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与凡

《仙与凡》

第二十六回 华神医妙手回春 女国王再临死神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就在索链鬼要将铁索链抛出手之际,只听得半天空中一声喊“二鬼住手。”

索链鬼收住手,呵斥道“何人胆敢拦我”说着,向四下里瞅望。见侧前方不远处有一位中年男子,又道“关你何事你在这多管闲事。”

中年男子道“此人阳寿未尽,你二人为何却要索她性命”

索链鬼道“我想要她三更死,她就不能活得到天明。我是酆都城索链鬼张明,要索谁,我说了算。”

锁鬼也道“说的对,我是酆都城锁命鬼王霸,我要谁命,我说了算。”

中年男子道“天有天条,地有王法,她阳寿不尽,你为何索她你们受了那恶人恩惠,偷梁换柱,要用她顶替,这是贪赃枉法,阎罗王怎能容许”

索链鬼道“天下乌鸦一般黑。阳间人能贪赃枉法,你认为我们阴间里就是廉洁衙门你真是想得太天真。”

中年男子又道“你们是廉洁还是贪赃枉法我不管,我只要这人随我回阳间。”

索链鬼听了,咧开他那血盆大口,笑道“你这人想得真是天真,被我们看上的人怎能放过你也别在这里多事,要不然,我们连你也一块索了去。”他这一笑,吃人的大嘴大张,更是吓死人。

中年男子道“你二人越发地无了王法,敢如此口出狂言。我见了你们阎罗王,道你们贪赃枉法,草菅人命。”

索链鬼毫不在乎地道“那好,你尽管去找阎罗王告我们。我还没见过进了酆都城,能有一个出来的。快去,快去。”索链鬼越发地嚣张。

锁鬼忙低声劝索链鬼道“算了吧,我看这人好似有来头,咱就别招惹他了。即使他进去告状出不来,可咱也跟着倒了霉。咱所犯之罪,被踞身八段也不止,多惨啊。就给他个面子,放了这女的算了。”

索链鬼点着头,道“也是,那样咱不就跟着赔进去了”于是对中年男子道“今日我们就暂且放了她。但你也别以为我俩怕你,是我们不与你一般计较罢了。”说完,与锁鬼转身走了。

女王见俩魔鬼走了,要拜谢那中年男子,可怎么也找不到了他身影。女王愣怔在那里。

你道刚才那中年男子是谁他是南海普陀山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化身。菩萨又为何来救这女王原来,菩萨遵照如来佛祖旨意,暗中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为使其免遭伤害,经常于白日来唐僧取经路上察视。菩萨见女王对唐僧至纯至爱,以致相思成疾,不禁感慨“真乃烈女子也。”遥想当年,自己也是青春少女之时,对情郎哥也是这般地恩爱。当得知情郎哥战死沙场时,也如晴天霹雳、五雷轰顶,天塌下来一般。遍地寻找三日三夜,却连他尸首也未见到,悲痛欲绝。面对苍天大地,哭了整整三日,几乎死去。是如来佛祖从此处经过,将自己纳为弟子,自己才有了今日。想到这,菩萨对女王更有了同情怜悯之意,给予了额外地关怀和垂怜。

也是经过这事,菩萨明白,唐僧虽然从小出家,自幼习佛,佛心笃定,但他毕竟是肉胎凡身,骨子里还潜藏着俗缘凡根,无意识间还会表露出来。因而,有了些许的不放心,生怕他在取经路上再遇到这样的俗事凡缘,毁了他佛身。于是,更是经常来唐僧取经路上察视,防止唐僧误入了尘缘。

前几日,菩萨又出了南海普陀山,一路西去,当来到女儿国上空,见王宫里香火缭绕,以为是女王心情好了,在做喜庆之事,甚感欣慰,但察睛仔细一看才知,是女王病入膏肓,宫里在祈求神灵,保佑女王性命。菩萨深深地叹了口气,感慨道“真真如我当年也。”掐指一算,女王阳寿未尽,定不会有性命之恙,便继续西去。菩萨行不片刻,见唐僧师徒四人,正匆匆西行,未有危险之状,便不打扰,直去了西天雷音寺。

