有两个人用过的茶盏。心想师父和那女王一定在这坐过。便四下里张望,却不见师父影子。赶忙又扇动翅膀,向御花园深处飞去。飞过百卉园,又飞过假山,飞到静心湖,远远地看见师父与女王他们二人并肩站在湖边,便直飞了过去。

孙悟空飞到离师父不远的一棵垂柳下,落在柳枝上,见女王含情脉脉地盯着师父,并御弟哥哥长,御弟哥哥短地用话挑逗。孙悟空心想你这小娘子,怎么又打俺师父的主意看你那妖艳的样子,俺吓一吓你,让你失失态,丢丢丑,再不好意思见俺师父了。于是,他落到地上,变作一条红花大蛇,向女王爬去。

唐僧突然看到一条大蛇向女王袭来,手指大蛇,惊讶的喊道“蛇”

女王正如痴如醉,突然听到唐僧喊,猛扭头向着唐僧手指的方向看去,见一条红花大蛇沿着湖岸边正向她爬来。女王吓得惊叫一声,直扑进唐僧的怀里。唐僧赶忙抱住女王,一转身,将女王转到远离蛇的一侧,自己则背对着那蛇,用身体护住女王。然后扭转头,朝着蛇,口里一边“去、去”的吆喝,一边抬脚去踢,吓唬、驱赶那蛇。

孙悟空变作的大蛇见不仅没把女王吓跑,反而使她扑进了师父的怀里。更甚的是,师父也紧抱着那女王,还用身子护着她,却来驱赶自己。他狠狠地瞪着师父。他见自己越盯着师父,他们抱得越紧,只好悻悻地转身走开了。

唐僧见蛇已被吓跑,用手轻轻地拍着女王的背,安慰道“没事了,没事了”

然而,女王却死死地搂着唐僧的腰不放松。她早已不是害怕那蛇的事了。她扑进唐僧怀里的一瞬间,便感受到了唐僧男人的气息,她紧紧地贴在唐僧的胸脯上他伟岸的身躯,宽大的胸脯,就象一堵墙,不,象一座大山,那么厚重,那么结实,使她心里踏实。她激动不已,心狂跳不止。她已将对那蛇的恐惧忘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的悸动。

唐僧驱赶蛇时,倒未感觉到女王伏在自己怀里,当赶走蛇之后,才意识到。他想推开女王,可两手刚刚触碰到她那滑润的肩膀时,就象触了电一般,不由自主地缩回了手。他支架着两臂,不知如何是好,只是低声地喊“御妹,御妹”

女王没有反应。

唐僧只觉得女王的胸压得自己喘不上气来。女王的心跳像个锤子,疯狂地捶打着自己的胸膛。刹那间,唐僧热血上涌,情不自禁地用双臂紧紧搂住女王那水蛇般的腰。

女王本已有了的悸动,哪里还能受得了唐僧的这般搂抱只觉得一股暖流传遍全身,激情上涌,热血沸腾。一种无以明状的渴望之感直由丹田涌上心头,再也无法忍受,喃喃的道“御弟哥哥,你收了我吧”

这正是女王花园来相会,娇艳妩媚让人醉。一腔真心全赋予,无情并非真男儿。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