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家的冲喜娘子

《秀才家的冲喜娘子》

第287章如意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刘观发现自己掉坑里后,叹息着,放弃了贪财的准备,实打实地疏通沂河,并找专人测了河滩,重新规划了十个码头出来,带给当地的居民提供了生计、希望,获得了当地百姓的赞扬。让他略不满足的是,在平江伯府的大力宣传下,百姓感激之人并非他一个。

在刘观的不满足中,年关将近,大运河济宁段的河工,闹了起来,层层递进,事情越闹越大,最后闹到济宁、济南两府的知府那里。得知原委,两位知府不敢自专,将事情的原委,报到了方布政使跟前。

济宁和青州虽相距百余里,但毕竟是相邻的两个府,两地婚嫁虽少,但也不是没有。这不,就有个济宁那边的河工,名唤李河,其岳家在青州府沂源县。

日前,李河岳父过世,他便请了假,前去祭奠。

李河的连襟名唤王胜,人如其名,最是好胜。他自己掏了一吊钱的礼钱,结果姐夫李河只出了二百文,他如何能愿意?自然挑事:“大姐夫不是运河的河工么?那样多的进账,只给二百钱怎么个意思?难不成,大姐夫的岳父太多了,才扣扣搜搜的?”

李河娘子脸上难看,李河自己忍羞解释:“河工一日只有二十个钱,我省吃俭用,一日不过剩下十七八个钱。家里还有三个孩子要吃饭,实在不剩什么的。”

王胜就道:“大姐夫莫着急哭穷!沂河也在修呢,我可知道的一清二楚,河工工钱是一日五十文,纯落!大姐夫修的是运河,工钱比修沂河的还少,我是不信的。”

李河委屈得要命,自然不认,两个连襟在岳父的丧事上吵了起来。村落里也有去沂河做河工的,纷纷替王胜作证。若非李河娘子为自家男人作证,李河险些被逼疯。待岳父丧事一了,李河回去就和工友说了此事。除了李河,还有张山、王草等等星星之火,起了一个星点子后,不上半个月,济宁断线爆发了河工罢工,借着便是济南。

运河之大、运河之重在那,河工的数量比沂河的河工要多的多。

两地知府并非两袖清风,但是刘观的厉害之处也说了,他赚的就是“下属”扣留的贿赂。有了这个缘故,两府知府一合计,确认过运河河工被压榨后,将此事报到了顶头上司那里。方布政使先是不肯信,找了平江伯府的人相助,确认了运河河工的工钱被贪污了后,一封奏章上到了天子跟前。

年关将近,天子正忙着心心念念的迁都大事,收到这样的奏折,勃然大怒,招刘观进京见驾。

京外的奏折上呈,那是要通过内阁的。刘观与韩阁老相熟,他知道信后,立即使人快马加鞭给刘观送信。只是圣旨走的是六百里加急,与韩阁老的密信同时抵达,打了刘观一个措手不及。刘观接了圣旨入京,竭力否认贪污一事,并向天子表态:“河工工款贪污是事实,微臣督查不力,难逃其咎。好在运河已经疏通完毕,并不耽误迁都。”

重点抓的极好。

他完成了工作,没耽误天子的事。

天子确认过运河疏通完毕,如今在加固后,暂扣刘观在京,让平江伯接了善后的事宜,又下令方布政使彻查此事,还运河河工公道。

顾籍和江荻自辽东归来之际,已是腊月二十。彼时,陆通已从孔家归来过节。夫妻阔别数月,陆通顾不上倾诉衷肠,先同顾籍兄妹讲了事情经过,最后略带不甘地说了结果:“方大人查抄了四个知县、发配了百余监工,刘家那里却并没有事。”

这里头,显然有猫腻。

相对于陆通的不平,顾籍面色不变,只道:“无碍。刘家能脱身,一定出了不少血。我们要想更好的结果,就得付更大的代价,做更多的安排。先前我已经说过了,刘家的事交给了,便没有做到底。”

这之后,顾籍将官场上的环环相扣,细细讲给了陆通,并道:“我和平江伯、方大人联手,花了力气找了人,只保证刘观贪污之事捅到天子跟前。若是给刘观定罪,证据便有些不足,方大人就需要更卖力。这时,只要刘家送点银钱到方家,便能将自己抽身而出。”

顾籍所料不错,刘观舍了两万白银,够方家十年吃喝了,方布政使没有不吞的道理。

而陆通听了顾籍的讲解后,深觉为官比读书还难。不过,他没有被困难打倒。做官的前提是高中,如何做官,不是他现在研究之事。且大多数官员都是从底层爬起的,这是历练,必不可少的。他相信,只要自己勤学苦练,不说超越顾籍,成为合格的官吏,他还是有这自信的。

重拾自信后,陆通丢了刘家的事,问顾籍:“小哥和阿荻此番忙碌,可有什么收获?”

顾籍道:“不仅没有,且更无头绪了。”

陆通不解之际,顾籍道:“回头让妹妹告诉你吧,我答应了侯爷过年回扬州的,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一听他要走,陆通略急,上报了另一个事:“回来之前,孔夫子说年节里要来找小哥喝酒的。”

原来,刘都御史走后,刘景高也离开了泰山书院。闵山长后悔不已,亲去孔家赔礼。结果,夫子不仅没应,还说来年要去沂水开私塾授课。

孔夫子之所以挑沂水,乃因知道了顾父已过世,顾籍兄妹是他恩人仅剩的子嗣,他又要教陆通,索性把代表孔家授徒的地点,落在了沂水。沂水是经济贫困县,也是学子贫困县,孔氏族老认可了这个方案。陆通归家后,见媳妇还没回来,立即去了见了知县王坤,告之此事。

如今,孔家私塾的的位置已经敲定。顾籍要走,陆通如何不急?

知道缘由后,顾籍笑道:“如此说来,明岁你便可以在家里读书了?如此甚好。放心,我只去扬州过个年节,十五之前必回来的。不过,我也待不了几日的。”

他已经是京卫指挥史了,没了从前的自由。

可人生之事十之八九都不如意,妹妹这里如今他已没什么牵挂。接下来,以指挥史的身份,他能接触到更多的人事物,手中有更大的权利,才方便寻找真相,这就足够了。

主意既定,顾籍当日下午便离开了沂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