菩萨在雷音寺听完佛祖经课,辞别了佛祖,回南海普陀山。途中,见唐僧师徒四人安然无恙,便放下心来,继续东行。行经女儿国京都城时,见女儿国王宫里仍然香火弥漫,心生纳罕这许多日了,难道那女王病还未好于是定睛去看,见王宫内悲伤气氛更浓。心生疑惑,自言自语道“不该呀,按说这女王病情早该好了,莫不是又出了什么状况”便停住祥云,凝聚察世之睛,向王宫看去只见女王仰躺在龙床上,已没了魂魄。菩萨惊讶地道“不该呀,这女王还有两年阳寿,怎会这样”于是,又聚察世之睛,四下里寻望,果见女王魂魄在酆都城外正遭索、锁二鬼追赶。急忙驱动祥云,直向酆都城驶去。还未来到近前,就见索链鬼手持索链要向女王抛去。菩萨知道,一旦被那铁索链索住,再用铁锁锁了,那事情就有了麻烦,只有去求阎罗王,才能使女王返阳。菩萨见此情形,哪还敢怠慢不等自己落下祥云,便于半空里喝止索链鬼。然后化作一个中年男子,降落在地上。

索、锁二鬼哪里识得出菩萨真身但菩萨却清楚,这索、锁二鬼得过刘山霸的银钱,贪赃枉法,偷梁换柱,要用这女王顶替。

都知道阴界乃地狱之狱,黑暗得很,屈死冤死,错判误判者屡见不鲜,贪赃枉法者比比皆是。玉皇大帝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愿去管。因为他明白,神仙们都不愿意去阴间履职。再说了,就是换了一批,怎又能保证换上来的那些人不是这般

菩萨也不愿涉足阴间的事,一是因为阴间非他的司职范围;二是怕遭其他神仙闲言和微词。但今日之事,她又不得不管,因为,她对这女王有了偏爱与垂怜。

菩萨救下女王,见索、锁二鬼走了,也赶忙离去。他不愿让女王,尤其是那二鬼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

再说索、锁二鬼,走了没多远,无意间回头看了看,见女王还站在那里没走,而那中年男子却不见了踪影,于是停住脚步。索链鬼对锁鬼道“这女子真是找死,放了她,她却不走。反正那男子也走了,不如咱还去索了她,也省得咱再遥远里去那龟子山。”

锁鬼赞同地点了点头。于是,二鬼又返身追来。女王见了,吓得拔腿就跑。

索、锁二鬼为刚才的事窝了一肚子火,哪里肯放过女王执意要取她性命,于是拼命地追赶。

女王边跑边回头看,见两个魔鬼眼看就要追上,于是拼了性命地跑。这一回头,没看脚下,被东西一绊,一头栽倒在地上,磕得她脑袋生痛,不禁“哎呦”一声大叫。女王挣扎着要爬起来再跑,可还没等爬得动,就听见有人在一旁欢呼“好了,好了”

女王以为是两个魔鬼追上来,自己被他们捉住了,于是绝望地呼唤道“御弟哥哥”

女王没感到两魔鬼用索链索她,于是怯怯地侧转头睁眼去看见自己躺在龙床上,太师、卫太医郎等都围在龙床边,有的笑,有的哭。她很是迷茫,以为是死后的虚幻,便又心灰意冷地闭上了眼。

太师等人,见华郎中针刺女王穴位,果真使女王苏醒过来,惊喜不已。太师感叹道“华郎中妙手回春,真乃扁鹊重生,华佗在世也”慌忙双膝跪地,向华郎中磕头谢恩。众人见了,也都跪地磕头。

华郎中见女王陛下醒了,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华郎中对卫太医郎道“国王陛下虽然醒了,但这是针刺过强的反应,至病愈还需时日,望太医大人按方侍药,每日再进食些小米薏仁红枣燕窝粥,加以调养。”

卫太医郎听了华郎中吩咐,连连应承。

两天后,春尚书与甄郎中等也回来了。春尚书向太师复命,太师赞其足智多谋,劳苦功高,为华郎中给陛下诊病赢得了宝贵时间。也赞春尚书对女王忠心耿耿,能在华郎中非常之时,以忠孝之心感人,把华郎中请来,于是重金赏了。所有同行人员,也一一给予了奖赏。

华郎中每日早、晚均来诊脉、调药。女王病情也日见好转。到了第三日,女王已完全清醒,每膳能进食半碗营养汤。到了第五日,已能下龙床,由玫瑰和月季搀扶,在寝殿里走动。第七日,已不需人搀扶,自己能行走了。

一日,辰时过后,玫瑰看着阳光明媚,便搀着女王来到院子里。月季搬来绣凳,放在朝阳处,让女王坐下来晒太阳。女王抬头看了看太阳,有些刺眼,因她已大半个月没有出寝殿了,便闭了眼睛,尽情地让太阳照晒,直觉得太阳晒得身上热烘烘,暖洋洋的,心里好不舒服。过了好一会,才睁开眼,四处打量,好似对这院子有了不少的陌生树木依然绿,花草依然开,寝殿前却多了一个祭台。便问玫瑰道“何时搭的祭台”

