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家的冲喜娘子

《秀才家的冲喜娘子》

第457章往来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顾妈妈十分不悦。

统共几车粮食,正如陆通所言,不过百石罢了,至于这么麻烦吗?顾妈妈想起一句话,谁都不得罪等于谁都得罪了。她从侯爷那里领了送节礼的事儿,忙活了两个月才到今天。中间夫人横插一杠子,她不敢得罪只能忍了。现在,一个别房的姑奶奶也要折腾,太把自己当回事了!

想明白后,顾妈妈直起腰杆,说:“姑爷说了,那便按姑爷说的办。具体怎么弄,姑爷使人找荀管事即可。”

荀管事是侯夫人的人,顾妈妈直接把直接摘得干净。

而陆通开口,顾妈妈应诺,江荻自然不会反对,道了声“辛苦”,让钟妈妈安顿顾妈妈。顾妈妈以还要赶回南京过节为由,只留宿了一宿,次日便离开了赣榆。

顾妈妈前脚离开,后脚江荻就派人往南京、广西送礼、送信。准确地说,是往南京顾家和广西侯府送信,往梁家送礼。

给侯夫人送信的人,只身上路,比顾妈妈等人快了许多。顾妈妈没出淮安府的时候,江荻的信已送到侯夫人手中。

侯夫人握着那信,保养得十分精致的手,抖个不停。

信中,江荻没说别的,只是赔礼而已。对自己没收侯夫人好意的表现,赔了礼。同时告诉侯夫人,自家也同时派人给广西送信了。

众人见主母神色不对,纷纷猜测原因。

其中,二姑娘是未出嫁姑娘的嫡长,见到母亲神色不对,直接问:“娘,怎么了?”

侯夫人没说话,把信递给了她。

看罢,顾二姑娘怒道:“不就是几车杉木么!至于写信找我爹告状?信我也会写!我这就去写信告诉爹,他给堂姐的杉木叫我留下了!”

此言真是闻者咋舌。

那是普通的杉木吗?那是银杉好么!即使是银杉产地,广西也没有多少成材的银杉。而顾家大姑奶奶出嫁的时候,那是全套的杉木嫁妆。考虑到接下来顾家还有好几位嫡女,未来二姑爷家也不如大姑爷富贵,侯夫人便决定,自二姑娘起,只一半嫁妆用银杉,庶出的则不用银杉木。

如此一来,既能减少陪嫁,又将嫡庶、嫡长分明。

结果,这当口,镇远侯却给江荻安排了整整两车的好杉木。两车做不了大姑娘那么多的陪嫁,给二姑娘添点头不香吗?恰侯夫人听说淮安府受灾,就做主拿了粮食替换。当然,她知道银杉的价值,特意补了近两车的生蚕丝——镇远侯让人准备的生蚕丝,只有一筐,且是和一些当地特产其他杂物车上。

镇远侯让人给江荻送东西的时候,就没想过钱的事,也没想过具体送点什么,就是觉得送点日常的东西就好了。

他根据自己所知,随口点了几样,银杉木、蔗糖、药材、生蚕丝等等。下头人办事的时候,蔗糖比较便宜,给两车;本地药材也多,给两车;生蚕丝少,意思意思,表示这边也有了就好了;至于银杉木,别家用不起,顾家还用不起吗?便装了一车做大家具的好木,一车做小东西的小木。

银杉木在别处的价格是广西的两到三倍,主要因运费,一般人运不起。

镇远侯不是一般人。

银杉北上之路,会遇到很多山贼,镇远侯府的人不怕被打劫。反过来抢了山贼,顾家军没少干;第二件比较昂贵的,就是各地的官府了。认识这是银杉的,少不得抽一部分利。陈格的偶像、那位打发到云贵的顾御史督办过银杉北上的事。顾侯和他是好友,借了这条道,想抽成的人也不敢抽。

除去这部分费用,那辆车红衫木,不值五百两银子。

顾夫人用一百石粮食、两车生蚕丝换了下来,江荻吃不了多少亏。只可惜,她的“好心”过于片面,没往细里想。在她眼里,江荻和钟妈妈一样,都是靠着顾家过日子,不需要太上心的存在。他们只需要施舍一点子好意,江荻就该感恩戴德了。

顾妈妈多少也有些这个想法,侯夫人又是正经主母。她开口要换东西,顾妈妈只能答应,这才引发了江荻反噬。

这事说起来顾夫人也是实惨。

镇远侯和江荻计划的是,借此番送礼,回头镇远侯才派人过来。打着送了价值连城的宝贝,要江荻守着的口号,他正经安排人过来蹲坑。

结果,顾夫人直接除了昏招,让江荻抓了把柄,这信就提前写了出去。

江荻给镇远侯的信便是:在镇远侯有妻有女的情况下,把宝贝送她这里说不过去。这理由,不如说因为顾家送了粮食给她,江荻不高兴了,讨要了原本属于三房的人。

老镇远侯给三房留人,这是江荻的推测。

在明知顾籍活着,知他想要复仇的情况下,老侯爷肯定会留人。留给顾籍自保,但不够他报仇的人手。

但这毕竟是猜测,江荻也没把握。她如此这般,没有和顾籍商量就这么说,等于在诈镇远侯。结果如何,那就不得而知了。在江荻看来,总要试试的嘛。

两封信就这样了,江荻给梁老爷子的节礼,十分别致:

一套竹制茶具,以及厨娘一位。

茶具是江荻自己雕刻的,而厨娘抵达南京后,现做的月饼,又添了当地瓜果送进梁家。东西不名贵,情意在,这才是送礼的正确方式。

进了八月,中秋就在眼前。

江荻四处送礼,同时也在收礼。其中,陆家最忙的人,不是统筹负责这事的钟妈妈,而是厨娘。

六月下七月上,江荻和陆通夫妻两个出城的时候,一直没讲究条件,住的都是民居,多是里长家。不管住谁那,都不曾亏着谁。加上最近如火如荼的灾后重建,那些和江荻有过接触的人,趁着进城采买的机会,问着道,把家里的特产送到了县衙后堂。

塔山的西瓜、袁望河的苹果、罗阳的桃子、自家炸的花生油……

种类繁多,十分接地气。

不管谁来,只要江荻有空,就会见一见,问一问情况。江荻没空见的,陆母也会见。当然,这些人送的礼,江荻全部收下后,以自家做的月饼作为回礼,尽力等价那种。做不到等价,那也是溢价。月饼不够的,那就瓜果来凑,各种互换。

厨娘累得不行了,陆母则是笑不拢嘴。

在赣榆,陆通最大。

陆母和江荻在普通百姓的眼中,那是至高无上的存在。陆母从这些人的眼中,看到了从前的自己,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不同。

住在一墙之外的陆父,也有这种感觉。

做了月余新郎的他,有些厌倦了,便带着人上街溜达,被人当枪使,行侠仗义了一回。陆父行侠仗义的时候,陆通一家五口,正带着节礼,前往海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