玫瑰道“回禀陛下,已有半个多月了。”

女王又问“做何用”

玫瑰道“陛下病后太师命人搭的祭台,祈求神灵佑护陛下。现在虽然太师搬回府里,但仍然日日来登祭台祈祷。”

女王感慨地道“难为太师了。”

月季道“可不是陛下这一躺下,把宫里人都吓坏了。春尚书,还有甄郎中,她们一行,从邺律国回来,屁股都磨烂了,痛得好几日爬不起来。太师更是不用说,前些日,每日吃住在东配殿里,忙里忙外,真是忠孝之至。”

女王道“本王这一病,辛苦了大家,你们俩肯定也吃了不少苦。”女王拉过玫瑰和月季的手,放在自己手掌上,疼爱地抚摸着。

玫瑰、月季感动得热泪盈眶,双双跪下,道“陛下,这全是婢女应该做的,只要陛下安康,就是婢女的最大福分。”

女王道“你们起来吧。你们是我贴己之人,不必这么多繁琐礼节。本王能起死回生,全靠了你们。”

玫瑰、月季道“陛下,万万不可这般讲,婢女也不敢承受。陛下安康,是国人之福,女儿国之幸。”

女王示意她们起来。

玫瑰站起身,道“陛下,那华郎中,甚是贤德,快六十岁的人了,为给陛下诊病,从邺律国国都来到这里,下车的时候,身子骨都颠散了架,晕得呕吐不止,连苦胆都吐了出来。为了尽早给陛下诊脉,他用银针在自己身上扎了好几针,硬是支撑着给陛下诊完脉,开了药方。真是忠孝之人,让人敬佩。”

月季也道“华郎中的老母亲,也是大仁大义之人。华郎中家父病逝刚下葬才一日,可华老夫人得知陛下身体有恙,二话没说,就让华郎中赶快来了,未有一点耽搁。”

女王听了,十分感慨地道“此等仁德、忠孝之人,本王定当后报。”

也正是应了“行善积德,荫泽子孙”这因果,后来,这华家果然得了神灵恩泽和女王的报答,了了一桩华家人的大心事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这时,太师走进来,见太阳已盛,便嘱玫瑰、月季搀扶女王回寝殿里。女王道“不忙,太阳晒得正舒服。”又道“太师,辛苦你了。”

太师忙伏身下拜,道“陛下之安康,乃是微臣之生命,微臣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女王道“太师请起,本王有事要与你商议。”

太师道“请陛下移步殿内,再吩咐微臣也不迟。”

女王道“眼下太阳还不甚强,说完了事再回殿里也不迟。”然后看了看祭台,又对太师道“你看这祭台”

太师以为女王觉得这祭台在寝宫里,感到阴森。于是忙道“微臣明白,微臣正欲将这祭台移至太祖庙里”

女王打断太师的话,道“本王不是这意思,本王岂能饮水而忘源,过河即拆桥不念神灵恩德本王想,将神灵供奉于寝殿内,日日得见,不忘神灵佑护之恩。也好日日上香,天天供奉。太师看如何”女王刚才见了这祭台,就想起了梦里有人相救之事。想那人就是神灵显现,于是才有这般想法。

太师听到女王如此说,很是感动。道“陛下,在院子里说这事对神灵有失尊敬,请陛下殿内商议。”

玫瑰、月季搀扶着女王,走进寝殿外厅,与太师分君臣坐定。

太师沉思片刻,道“陛下有如此虔诚之心,微臣万分感动,依微臣拙见,将神灵移至这寝殿内,有所不妥。寝殿乃起居之所,非静雅之处,有失对神灵的尊崇。以微臣之意,不如将神灵之位,供奉于陛下的御书房里。一是对神灵尊敬,二是距陛下寝殿又近在咫尺,供奉也方便。”

女王听了高兴地道“甚好,太师说的极是。寝殿乃污浊之地,怎好供奉神灵御书房里静雅,适合供奉。甚好。”

太师又道“此神灵乃大慈大悲,普救众生之菩萨,每日早上上香燃烛即可,供品可待节祭时再供。这样,即符合供祭礼仪,又不致过于繁琐。陛下以为如何”

女王满意地点头道“甚好。太师安排便是。”

太师着人在女王御书房外厅靠北墙处摆了张条案,条案前又摆了张桌子。桌子上设了香炉、烛台。一切布置停当,于翌日晨时,太师上祭台,面对上天神灵,叩拜祭礼毕,双手捧着菩萨神位牌,缓缓走下祭台。一路虔诚之至,小心翼翼,将菩萨神灵迎供至御书房里,将菩萨神位供奉于条案上,然后退出御书房。

玫瑰和月季上前,点燃了烛台上的蜡烛。女王轻步走到案前,玉手接过玫瑰递过来的、已经在蜡烛上燃着了的三炷檀香,持在手中,深深作揖,然后直起身来。玫瑰接过女王手中的檀香,插入香炉内。只见那香烟袅袅,徐徐上升。

女王伏身叩拜。太师等人也在御书房外齐刷刷跪于地上,跟随女王叩头祭拜。

拜祭完,女王道“有劳了太师及众爱卿,菩萨神灵已居本王御书房里,合了本王心愿,本王定会日日虔诚供奉,祈求菩萨佑护我女儿国国运昌盛,臣民安泰。”

众人皆呼“谢陛下恩典,祝我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然后起身退出。

自此,女王终日素食,不再染浑。每日早晨,洗漱、梳妆毕,即由玫瑰、月季陪同,来到前院的御书房里,上香燃烛,供奉菩萨,不敢一日疏忽。女王之虔诚,无以言表。

又过了几日,女王身体基本已愈。华郎中由太师引领,来养心殿向女王辞行。女王诚恳地挽留华郎中再住些时日,以表感激之情。

华郎中施礼道“谢陛下关怀。诊病救人,是我医者天职与本分,陛下不必挂在心上。能见陛下龙体康复,本郎中也是万分高兴,此乃上天神灵佑护之故,本郎中只是略出微薄之力而已,不足挂齿。本郎中祝国王陛下身体安康,万寿无疆。”

女王见华郎中居功而不自傲,更不贪功,反倒如此谦逊,深受感动。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华郎中,您不仅是一代神医,而且是做人之楷模,本王着实敬佩。”自此后,女儿国之人,都尊称华郎中为“神医”。

华郎中谦虚地道“陛下过誉了,本郎中实在有愧。”华郎中此话并非是虚伪,而是实实在在的心情表达,尤其是听到女王对他这般赞誉后,他心里有一种难以言诉的感觉。

女王见挽留不住,对太师道“太师,快取黄金一千两,送与华神医。”

华郎中推辞道“陛下,本郎中虽不是大富之人,但衣食无忧,本郎中要这么多金银有何用再说,甄郎中去接本郎中时,已付了银元宝五十两,足够本郎中出诊之费用,怎能再取”

女王真诚地道“华神医,您的救命之恩,本王岂能不报”

华郎中也诚恳地道“陛下,若本郎中拿了这些金银,便是我贪得无厌,有辱医德神圣。本郎中至死也要不得。”

女王见华郎中说的衷恳,执意不收,便不再勉强。道“华神医,您既不要金银,那本王就赐你两位美女吧。您看我宫里,中意哪位女子,本王均可赏赐于您。”

华郎中笑道“谢陛下恩赐。本郎中年事已高,要那美人何用况且,家有老妻,相濡以沫,即知我心思,又疼我冷暖,有其相伴,一生足矣。”说完拜辞而去。

在场之人,无不感动。女王听了,更是心有触动。心想这民间老夫,竟如此高风亮节,夫妻恩爱,相思相守,不离不弃,实为我辈之楷模。我亦当为我所爱之人,忠贞不二。守那唐僧,哪怕到地老天荒,到来世,也至死不渝。如此想着,不禁眼圈又红了。

女王坚持要送华郎中,华郎中执意不肯。女王只好送出养心殿大门止步。

太师一行送华郎中于王宫外,坚持要送出东城门,华郎中道“常言道,送君千里,终有一别。不必如此劳烦太师大人,请太师大人留步。”

临上马车,华郎中又有些犹豫,止住脚步。沉思少顷,转回身,悄声对太师道“太师大人,本郎中有句话不得不讲。请太师大人切记国王陛下病症虽然看似已愈,但病却早已入心经,本郎中所医也只是医得其表,而未治得了其本。病根依然存在,终究是祸患。常言道心病还需心药医。本郎中无能为力。望太师大人仔细照料,万不可使其忧伤过度,不然,心郁则发。本郎中也无力回天了。”

太师听了,顿时感伤。道“谨遵神医教诲,本太师铭记在心。”又千般万般感谢了,并叮嘱送行人员一路仔细小心,千万照顾好华神医,才立于王宫门前,依依不舍,目送华神医远去,直至不见了踪影,才回王宫向女王复命。

自女王病后,太师就负责处理国事,里里外外,忙得不可开交。但无论怎样忙碌,每日总忘不了来后宫里探望女王。

一日上午,太师处理完国事,便来到女王寝宫探视。见女王正在院子里看书,关心地道“陛下今日精神甚好,但也不要看书时间长了,毕竟是刚愈不久,还是注意身体重要。”

女王道“刚看不多。”合了书,请太师坐下。像似想起什么事情,又问太师道“太师,你可听说过酆都城”

太师听了,猛然一愕,心想那酆都城是阴间之城池,陛下怎么问这个于是,一种不祥之感袭上心头。道“陛下,您怎么想起问这个来”

女王道“也没什么,本王只是问问。我女儿国周围,没听得有酆都城呀他在何处本王怎么没听说过”

太师道“陛下,那酆都城距咱女儿国遥远万里您怎么突然问起他”太师想说,那酆都城就在东土大唐国里。但她怕又勾起女王对唐僧的思念,便没敢这样讲。

女王若有所思地道“哦,这么遥远”女王有些迷茫。又问太师道“那城池如何是哪个国家的”

太师轻轻地摇了摇头,道“陛下,微臣也只是听说,那是阴间阎罗王的城池,人们都叫他阴曹地府,进了去,就出不来,又有谁能知道里面的事情哪”

女王恍然大悟似的,道“哦,我说啦,那城墙、城内房屋都是灰色的,全无一点鲜艳。那城门洞也阴森得吓人。”

太师听了大惊,道“陛下到过酆都城”

女王轻轻地摇了摇头,带着遗憾地道“只在城门外看了一眼,没能进去。”

太师如释重负,庆幸地道“陛下,幸亏您没进去,若是进去了”后面的话她觉得不吉利,没敢说出来。太师喘了口气,疑惑地问到“陛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女王道“本王病时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到了酆都城”女王便将那日梦里在酆都城外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向太师仔细地讲了一遍。

太师听后,长长地舒了口气,感慨地道“谢天谢地,幸亏陛下没敢进去。那城池,凡是进去的人,没有一个能出得来的。那施救陛下的男子,想必是菩萨的化身。定是菩萨感念陛下贤德,供奉虔诚,而施大慈大悲之心也。”

女王也道“应该是了。”

自此,女王更是虔诚供奉菩萨,无心再理朝政。一日,女王坐殿临朝,降旨颁诏国事托付于太师,由其代行国王职责,自己则退居后宫,不再过问朝政这也是天意,无意之中,女王还了太师抚育之恩,辅佐之情。

女王每日供奉菩萨,打坐诵经。做完佛事,再看些百般书籍打发时日。女王整日吃斋念佛,修身养心,不问杂事,生活甚是规律。除了言笑少了,其他也看不出有什么异样。都以为女王把唐僧之事忘了,庆幸不已。可又有谁能知道女王的真正心思女王心里从来就没有忘记过唐僧。她日日在夜深人静之时,躺在龙床上,暗暗思念唐僧,偷偷地流泪。常常夜不能眠,思念到天明。可她又不想让她人知道,只得默默地将这痛苦往肚里咽,一人承受。

俗话说忧思则生郁,郁久则入心。女王正是这般。忧郁不断加重,日久天长,渐渐伤及其心。医说,入心之症,不发则已,一发则不可医。

第三年春天的一日,女王祭拜完菩萨,突然觉得头晕目眩,眼前发黑,全身酸软无力。若不是玫瑰、月季眼疾手快,及时扶住,女王就摔倒在了地上。

玫瑰、月季赶忙呼救。

太师、卫太医郎等闻讯,急忙跑来,将女王抬于寝殿龙床上,只见女王满脸细汗,气如游丝,呼之不应。

卫太医郎诊着脉,惊愕不已。

少顷,女王咳嗽,有痰在喉。玫瑰扶起女王上身,轻轻抚背,只听女王喉中痰欲出。月季忙用娟帕去接,哪曾想,一口鲜血喷出,染遍整个绢帕,还喷到锦绣被子上。

卫太医郎见状,知道事已不妙,忙请求太师速遣人再去邺律国,请华神医来诊。

女王听了,微微摇手阻止,并示意太师靠近自己。太师忙俯身贴耳。女王声音微弱,断断续续地道“本王不、不行了,我、我要到、到另一个世、世界里去了”女王喘息的厉害,闭着眼又喃喃地道“御弟哥哥,你说过如果有来世,你会与我结为夫妻妹妹就、就先去等、等你了”女王声音如蝇,言罢,露出一丝微笑,昏死过去。

在场之人,无不痛哭。

这正是刚刚脱离鬼门关,不料今日又重返。只因是那痴情女,要赴来世成姻缘。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